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55|回復: 0

[医药临床] 通气散加味治疗耳聋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8-2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清代名医王清任的〖医林改错〗卷上,有云:『耳孔内小管通脑,管外有瘀血,靠挤管闭,故耳聋……通气散方,治耳聋不闻雷声。』 通气散由三味药组成:柴胡30克,香附30克,川芎15克。

方中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归心包络、肝、三焦、胆经,可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川芎味辛,性温,归肝、胆、心包经,可活血行气,祛风止痛;香附味辛、微苦、微甘,性平,归肝、脾、三焦经,可疏肝理气、调经止痛。三药合用,可共奏行气活血、条达郁滞、开窍聪耳之功,对于肝气郁滞、气血瘀阻之急慢性耳聋疗效奇佳。

案例

刘某,男,72岁,于2019年4月25日因『左耳流脓1周伴听力严重下降2天』在当地卫生院以左侧化脓性中耳炎、左侧突发性耳聋收入院,给予抗感染(头孢曲松针)、活血化瘀(复发丹参注射液)、改善循环(甲钴氨片)、抗生素耳道冲洗等对症治疗。经8天治疗后无耳道流脓症状,但听力下降加重,遂来我院就诊。门诊行耳纤维内镜示:左侧外耳道通畅,耳道内可见少量耵聍屑,耳道干燥,鼓膜可见紧张部陈旧性穿孔,鼓室干燥。双耳乳突CT未见明显异常。纯音电测听及声导抗未查。追问患者知患者左侧中耳炎病史3年,无听力下降病史,丧偶,平素性情忧郁、沉默寡言。近日来,晨起口苦、咽干症状明显,饮水后稍缓解,无自汗、盗汗、发热等不适,饥不欲食,常于午后自觉胸闷不舒,善太息,无心悸、喘息,左耳听力基本丧失,右耳听力尚可,小便短黄舌、大便稍干燥,尖红,苔少,脉滑涩。现诊断为肝气郁滞之耳聋病,治疗以疏肝解郁、条达开窍为法,以通气散合龙胆泻肝汤为主方加减。

处方:柴胡20克,香附20克,川芎15克,龙胆草10克,栀子10克,黄芩10克,泽泻10克,川木通10克,车前子10克,当归10克,知母10克,麦冬15克,甘草5克。

以上方剂共5剂,日1剂,水煎服,分早中晚三次服用。

2剂服完患者述听力明显改善,二便基本正常,口干苦明显缓解。5剂服完患者述左耳目前听力正常,无咽干、口苦之证,胸中憋闷不舒亦明显改善,余无特殊不适,故原方减麦冬、知母继续服用十剂后,诸症皆消。

按:〖医学准绳六要〗云:『左脉弦急而数,属肝火,其人必多怒,耳鸣或聋,宜平肝伐木,龙胆泻肝汤,不已,龙荟丸。』临床上耳聋与肺、肝胆、肾、脾胃关系密切,一般可有风热侵袭、肝火上扰、肾精亏虚、痰火壅结、脾胃虚弱等分型,治疗需审证求因,急则治标,缓则求本,对证论治,往往能取得较好疗效。该患者平素性情忧郁、沉默寡言、善太息,结合二便情况及舌苔脉弦,考虑为肝气郁滞、肝胆火热上扰。柴胡、川芎、香附性味皆辛易达阳窍,一苦、一寒、一平共奏疏肝解郁、条达通窍之功;龙胆草大苦大寒,上泻肝胆实火,下清下焦湿热,黄芩、栀子苦寒以助泻火之之效,泽泻、木通、车前子清热利湿,使湿热从水道排出。肝主藏血,肝经有热,本易耗伤阴血,加用苦寒燥湿,再耗其阴,故用当归、知母、麦冬以滋阴养血,以使标本兼顾;甘草调和诸药。综观全方,泻中有补,利中有滋,使火降热清,祛滞条达,故诸症乃消。(郭天颖 湖北省枣阳市中医院)

(注:文中所载药方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Y)

金不右 發表於 2025-7-7 03:10 | 顯示全部樓層
《论王清任通气散加味治疗肝郁气闭型耳聋的临证思辨》

王清任《医林改错》所载通气散,乃治耳聋之经方,其理法深合《内经》"九窍不利,皆属脾胃"及《丹溪心法》"郁者结聚而不得发越"之旨。今观此案,颇得古法精髓而又能通权达变,谨就理法方药析之如下:

一、病机探赜
患者七旬老翁,丧偶郁结在先,中耳炎病史三年,此正合《景岳全书》"忧郁伤肝,肝胆气逆,壅遏清窍"之论。其脉滑涩并见,滑为气郁生痰,涩示血行不畅;舌尖红而苔少,乃肝郁化火之象;晨起口苦、胸闷太息,显系肝气横逆,胆热上扰。此证当属肝郁气闭为主,兼夹肝胆郁热,与单纯瘀血阻窍之证有别。

二、方义钩玄
原方通气散中,柴胡为君,取"肝喜条达"之义,《本草正义》谓其"宣畅气血,散结调经";香附为臣,《本草纲目》赞其"乃气病之总司";川芎佐之,上行头目,《本草汇言》称其"能上行头目,下调经水"。本案加味尤具匠心:
1. 合龙胆泻肝汤去生地黄,既清肝胆实火,又防滋腻碍胃
2. 知母、麦冬润燥而不恋邪,暗合"肝苦急,急食甘以缓之"(《素问·脏气法时论》)
3. 保留原方三味主药而减其量,防升散太过

三、转归析微
患者二剂见效,五剂听力复常,此正应《医学心悟》"郁证用药,贵在轻灵"之训。二诊减知母、麦冬,遵"中病即止"原则,盖郁火既清,过用寒凉反伤生机。后续治疗坚持疏肝为主,深得"治郁当以顺气为先"(《证治汇补》)之三昧。

四、临证启悟
1. 耳聋辨治当分新久:新聋多实,贵在开郁;久聋多虚,法宜滋补。此案虽病史三年,然突发加重,仍从实证论治
2. 老年耳聋非尽属虚:《医贯》云"老人耳聋,亦有气闭者",此案可为佐证
3. 现代检查与传统辨证宜互参:虽未行电测听,然据舌脉症候,仍能准确辨机

结语:此案示范了古方新用的三种境界:守其法(疏肝开郁)、变其量(减主药剂量)、广其用(合方化裁)。学者当知,运用古方贵在明其理而不拘其药,识其证而灵活化裁,如此方得中医辨证论治之真谛。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