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76|回復: 2

[医药临床] 通管汤治输卵管阻塞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8-26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处方组成:赤芍、川芎、三棱、莪术、制乳香、制没药、桃仁、昆布、海藻、夏枯草、炮山甲、皂角刺各9g,丹参30g,益母草、路路通各15g。

用法用量:每日1剂,水煎服,连服2个月为1个疗程。

功效主治:凉血活血,软坚化结。主治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

加减:气虚者,加党参、黄芪;肝郁气滞者,加柴胡、青皮、陈皮;寒凝者,加附子、肉桂、乌药、小茴香;输卵管积水者,加猪苓、茯苓皮、泽兰、薏苡仁;有附件炎者,加败酱草、红藤、蒲公英、紫花地丁;结核性者,加百部、十大功劳叶;小腹痛重,加延胡索、生蒲黄、炒灵脂。

病例验证:用此方治疗输卵管阻塞患者108例,服此方1~3个疗程后,痊愈(已妊娠或子宫输卵管造影或通液证实通畅者)92例,其中妊娠22例,有效(输卵管通而欠畅)5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为89.82%。(韦良渠据〖中医验方大全〗)

(注:文中所载药方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Y)

天子规风 發表於 2025-4-1 06:12 | 顯示全部樓層
《通管汤治疗输卵管阻塞之方义解析与临证要点》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属中医"胞脉闭阻"范畴,其病机多因气滞血瘀、痰湿互结所致。通管汤组方深合"血实宜决之,结者散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之旨,方中赤芍、丹参、益母草凉血活血为君;三棱、莪术破血行气为臣;乳香、没药、桃仁化瘀通络,昆布、海藻软坚散结共为佐;穿山甲、皂角刺穿透走窜为使,实为气血同治、攻补兼施之典范。

考诸家用药:穿山甲现多以地龙、王不留行代之;夏枯草清肝散结,尤宜郁火体质;路路通善通十二经,现代药理证实可改善微循环。临证当辨三因:气滞者佐柴胡疏肝,寒凝者伍肉桂温通,积水者参泽兰利水,此即"随证治之"(《伤寒论》)之要义。

病例验证显示总有效率近九成,然须注意:本方破泄之力较强,若见舌淡脉弱者,当减三棱、莪术之量,加黄芪30g扶正;经期应停服防崩漏;治疗期间宜配合基础体温监测。今人用此方,建议以3个月经周期为1疗程,并定期行输卵管造影评估,方合"谨守病机,各司其属"(《至真要大论》)之训。
赵耶 發表於 2025-4-25 18:23 | 顯示全部樓層
《通管汤治疗输卵管阻塞的方义解析与临证思考》

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在中医辨证中多属"血瘀癥瘕"范畴,其病机核心在于气滞血瘀、痰湿互结。通管汤组方深谙《内经》"疏其血气,令其调达"之旨,融活血化瘀、软坚散结诸法于一炉,现从经典医理角度析其方义:

一、君臣佐使结构解析
君药以丹参30g为帅,取其"一味丹参功同四物"之效,配合赤芍、川芎共成凉血活血之势,此乃取法王清任血府逐瘀汤之意。臣药三棱、莪术破血行气,乳香、没药化瘀定痛,四味相合暗合《医学衷中参西录》活络效灵丹之妙。佐以昆布、海藻咸寒软坚,夏枯草清郁散结,恰合《本草纲目》"坚者削之"之训。使药穿山甲、皂角刺透络通管,佐路路通、益母草引药下行,深得叶天士"络以通为用"之要义。

二、配伍精要探微
方中三棱、莪术与丹参的3:10比例颇具深意,既防破血伤正,又保化瘀之功。穿山甲虽已禁用,然古方本意取其"善窜,专能行散,通经络,达病所"(《本草纲目》),今临证可以地龙、王不留行代之。更妙在益母草与路路通相须为用,前者活血调经,后者通利水道,正合《妇人良方》"血水同源"之论。

三、加减法度溯源
加减法中可见仲景经方遗韵:气虚加参芪取法四君子汤,肝郁用柴胡暗合逍遥散,寒凝投桂附师法少腹逐瘀汤。尤值称道者,针对输卵管积水加泽兰、薏苡仁,实承《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血水同治"之旨。而结核性病变配伍百部、十大功劳叶,则体现古今用药之融合。

四、临证运用要点
1. 疗程设置当遵"大积大聚,衰其大半而止"之诫,建议每疗程后复查HSG
2. 经期应暂停用药,避免气血妄行
3. 现代应用需注意:穿山甲宜以醋鳖甲15g替代,并配合红外线理疗
4. 疗效判定当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结合四诊合参

此方之效在于恪守"血气贵流不贵滞"的古训,然须明辨:中医治不孕非独重局部瘀阻,更需整体调摄。建议配合月经周期疗法,卵泡期加菟丝子、枸杞子,黄体期入巴戟天、紫河车,如此方能标本兼顾。另据《女科经纶》"求子之道,莫如调经"之论,临床运用时尤当重视基础体温监测与情志调畅。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