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962|回覆: 2

[醫藥臨床] 喉源性咳嗽驗案之肝鬱痰阻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2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經絡考】云:『肝足厥陰之脈…循喉嚨之後處。』提示咳嗽可由肝臟引起。臨床上肝咳可見肝火犯肺之黛蛤散證;然肝鬱痰阻所引起的喉病也不少見,此類證型症狀多見咽部不適,如物堵感,情志不暢時加重,咳嗽稍微舒服,但仍不解,少痰,甚至出現兩脅脹悶等症,舌質淡紅苔薄膩,脈弦滑。可予半夏厚朴湯加減;若偏於肝氣鬱滯,可合柴胡疏肝散加減;若肝火上犯,可予龍膽瀉肝湯加減。

病案:患者陳某,女,58歲,平素急躁易怒、性情憂鬱、慢性咽喉炎病史數年,因1個月前與家人發生爭執後,出現咽癢、乾咳、異物感等,偶有少量白色黏痰,偶伴心慌、胸悶,門診行喉鏡、胸片檢查,未見明顯異常。自行服用慢咽舒寧、川貝枇杷膏5天,咳嗽症狀無緩解。現夜寐欠佳,晨起口苦、口渴症狀明顯。舌紅,苔薄黃,脈弦。辨證為肝氣鬱結之喉咳,以柴胡疏肝散合半夏厚朴湯加減。具體方藥如下:柴胡15g,赤芍10g,白芍10g,枳實10g,甘草5g,川芎10g,香附10g,陳皮10g,法半夏15g,厚朴10g,蘇梗10g,龍膽草10g,梔子10g,天花粉10g,瓜蔞皮10g,蟬衣10g,僵蠶10g。上方7劑,日1劑,水煎服,7劑服完後,咳嗽、咽癢症狀明顯改善,偶有異物感,繼續原方不變,服用5劑後,諸症皆除。

按:患者七八之年,症見『咽癢、乾咳、異物感,偶有少量白色黏痰』,且『平素急躁易怒、性情憂鬱』,結合舌脈,辨證為肝鬱痰阻兼以化火,故以柴胡疏肝散、半夏厚朴湯加減,並予清肝之龍膽草、梔子,患者口乾胸悶,此為痰熱蘊結於胸之象,予天花粉、瓜蔞皮清熱生津、化痰寬胸。服7劑後患者諸症緩解,再服5劑而安。(郭天穎 湖北省棗陽市中醫院五官科)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把酒忘韻 發表於 2025-6-23 10:43 | 顯示全部樓層
【喉源性咳嗽肝鬱痰阻證治闡微】

此案所述喉咳之證,實為肝經氣機失調上擾咽喉之典型。【靈樞·經脈】明言足厥陰肝經"循喉嚨之後",張介賓【類經】更註:"肝氣逆則喉嚨不利",本案患者咽癢乾咳、異物感纏綿,恰合經旨。然臨床辨治此類喉咳,須明辨肝鬱、痰阻、化火三者之輕重緩急,方不致誤。

一、肝鬱痰阻喉咳之病機樞要
肝主疏泄,性喜條達。患者年近花甲,肝血漸虧,復因情志怫鬱,致肝氣橫逆,上壅咽喉而為"梅核氣"之狀。【金匱要略】半夏厚朴湯本為"婦人咽中如有炙臠"而設,本案取蘇梗易蘇葉,更增行氣寬中之效;合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正合葉天士"治肝當以疏泄為要"之訓。尤妙在加蟬衣、僵蠶二味,取"輕可去實"之意,善治風痰纏喉之癢咳,此乃取法於楊栗山【傷寒溫疫條辨】升降散之妙用。

二、兼證化火之辨治關鍵
患者晨起口苦、舌紅苔黃,顯見肝鬱化火之象。方中龍膽草、梔子清瀉肝膽實火,然不用黃芩而取天花粉,既清肺胃之熱,又生津潤喉,防苦燥傷陰;瓜蔞皮寬胸化痰,針對"胸悶"兼症,暗合【傷寒論】小陷胸湯之法。此等配伍,既遵"火郁發之"之則,又顧護津液,深得王旭高"清肝而不涼遏"之旨。

三、喉咳治療之時機把握
本案先投七劑見功,繼進五劑收效,體現"治上焦如羽"的劑量把控。初診側重疏肝化痰治標,待氣機稍暢,則守方鞏固以治本。此與【醫學心悟】"治痰先理氣,氣順痰自消"之理一脈相承。現代醫學所謂"喉咽反流"之症,其情志誘發特徵與此證頗類,而中醫從肝論治尤顯優勢。

結語
喉源性咳嗽從肝論治,當宗"疏其血氣,令其調達"之則。此案提示臨證需注意:①喉鏡無異常之頑固咽癢,多屬氣機失調;②情志因素與症狀起伏需參合辨證;③治肝諸法需根據郁、火、痰之偏勝靈活化裁。學者若能參透【內經】"肝咳"之奧義,結合後世各家經驗,則此類頑咳可獲桴鼓之效。

(本文所述方藥具體配伍比例及劑量,需經執業中醫師四診合參後調整使用)
風清雲逸 發表於 2025-7-27 02:48 | 顯示全部樓層
【喉源性咳嗽肝鬱痰阻證治闡微】

肝主疏泄而司氣機,其脈"上入頏顙",咽喉為肝經循行所過之處。肝鬱痰阻所致喉咳,實為氣機郁滯、痰氣交阻之候。觀此案患者咽癢乾咳伴異物感,情志誘發,脈弦舌紅,正是肝鬱化火、痰凝氣結之典型證候。其病機關鍵有三:一則肝失條達,氣鬱化火,上灼咽喉;二則津液不布,凝而為痰,結於喉間;三則木郁土壅,痰熱內生,上擾胸膈。

治當遵循"木郁達之"之旨,以疏肝解郁為樞要,兼以化痰利咽。方中柴胡疏肝散疏肝解郁,半夏厚朴湯化痰降逆,二者相伍,正合【醫宗金鑒】"解郁化痰"之法。更妙在佐以龍膽、梔子清泄肝火,天花粉、瓜蔞皮化痰寬胸,蟬衣、僵蠶祛風利咽,使鬱火得清,痰氣得降,咽喉得利。尤值稱道者,方中赤白芍同用,既養血柔肝,又涼血瀉火,深得"體用同調"之妙。

此案啟示有三:首辨病機,當明肝經循行與咽喉關係,張景岳所謂"足厥陰循喉嚨之後,故肝病每見於咽";次察兼夾,本案痰、火、郁三者相兼,需主次分明;再論治法,疏肝不可過燥,化痰不可過峻,清熱不可過寒,貴在"疏肝不忘和血,化痰必佐理氣"。臨證若見痰黏難咯,可加海浮石化頑痰;夜寐不安甚者,酌加合歡皮解郁安神;若兼梅核氣狀,當參【金匱】婦人咽中炙臠治法。

今人治咳多執肺臟一端,而忽厥陰風木為病。此案明示:喉咳久治不效者,當責之肝鬱。然運用之要,在於把握"情志誘發、脈弦咽梗"之辨證眼目,非謂凡咳皆從肝治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