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91|回覆: 1

[醫藥臨床] 益氣聰明湯治耳鳴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靈樞·口問】記載:『上氣不足,腦為之不滿,耳為之苦鳴。』【醫方集解】云:『五臟皆稟氣於脾胃,以達於九竅;煩勞傷中,使沖和之氣不能上升,故目昏而耳聾也。』李東垣曰:『醫不理脾胃及養血安神,治標不治本,是不明理也。』他在【東垣試效方】卷五中設有益氣聰明湯一方:『益氣聰明湯,治飲食不節,勞役形體,脾胃不足,得內障耳鳴,或多年目昏暗,視物不能,此藥能令目廣大,久服無內外障、耳鳴耳聾之患,又令精神過倍,元氣自益,身輕體健,耳目聰明。』益氣聰明湯實為補中益氣湯去柴胡、白朮、陳皮、當歸,加白芍、黃柏、蔓荊子而成,能益氣昇陽,聰耳明目。湖北中醫藥大學成肇仁常用此方治療中氣不足,清陽不升,風熱上擾之耳鳴,臨床療效甚好,現摘錄一則案例如下。

尹某,女,37歲。2019年4月24日初診。患者體位性眩暈1月余,伴左側耳鳴,眠差,飢餓時胃脹,月經量少,精神可,二便可。舌淡紅苔薄白,脈細弦滑。

處方:黃芪30克,生曬參10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葛根15克,蔓荊子10克,白芍15克,黃柏10克,炙甘草6克,天麻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30克,陳皮10克,磁石30克,炙僵蠶10克,蟬衣6克,大黃3克。7劑,每日1劑,水煎分3次溫服。

5月5日二診:訴上症大減,末次月經5月2日,月經來潮時耳鳴反覆。舌淡紅苔薄白有齒痕,脈細弦滑。守上方加益母草30克,7劑,並囑患者每劑藥加1塊紅糖。

5月29日三診:患者訴已無眩暈,但左耳仍有耳鳴,月經量較前增多,舌脈同上。守上方加生龍骨、生牡蠣各30克,7劑。

6月12日四診:患者訴眩暈、耳鳴均好轉,舌脈同上。守上方去炙僵蠶、大黃,加神曲15克,澤瀉15克,7劑。

7月3日五診:患者訴已無眩暈、耳鳴,末次月經5月23日,月經量仍偏少,舌脈同上。一診方去炙僵蠶、蟬衣、大黃,加神曲15克,7劑,每日1劑,水煎日三服。

按:此案屬脾虛清陽不升夾風痰上擾之耳鳴證。脾虛氣血生化乏源、運化無力,氣血津液無以上榮頭面,清竅失養,見月經量少、眩暈、耳鳴,飢餓時胃脹亦為脾虛。方用益氣聰明湯合升降散加減。黃芪、人參、甘草以補脾益氣,柴胡、升麻、葛根、蔓荊子升舉清陽。【醫方集解】曰:『干葛、升麻、蔓荊輕揚升發,能入陽明,鼓舞胃氣,上行頭目。中氣既足,清陽上升,則九竅通利,耳聰而目明矣』。白芍養肝血斂肝陰防升散太過,黃柏防補藥過於溫燥。肝主疏泄,肝氣不疏則脾土不運,外加脾虛生痰,故本案還夾風痰上擾,治療用升降散去薑黃,升清降濁,散風清熱,調暢氣機。法半夏、陳皮、茯苓即二陳湯,化痰理氣和中;天麻、磁石平肝潛陽。二診時患者正值經期,耳鳴反覆,佐證此案辨證準確,加益母草活血調經。三診時已無眩暈,用生龍骨、生牡蠣平肝潛陽、化痰降逆。四診時眩暈、耳鳴均有好轉,清陽不升則濁陰不降,加澤瀉增強泄濁之力,神曲健脾和中,防重鎮類藥礙胃氣,合磁石即『磁朱丸』益陰潛陽。成肇仁指出,東垣時期脾胃虛弱多為饑荒所致,現代脾虛則多因過食肥甘厚膩,故東垣時期脾胃病治法用藥上偏升清,而現代需以降濁為主。患者脈象細弦滑,故後期成肇仁多用金石介類藥平肝潛陽。五診時患者眩暈、耳鳴症狀已無,續進七劑,終收全功。

從臟腑辨證來看,耳鳴與腎、脾胃、肝膽、心等臟腑關係密切。故虛證多責之腎、脾、胃、心,實證多責之肝膽。耳鳴病常常虛實夾雜,故需靈活看待。成肇仁在治療耳鳴時虛實兼顧,善用金石介類藥,磁石、神曲為必用藥,療效甚佳。耳鳴的預後與發病時間長短關係密切,提倡及早診治,而手術後遺留耳鳴、神經性耳鳴治療周期長、難度大,需進一步辨證,根據病情變化調整治法。(宋紫薇 湖北中醫藥大學)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盧岐 發表於 2025-7-4 19:39 | 顯示全部樓層
【益氣聰明湯治耳鳴證治發微】

按【靈樞·口問】"上氣不足"之論,實為耳鳴證治之樞要。今就益氣聰明湯之奧義,結合臨床驗案,闡發如下:

一、經旨探賾
【內經】"上氣不足"之論,揭示耳鳴本在清陽不升。李東垣深得經旨,在【脾胃論】中創"脾胃虛則九竅不通"之說,其益氣聰明湯實寓"補中-昇陽-瀉陰火"三層法度:黃芪、人參、甘草補中州以實下焦;升麻、葛根、蔓荊子升清陽以達上竅;黃柏、白芍瀉陰火而安相火。此方暗合【內經】"飲入於胃,游溢精氣,上輸於脾,脾氣散精,上歸於肺"之要義。

二、方藥精析
成氏醫案用藥頗具匠心:以原方為基礎,加天麻、半夏、茯苓化痰熄風,磁石、僵蠶、蟬衣通竅鎮鳴,尤妙在用大黃3克,取"釜底抽薪"之意。觀其加減法度:首診側重升清降濁,二診加益母草調沖任,三診入龍牡鎮浮陽,四診佐神曲、澤瀉運中利濕,終收全功。此即【醫方集解】"欲降先升,欲升先降"之妙用。

三、證治鈎玄
本案辨證要點有三:一則舌淡脈細示脾虛,二則體位性眩暈顯清陽不升,三則飢餓胃脹證脾胃虛弱。治療遵循"補中不壅滯,昇陽不助火"原則,尤重風痰兼夾之標實。方中葛根用量15克,既昇陽明清氣,又解肌舒脈;蔓荊子輕清上行,專走頭目。二者相配,正合【本草綱目】"輕可去實"之旨。

四、臨證啟悟
1. 耳鳴屬虛者,當察中氣之盛衰。若見脈弱、倦怠、遇勞加重,即可投本方。
2. 風痰上擾者,可酌加僵蠶、蟬蛻;兼肝陽上亢者,宜配龍骨、牡蠣。
3. 月經量少者,加益母草30克,紅糖為引,取其"血中氣藥"之性。
4. 療程當守"脾胃之氣漸充,清陽徐徐上升"之理,不可驟求速效。

結語:益氣聰明湯之妙,在於把握"中焦如衡"之要。成氏此案啟示:治耳鳴當以脾胃為軸,斡旋氣機升降,使清陽得升,濁陰自降,則耳鳴可愈。學者當於"益氣"與"聰明"二字細加玩味,方得東垣心法真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