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593|回復: 1

[医药临床] 益气聪明汤治耳鸣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灵枢·口问〗记载:『上气不足,脑为之不满,耳为之苦鸣。』〖医方集解〗云:『五脏皆禀气于脾胃,以达于九窍;烦劳伤中,使冲和之气不能上升,故目昏而耳聋也。』李东垣曰:『医不理脾胃及养血安神,治标不治本,是不明理也。』他在〖东垣试效方〗卷五中设有益气聪明汤一方:『益气聪明汤,治饮食不节,劳役形体,脾胃不足,得内障耳鸣,或多年目昏暗,视物不能,此药能令目广大,久服无内外障、耳鸣耳聋之患,又令精神过倍,元气自益,身轻体健,耳目聪明。』益气聪明汤实为补中益气汤去柴胡、白术、陈皮、当归,加白芍、黄柏、蔓荆子而成,能益气升阳,聪耳明目。湖北中医药大学成肇仁常用此方治疗中气不足,清阳不升,风热上扰之耳鸣,临床疗效甚好,现摘录一则案例如下。

尹某,女,37岁。2019年4月24日初诊。患者体位性眩晕1月余,伴左侧耳鸣,眠差,饥饿时胃胀,月经量少,精神可,二便可。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滑。

处方:黄芪30克,生晒参10克,柴胡10克,升麻10克,葛根15克,蔓荆子10克,白芍15克,黄柏10克,炙甘草6克,天麻10克,法半夏10克,茯苓30克,陈皮10克,磁石30克,炙僵蚕10克,蝉衣6克,大黄3克。7剂,每日1剂,水煎分3次温服。

5月5日二诊:诉上症大减,末次月经5月2日,月经来潮时耳鸣反复。舌淡红苔薄白有齿痕,脉细弦滑。守上方加益母草30克,7剂,并嘱患者每剂药加1块红糖。

5月29日三诊:患者诉已无眩晕,但左耳仍有耳鸣,月经量较前增多,舌脉同上。守上方加生龙骨、生牡蛎各30克,7剂。

6月12日四诊:患者诉眩晕、耳鸣均好转,舌脉同上。守上方去炙僵蚕、大黄,加神曲15克,泽泻15克,7剂。

7月3日五诊:患者诉已无眩晕、耳鸣,末次月经5月23日,月经量仍偏少,舌脉同上。一诊方去炙僵蚕、蝉衣、大黄,加神曲15克,7剂,每日1剂,水煎日三服。

按:此案属脾虚清阳不升夹风痰上扰之耳鸣证。脾虚气血生化乏源、运化无力,气血津液无以上荣头面,清窍失养,见月经量少、眩晕、耳鸣,饥饿时胃胀亦为脾虚。方用益气聪明汤合升降散加减。黄芪、人参、甘草以补脾益气,柴胡、升麻、葛根、蔓荆子升举清阳。〖医方集解〗曰:『干葛、升麻、蔓荆轻扬升发,能入阳明,鼓舞胃气,上行头目。中气既足,清阳上升,则九窍通利,耳聪而目明矣』。白芍养肝血敛肝阴防升散太过,黄柏防补药过于温燥。肝主疏泄,肝气不疏则脾土不运,外加脾虚生痰,故本案还夹风痰上扰,治疗用升降散去姜黄,升清降浊,散风清热,调畅气机。法半夏、陈皮、茯苓即二陈汤,化痰理气和中;天麻、磁石平肝潜阳。二诊时患者正值经期,耳鸣反复,佐证此案辨证准确,加益母草活血调经。三诊时已无眩晕,用生龙骨、生牡蛎平肝潜阳、化痰降逆。四诊时眩晕、耳鸣均有好转,清阳不升则浊阴不降,加泽泻增强泄浊之力,神曲健脾和中,防重镇类药碍胃气,合磁石即『磁朱丸』益阴潜阳。成肇仁指出,东垣时期脾胃虚弱多为饥荒所致,现代脾虚则多因过食肥甘厚腻,故东垣时期脾胃病治法用药上偏升清,而现代需以降浊为主。患者脉象细弦滑,故后期成肇仁多用金石介类药平肝潜阳。五诊时患者眩晕、耳鸣症状已无,续进七剂,终收全功。

从脏腑辨证来看,耳鸣与肾、脾胃、肝胆、心等脏腑关系密切。故虚证多责之肾、脾、胃、心,实证多责之肝胆。耳鸣病常常虚实夹杂,故需灵活看待。成肇仁在治疗耳鸣时虚实兼顾,善用金石介类药,磁石、神曲为必用药,疗效甚佳。耳鸣的预后与发病时间长短关系密切,提倡及早诊治,而手术后遗留耳鸣、神经性耳鸣治疗周期长、难度大,需进一步辨证,根据病情变化调整治法。(宋紫薇 湖北中医药大学)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卢岐 發表於 2025-7-4 19:39 | 顯示全部樓層
《益气聪明汤治耳鸣证治发微》

按《灵枢·口问》"上气不足"之论,实为耳鸣证治之枢要。今就益气聪明汤之奥义,结合临床验案,阐发如下:

一、经旨探赜
《内经》"上气不足"之论,揭示耳鸣本在清阳不升。李东垣深得经旨,在《脾胃论》中创"脾胃虚则九窍不通"之说,其益气聪明汤实寓"补中-升阳-泻阴火"三层法度:黄芪、人参、甘草补中州以实下焦;升麻、葛根、蔓荆子升清阳以达上窍;黄柏、白芍泻阴火而安相火。此方暗合《内经》"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之要义。

二、方药精析
成氏医案用药颇具匠心:以原方为基础,加天麻、半夏、茯苓化痰熄风,磁石、僵蚕、蝉衣通窍镇鸣,尤妙在用大黄3克,取"釜底抽薪"之意。观其加减法度:首诊侧重升清降浊,二诊加益母草调冲任,三诊入龙牡镇浮阳,四诊佐神曲、泽泻运中利湿,终收全功。此即《医方集解》"欲降先升,欲升先降"之妙用。

三、证治钩玄
本案辨证要点有三:一则舌淡脉细示脾虚,二则体位性眩晕显清阳不升,三则饥饿胃胀证脾胃虚弱。治疗遵循"补中不壅滞,升阳不助火"原则,尤重风痰兼夹之标实。方中葛根用量15克,既升阳明清气,又解肌舒脉;蔓荆子轻清上行,专走头目。二者相配,正合《本草纲目》"轻可去实"之旨。

四、临证启悟
1. 耳鸣属虚者,当察中气之盛衰。若见脉弱、倦怠、遇劳加重,即可投本方。
2. 风痰上扰者,可酌加僵蚕、蝉蜕;兼肝阳上亢者,宜配龙骨、牡蛎。
3. 月经量少者,加益母草30克,红糖为引,取其"血中气药"之性。
4. 疗程当守"脾胃之气渐充,清阳徐徐上升"之理,不可骤求速效。

结语:益气聪明汤之妙,在于把握"中焦如衡"之要。成氏此案启示:治耳鸣当以脾胃为轴,斡旋气机升降,使清阳得升,浊阴自降,则耳鸣可愈。学者当于"益气"与"聪明"二字细加玩味,方得东垣心法真传。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