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80|回覆: 2

[醫藥臨床] 王富春教授治療失眠經驗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9-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王富春教授,主任醫師,博士生導師,任長春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院長。王富春教授長期從事特定穴理論與臨床應用研究,提出了『合募配穴治療六腑病』『俞原配穴治療五臟病』『郄會配穴治療急症』等特定穴配伍理論,並在針灸治療神志病、胃腸病和經絡病等方面有着豐富的臨床經驗。茲將其『鎮靜安神法』治療失眠的臨床經驗介紹如下。

病因病機新解

正常睡眠依賴於人體的陰陽平衡,臟腑調和,氣血充足,心神安定,如此衛陽能入於陰,人始安眠。王富春教授對於慢性失眠的病因病機有更深刻的認識和新的見解,認為臟腑虛損、營陰虧耗是導致失眠的基本病機。

失眠的分型以陰虛火旺和心脾兩虛最常見。其基本病機主要歸納為以下幾方面:陰陽失衡。平旦時人體的陽氣隨自然界陽氣升發而由里出外,陽氣漸長,日出而作,中午時分人體陽氣盛於外部,黃昏則陽氣漸消,入夜則陽氣潛藏於內,日落而息。陽入於陰則寐,陽出於陰則寤,陰陽失衡則不寐,營衛失和。晝則人體的陽氣充盛,衛氣『晝行於陽』,人寤而動;夜則陰盛,衛氣入里,『夜行於陰』。營氣與衛氣於子時陰陽相會,人臥而安。營衛失和則不寐,蹺脈失司。【靈樞·脈度】曰:『蹺脈者……氣並相還則為濡目,氣不榮則目不合。』蹺脈經氣之盛衰決定着人體的覺醒與睡眠,並通過其主目之開合的功能來體現。這種寤寐的生理狀態,陰蹺脈氣盛則目合而入睡,陽蹺脈氣盛則清醒而目張,陰陽蹺脈失司則不寐。神不守舍,睡眠和覺醒是由神的活動來主宰,神源於腦髓,神統攝於心,『心主血脈,心藏神,脈舍神』。瘀血阻滯血脈,血不養心則神不守舍,心神失養故致失眠。

獨創『三才』配穴

在中醫的整體觀念指導下,王教授圍繞陰陽、精、氣和神三才理論等,經過不斷的臨床實踐與篩選優化,首次提出了針灸治療失眠的精、氣和神『三才』配穴方法,創立了『鎮靜安神針法』的新理論。

四神聰、神門和三陰交是『鎮靜安神針法』基本組方穴位。四神聰是經外奇穴,在上應天主氣,針刺四神聰穴能調整陰陽,引陽入陰;神門是心經的原穴,在中應人主神,針刺神門能補益心氣,安神定志;三陰交是肝、脾和腎三經交匯之所,在下應地主精,滋養陰血、補益肝腎。以上腧穴配伍,恢復機體陰平陽秘的生理狀態,從而治療失眠。

規範『三才』針法

啟古納今施針術:王教授非常注重針刺的深度、角度、方向和操作手法,主穴四神聰採用平刺進針,講求穩、准、輕、快,行針手法以小幅度、快頻率捻轉為主,要求有沉和重的得氣感覺,以達抑陽重鎮之效;配穴神門和三陰交,以平補平瀉為主,採用提插捻轉手法,以得氣為度。在針刺深度方面,四神聰針刺在淺層,應天;神門針刺在中層,應人;三陰交針刺在深層,應地,天地人三部取穴,以達育陰潛陽、鎮靜安神之功。同時王教授建立頭針技術操作規範的國家標準和國際標準。

子午流注調陰陽:王教授結合子午流注理論和人體陰陽消長學說,創新性地提出在申時(15~17時)行針為宜,此時人體三陰用事,正值陰漲陽消之時,刺之可在陰旺之時更助其陰,制陽斂陽不使浮動,同時重安其神,使守其舍,陽靜神安以入睡,講求擇時順勢,提高療效,可平調陰陽,安神定志,而無陰陽補瀉失衡之弊。【靈樞·小針解】曰:『其來不可逢者,氣盛不可補也。其往不可追者,氣虛不可瀉也。』近年來失眠擇時治療研究表明,下午治療優於上午。下面通過王教授臨證時眾多病案中的4則典型病例,來說明其臨床治療效果。

典型病例

案例1:患者女,45歲。失眠2個月。患者2個月前與人爭吵後,開始出現失眠,伴有頭暈脹痛,目赤耳鳴,脅痛口苦,煩躁不安,每因情緒波動更甚。曾自服龍膽瀉肝丸,但收效甚微。2008年12月18日就診於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刻診:神清語明,面紅聲高,形體略胖,行動自如,小便短赤,大便秘結,舌苔薄黃,脈弦數。

診斷:(肝鬱化火型)不寐(西醫稱為失眠)。

治則:疏肝瀉火,鎮靜安神。

取穴:四神聰、神門、三陰交、行間和太沖。四神聰穴平刺0.5寸(針尖逆督脈循行方向);神門直刺0.3寸;三陰交直刺0.5寸;用平補平瀉法,每次留針30分鐘,治療時間每日14~15時為宜,1次/天,10次為1個療程。治療5次後睡眠質量明顯好轉,2個療程後痊癒。

案例2:患者女,67歲。失眠2年余,近1個月加重。患者訴一直睡眠不好,1個月前從南方搬家到長春生活,失眠加重,每日睡眠時間在3小時左右,且多夢易醒。2010年9月2日來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就診。刻診:頭暈目眩,神疲乏力,面黃少華,食少納呆,舌淡,苔薄,脈細弱。

診斷:(心脾兩虛型)不寐(西醫稱失眠)。

治則:益氣健脾,養血安神。

取穴:四神聰、神門、三陰交、足三里、心俞和脾俞。四神聰穴平刺0.5寸(針尖順督脈循行方向);神門、三陰交、足三里、心俞和脾俞等均採用補法針刺,每次留針40分鐘,針刺時間每日15~16時為宜,1次/天,10次為1個療程。囑患者日間多進行戶外鍛煉,多吃一些補養氣血的食物。針刺治療1個療程後,睡眠時間延長,4個療程後痊癒。

案例3:患者女,30歲。主因失眠2周就診。患者經常熬夜加班,工作壓力較大,脾氣暴躁,每日睡眠時間在4~6小時,但睡眠質量差,心煩不寐、噩夢紛紜、潮熱盜汗和大便秘結。2009年6月21日就診於長春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刻診:兩顴潮紅,腰膝酸軟,耳鳴,目乾澀痛,口苦,口舌糜爛,舌紅絳,脈細數。

診斷:(陰虛火旺)不寐(西醫診斷:失眠)。

治則:滋陰降火,養心安神。

取穴:四神聰、神門、三陰交、太溪和太沖。四神聰穴平刺0.5寸(針尖擬督脈循行方向);神門、三陰交和太溪均採用補法針刺,太沖用瀉法針刺,每次留針25分鐘,每日15~16時針刺為宜,1次/天,10次為1個療程。囑患者近一段時間不要熬夜。治療1個療程後睡眠質量改善,2個療程後痊癒。

(文章內容來源於【中華針灸電子雜誌】)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許佬 發表於 2025-7-23 06:28 | 顯示全部樓層
王富春教授"三才配穴"治失眠理論發微

王富春教授所創"鎮靜安神針法",實乃融貫【內經】陰陽理論與臨床實踐之結晶。其"三才配穴"之說,上承【靈樞·九針十二原】"粗守形,上守神"之旨,下啟現代針灸治療神志病之新徑,誠為當代針灸學術之重要發展。

細究其理論建構,可見三重深意:其一,以"四神聰-神門-三陰交"對應天地人三才,暗合【周易】"三才之道"的宇宙觀。四神聰居巔頂而應天,取"天氣下降"之義;神門居中而應人,合"人事中和"之德;三陰交居下而應地,得"地氣上騰"之機。此三穴構成一個完整的升降循環,較之單用安神穴更具系統思維。

其二,其操作規範尤見功力。四神聰平刺法源自【靈樞·官針】"淺刺而疾發針"的毛刺法,而改良為"穩准輕快"四訣;神門穴採用"徐入徐出"的導氣法,正合【難經】"當補之時,從衛取氣"之訓;三陰交運用"震顫"手法,則本於【金針賦】"循攝爪切"的輔助手法。這種將古典針法元素進行現代化重構的嘗試,實為"古法新用"的典範。

其三,對失眠病機的闡發頗具創見。將蹺脈理論與營衛學說相結合,補充了傳統"心神不安"病機的不足。特別是指出"瘀血阻滯血脈"導致神不守舍的病理環節,為活血化瘀法在失眠治療中的應用提供了理論依據,此說發前人所未發。

然此療法猶有可商榷之處:三陰交雖為三陰經交會穴,但其"應地主精"的定位似與【針灸甲乙經】"主足下熱"的原始主治有所出入;"三才"理論如何量化評估各穴貢獻度,尚待更多臨床數據支持。建議後續研究可引入紅外熱像等技術,客觀觀察三穴配合時的能量分布變化。

要之,王教授的"三才配穴法"不僅是一套臨床技術,更是一種融合古典哲學與現代臨床思維的方法論。其價值不僅在於療效確切,更在於為傳統針灸理論的現代化轉型提供了可資借鑑的範式。學者當於此深味其"守正創新"的學術精神,而非僅效其穴法皮毛。
風清雲逸 發表於 2025-7-27 08:58 | 顯示全部樓層
王富春教授"三才配穴"治失眠的理論創新與臨床價值探析

王富春教授的"鎮靜安神法"治療失眠,體現了中醫整體觀念與辨證論治的精髓。其理論創新主要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對失眠病機的系統重構
王教授突破傳統"心神不寧"的單一認識,構建了"陰陽-營衛-蹺脈-心神"四維病機體系。其中特別強調蹺脈在睡眠調節中的樞紐作用,這與【靈樞】"蹺脈主目之開合"的理論一脈相承,又賦予其現代詮釋。臨床觀察表明,約68%的慢性失眠患者存在蹺脈經氣失調的證候表現。

二、"三才配穴"的理論突破
"三才"理論將四神聰(天部)、神門(人部)、三陰交(地部)系統整合,形成天地人相應的治療體系。四神聰調節陽氣出入,神門安定心神,三陰交滋養陰血,三穴協同實現"調陰陽、和氣血、安神明"的綜合效應。臨床研究表明,該配穴方案可使失眠患者入睡時間平均縮短42%,睡眠效率提高35%。

三、針刺操作的規範化創新
其"穩准輕快"的進針要領與"小幅度、快頻率"的行針手法,既傳承了【內經】"徐入徐出"的針刺要旨,又結合現代神經生理學原理。fMRI研究顯示,這種手法能有效調節邊緣系統活動,特別是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的功能狀態。

該療法在臨床應用中需注意三點:一是要辨證選用配穴,陰虛火旺者可加太溪,心脾兩虛者配伍足三里;二是重視針刺時機,以申酉時(15-19時)施治為佳;三是建議10次為一療程,間隔2日後繼續下一療程。臨床數據表明,三個療程的總有效率達89.6%。

王教授的這項創新,不僅豐富了針灸治療失眠的理論體系,更為重要的是建立了可重複、可推廣的規範化治療方案,為中醫針灸的現代化發展提供了典範。其將傳統理論與現代臨床實踐相結合的思路,尤其值得學界借鑑。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