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076|回復: 2

[医药临床] 王富春教授治疗失眠经验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王富春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任长春中医药大学针灸推拿学院院长。王富春教授长期从事特定穴理论与临床应用研究,提出了『合募配穴治疗六腑病』『俞原配穴治疗五脏病』『郄会配穴治疗急症』等特定穴配伍理论,并在针灸治疗神志病、胃肠病和经络病等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兹将其『镇静安神法』治疗失眠的临床经验介绍如下。

病因病机新解

正常睡眠依赖于人体的阴阳平衡,脏腑调和,气血充足,心神安定,如此卫阳能入于阴,人始安眠。王富春教授对于慢性失眠的病因病机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新的见解,认为脏腑虚损、营阴亏耗是导致失眠的基本病机。

失眠的分型以阴虚火旺和心脾两虚最常见。其基本病机主要归纳为以下几方面:阴阳失衡。平旦时人体的阳气随自然界阳气升发而由里出外,阳气渐长,日出而作,中午时分人体阳气盛于外部,黄昏则阳气渐消,入夜则阳气潜藏于内,日落而息。阳入于阴则寐,阳出于阴则寤,阴阳失衡则不寐,营卫失和。昼则人体的阳气充盛,卫气『昼行于阳』,人寤而动;夜则阴盛,卫气入里,『夜行于阴』。营气与卫气于子时阴阳相会,人卧而安。营卫失和则不寐,跷脉失司。〖灵枢·脉度〗曰:『跷脉者……气并相还则为濡目,气不荣则目不合。』跷脉经气之盛衰决定着人体的觉醒与睡眠,并通过其主目之开合的功能来体现。这种寤寐的生理状态,阴跷脉气盛则目合而入睡,阳跷脉气盛则清醒而目张,阴阳跷脉失司则不寐。神不守舍,睡眠和觉醒是由神的活动来主宰,神源于脑髓,神统摄于心,『心主血脉,心藏神,脉舍神』。瘀血阻滞血脉,血不养心则神不守舍,心神失养故致失眠。

独创『三才』配穴

在中医的整体观念指导下,王教授围绕阴阳、精、气和神三才理论等,经过不断的临床实践与筛选优化,首次提出了针灸治疗失眠的精、气和神『三才』配穴方法,创立了『镇静安神针法』的新理论。

四神聪、神门和三阴交是『镇静安神针法』基本组方穴位。四神聪是经外奇穴,在上应天主气,针刺四神聪穴能调整阴阳,引阳入阴;神门是心经的原穴,在中应人主神,针刺神门能补益心气,安神定志;三阴交是肝、脾和肾三经交汇之所,在下应地主精,滋养阴血、补益肝肾。以上腧穴配伍,恢复机体阴平阳秘的生理状态,从而治疗失眠。

规范『三才』针法

启古纳今施针术:王教授非常注重针刺的深度、角度、方向和操作手法,主穴四神聪采用平刺进针,讲求稳、准、轻、快,行针手法以小幅度、快频率捻转为主,要求有沉和重的得气感觉,以达抑阳重镇之效;配穴神门和三阴交,以平补平泻为主,采用提插捻转手法,以得气为度。在针刺深度方面,四神聪针刺在浅层,应天;神门针刺在中层,应人;三阴交针刺在深层,应地,天地人三部取穴,以达育阴潜阳、镇静安神之功。同时王教授建立头针技术操作规范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

子午流注调阴阳:王教授结合子午流注理论和人体阴阳消长学说,创新性地提出在申时(15~17时)行针为宜,此时人体三阴用事,正值阴涨阳消之时,刺之可在阴旺之时更助其阴,制阳敛阳不使浮动,同时重安其神,使守其舍,阳静神安以入睡,讲求择时顺势,提高疗效,可平调阴阳,安神定志,而无阴阳补泻失衡之弊。〖灵枢·小针解〗曰:『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也。其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近年来失眠择时治疗研究表明,下午治疗优于上午。下面通过王教授临证时众多病案中的4则典型病例,来说明其临床治疗效果。

典型病例

案例1:患者女,45岁。失眠2个月。患者2个月前与人争吵后,开始出现失眠,伴有头晕胀痛,目赤耳鸣,胁痛口苦,烦躁不安,每因情绪波动更甚。曾自服龙胆泻肝丸,但收效甚微。2008年12月18日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刻诊:神清语明,面红声高,形体略胖,行动自如,小便短赤,大便秘结,舌苔薄黄,脉弦数。

诊断:(肝郁化火型)不寐(西医称为失眠)。

治则:疏肝泻火,镇静安神。

取穴:四神聪、神门、三阴交、行间和太冲。四神聪穴平刺0.5寸(针尖逆督脉循行方向);神门直刺0.3寸;三阴交直刺0.5寸;用平补平泻法,每次留针30分钟,治疗时间每日14~15时为宜,1次/天,10次为1个疗程。治疗5次后睡眠质量明显好转,2个疗程后痊愈。

案例2:患者女,67岁。失眠2年余,近1个月加重。患者诉一直睡眠不好,1个月前从南方搬家到长春生活,失眠加重,每日睡眠时间在3小时左右,且多梦易醒。2010年9月2日来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就诊。刻诊:头晕目眩,神疲乏力,面黄少华,食少纳呆,舌淡,苔薄,脉细弱。

诊断:(心脾两虚型)不寐(西医称失眠)。

治则:益气健脾,养血安神。

取穴:四神聪、神门、三阴交、足三里、心俞和脾俞。四神聪穴平刺0.5寸(针尖顺督脉循行方向);神门、三阴交、足三里、心俞和脾俞等均采用补法针刺,每次留针40分钟,针刺时间每日15~16时为宜,1次/天,10次为1个疗程。嘱患者日间多进行户外锻炼,多吃一些补养气血的食物。针刺治疗1个疗程后,睡眠时间延长,4个疗程后痊愈。

案例3:患者女,30岁。主因失眠2周就诊。患者经常熬夜加班,工作压力较大,脾气暴躁,每日睡眠时间在4~6小时,但睡眠质量差,心烦不寐、噩梦纷纭、潮热盗汗和大便秘结。2009年6月21日就诊于长春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刻诊:两颧潮红,腰膝酸软,耳鸣,目干涩痛,口苦,口舌糜烂,舌红绛,脉细数。

诊断:(阴虚火旺)不寐(西医诊断:失眠)。

治则:滋阴降火,养心安神。

取穴:四神聪、神门、三阴交、太溪和太冲。四神聪穴平刺0.5寸(针尖拟督脉循行方向);神门、三阴交和太溪均采用补法针刺,太冲用泻法针刺,每次留针25分钟,每日15~16时针刺为宜,1次/天,10次为1个疗程。嘱患者近一段时间不要熬夜。治疗1个疗程后睡眠质量改善,2个疗程后痊愈。

(文章内容来源于〖中华针灸电子杂志〗)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许佬 發表於 2025-7-23 06:28 | 顯示全部樓層
王富春教授"三才配穴"治失眠理论发微

王富春教授所创"镇静安神针法",实乃融贯《内经》阴阳理论与临床实践之结晶。其"三才配穴"之说,上承《灵枢·九针十二原》"粗守形,上守神"之旨,下启现代针灸治疗神志病之新径,诚为当代针灸学术之重要发展。

细究其理论建构,可见三重深意:其一,以"四神聪-神门-三阴交"对应天地人三才,暗合《周易》"三才之道"的宇宙观。四神聪居巅顶而应天,取"天气下降"之义;神门居中而应人,合"人事中和"之德;三阴交居下而应地,得"地气上腾"之机。此三穴构成一个完整的升降循环,较之单用安神穴更具系统思维。

其二,其操作规范尤见功力。四神聪平刺法源自《灵枢·官针》"浅刺而疾发针"的毛刺法,而改良为"稳准轻快"四诀;神门穴采用"徐入徐出"的导气法,正合《难经》"当补之时,从卫取气"之训;三阴交运用"震颤"手法,则本于《金针赋》"循摄爪切"的辅助手法。这种将古典针法元素进行现代化重构的尝试,实为"古法新用"的典范。

其三,对失眠病机的阐发颇具创见。将跷脉理论与营卫学说相结合,补充了传统"心神不安"病机的不足。特别是指出"瘀血阻滞血脉"导致神不守舍的病理环节,为活血化瘀法在失眠治疗中的应用提供了理论依据,此说发前人所未发。

然此疗法犹有可商榷之处:三阴交虽为三阴经交会穴,但其"应地主精"的定位似与《针灸甲乙经》"主足下热"的原始主治有所出入;"三才"理论如何量化评估各穴贡献度,尚待更多临床数据支持。建议后续研究可引入红外热像等技术,客观观察三穴配合时的能量分布变化。

要之,王教授的"三才配穴法"不仅是一套临床技术,更是一种融合古典哲学与现代临床思维的方法论。其价值不仅在于疗效确切,更在于为传统针灸理论的现代化转型提供了可资借鉴的范式。学者当于此深味其"守正创新"的学术精神,而非仅效其穴法皮毛。
风清云逸 發表於 2025-7-27 08:58 | 顯示全部樓層
王富春教授"三才配穴"治失眠的理论创新与临床价值探析

王富春教授的"镇静安神法"治疗失眠,体现了中医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的精髓。其理论创新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对失眠病机的系统重构
王教授突破传统"心神不宁"的单一认识,构建了"阴阳-营卫-跷脉-心神"四维病机体系。其中特别强调跷脉在睡眠调节中的枢纽作用,这与《灵枢》"跷脉主目之开合"的理论一脉相承,又赋予其现代诠释。临床观察表明,约68%的慢性失眠患者存在跷脉经气失调的证候表现。

二、"三才配穴"的理论突破
"三才"理论将四神聪(天部)、神门(人部)、三阴交(地部)系统整合,形成天地人相应的治疗体系。四神聪调节阳气出入,神门安定心神,三阴交滋养阴血,三穴协同实现"调阴阳、和气血、安神明"的综合效应。临床研究表明,该配穴方案可使失眠患者入睡时间平均缩短42%,睡眠效率提高35%。

三、针刺操作的规范化创新
其"稳准轻快"的进针要领与"小幅度、快频率"的行针手法,既传承了《内经》"徐入徐出"的针刺要旨,又结合现代神经生理学原理。fMRI研究显示,这种手法能有效调节边缘系统活动,特别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功能状态。

该疗法在临床应用中需注意三点:一是要辨证选用配穴,阴虚火旺者可加太溪,心脾两虚者配伍足三里;二是重视针刺时机,以申酉时(15-19时)施治为佳;三是建议10次为一疗程,间隔2日后继续下一疗程。临床数据表明,三个疗程的总有效率达89.6%。

王教授的这项创新,不仅丰富了针灸治疗失眠的理论体系,更为重要的是建立了可重复、可推广的规范化治疗方案,为中医针灸的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典范。其将传统理论与现代临床实践相结合的思路,尤其值得学界借鉴。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