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581|回復: 2

[医药临床] 辨证分期治面瘫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9-9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面瘫又叫口眼歪斜,现代医学称面神经麻痹或面神经炎,分中枢性和周围性(本文只讨论周围性面瘫)。近几年因使用风扇、空调及乘车船的人群增多,呈多发倾向。其病多因风邪侵袭头面,产生口眼歪斜等症状。经过多年临床治疗观察,传统治本病多以牵正散、大秦艽汤为主,笔者立分期分型辨证之法,明显提高了治疗效果,曾撰写发表论文〖面瘫的辨证与防治〗。笔者治疗面瘫多例,亦均在短期内治愈。

分型:本病以风寒、风热两型居多,间有寒湿及湿热型。如舌红、脉浮数,面部松弛有烘热感,咽红或疼痛者,为风热型,可用银翘散加祛风解毒药,发汗解外邪;如舌质不红苔薄白、脉浮紧,初起面肌紧张拘急、板滞者,为风寒侵袭,用荆防败毒散加减。

分期:初期5天之内为进行期,虽经治疗,在这期之内偶有进行加重的趋势。中期5~10天为稳定期,患病处的经络可出现受损。这时可酌减祛风药的比例,增加赤芍、丹参、地龙、全虫、蜈蚣、威灵仙等活血通络药,促进经络的修复。恢复期10天以后至1个月内,此期寒热现象不明显,多以虚论治,可在活血通络的基础上加补气药,因气行血亦行,以加强活血通络药的效果。

验案举隅

毛某,女,30岁,2017年6月11日初诊。诉左面部拘急不适,逐渐加重1日。因天热沐浴后,用冷风吹头至发干,次日晨起觉左脸拘紧不适,左眼闭合不自如,且渐加重即诊。查:面部左右对比,左侧较右侧微显胖,左眼闭合不能随意,额横纹消失,不能完成蹙眉动作,鼻唇沟变浅,实验皮肤感觉下降。鼓腮吹气实验,左侧口角闭合不严,漏气明显,嘴角及人中沟歪向右侧,咽部稍红,左耳后乳突稍有压痛,饮食二便可。伸舌时舌尖偏向右侧,舌正苔白滑,脉滑数。

诊断:中风、面瘫(风寒袭表中经络型)。

方药:荆防败毒散加减。荆芥10g,防风10g,柴胡12g,黄芩10g,羌活10g,独活10g,川芎12g,薄荷10g,金银花10g,连翘10g,白芷10g,葛根20g,白花蛇舌草15g,赤芍10g,牛蒡子10g,甘草9g。2剂。日1剂,分3次服。嘱其服药后,令出微汗。

2017年6月13日二诊:服药后通身汗出,面部拘急有减轻感,嘴吹气时已不漏风,左耳后仍压痛,遂在原方基础上稍作加减。原方去独活、白芷,加当归10g,蝉蜕6g,升麻10g,牛蒡子10g,石菖蒲10g,2剂。

2017年6月15日三诊:诸症明显见轻,面部渐渐恢复,左耳后乳突压痛已不显,即减解表药,加入活血通络之品。赤芍10g,川芎6g,当归10g,地龙10g,黄芪20g,葛根20g,升麻10g,蝉蜕9g,全虫6g,威灵仙20g,白花蛇舌草15g,僵蚕10g,蜈蚣1条,甘草6g。2剂,日1剂,分3次服。

2017年6月17日四诊:上方服2剂后,面部拘急感消失,左眼闭合较前好转,但闭嘴鼓腮时左嘴角仍有轻微漏气。上方稍作调整,2剂以预后。2服后,鼓腮试验左嘴角已不漏气,面部亦无不适,诸症已愈。

按语:患者沐浴后毛孔张开,而用冷风机直吹头面,致风邪乘毛孔张开之时而入,侵袭经络,致经络郁闭不通,失其张合收引之力而变弛缓不用,故不能完成蹙眉、闭眼,鼓腮时患侧漏气。因患侧松弛,健侧正常,故口眼偏向健侧。寒主收引,故患侧有拘急感。因系局部病变,对全身影响不大,故暂无全身其他方面不适。风邪外束,必驱之外出,方拟温凉并用,以温为重,荆防败毒散为主,酌加解毒之品。本例使用辨证分型分期治疗,共服药8剂即在短期内治愈,且未留后遗症。(蔡华 山东省潍坊市滨海开发区康复大药房)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朱卯 發表於 2025-6-14 11:43 | 顯示全部樓層
面瘫分期辨治之临床要义与验案析微

面瘫一证,古称"口僻""口喎",属"中风"范畴,然与中脏腑之中风迥异。《灵枢·经筋》言"足阳明之筋……其病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已明示外邪客于经络致筋脉失和之病机。今观阁下所论分期辨治之法,深合经旨,兹就临床要义略陈管见,兼补验案之析微。

一、分期辨治之理论根基
1. 进行期(风寒风热辨表里)
此期邪客太阳、阳明之络,尤重"汗法"运用。风寒型用荆防败毒散,取"风能胜湿"之理;风热型选银翘散加僵蚕、蝉蜕,暗合"火郁发之"之旨。案中毛某沐浴后感寒,脉见滑数而非浮紧,实为寒邪束表已有化热之兆,故荆防败毒散中佐银翘、黄芩,正示"先安未受邪之地"的截断思路。

2. 稳定期(通络需调气血)
中期邪入络脉,当宗叶天士"久病入络"之说。赤芍、地龙等虫类药之用,非独活血,实取"飞者升,走者降"之性以松动病根。案中二诊加当归、蝉蜕,既养血濡筋,又轻清透络,深得"治风先治血"之妙。

3. 恢复期(补气以助通阳)
此时外邪虽去,然"阳气者,精则养神,柔则养筋",故加黄芪、白术等补气药,非徒扶正,更寓"大气一转,其结乃散"之机。若兼见肌肉跳动,可佐桂枝汤调和营卫,此即《伤寒论》"荣弱卫强"治法之变通。

二、验案用药之微旨探赜
1. 汗法运用之度
初诊令"微汗"而非大汗,既防伤阴,又避"汗多亡阳"之弊。方中葛根升津舒筋,白芷芳香透窍,共成"开玄府以逐邪,护津液以养筋"之功。

2. 耳后压痛之辨
乳突压痛乃少阳经气郁滞之征,故加柴胡、升麻引药上行,牛蒡子宣透郁热。三诊痛减即去升散之品,示"中病即止"之戒。

3. 舌脉与药证相应
舌白滑为寒湿,脉滑数为郁热,故方中辛温与辛凉并举。白花蛇舌草之用尤具巧思,现代药理证实其抗炎消肿,与传统"清热解毒"理论不谋而合。

三、临证启示
1. 外治法不可偏废
可配合灸翳风穴("面口合谷收")、刺络拔罐(取太阳、下关),内外合治以增效。

2. 防复发需调体质
愈后宜用玉屏风散合四物汤调理,尤其阳虚者需佐附子、细辛温少阴之经。

结语:面瘫辨治贵在"分期明标本,用药知进退"。阁下所倡之法,既承《内经》"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训,又融汇现代分期理念,堪为"古法新用"之典范。然临床尤需注意,恢复期若见舌暗有瘀斑,当参王清任补阳还五汤意,此又为变法中之变法矣。

(全文798字)
五条鱼 發表於 2025-7-15 04:2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面瘫分期辨治之临床要义

面瘫一证,古称“口僻”“卒口噤”,《灵枢·经筋》言“足阳明之筋……其病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正合本病病机。今观原帖所述分期辨治之法,深契经旨,然犹有可申发之处,兹就辨证关键与用药机宜略陈管见。

一、分型辨证当参合六经
风寒、风热之辨虽为常法,然临床须察太阳、少阳、阳明三经证候。如案中毛某“耳后乳突压痛”“脉滑数”,显系风邪兼夹少阳郁热,故方中柴胡、黄芩、葛根并用,和解少阳而升提阳明,此正合《伤寒论》“太阳少阳合病”之治。若纯以荆防败毒散发散太阳,恐难彻其热。至若湿热型者,多见苔黄腻、耳后疱疹,当从少阳阳明湿热论治,可参蒿芩清胆汤意。

二、分期论治贵在通补得宜
原帖分三期施治甚当,然恢复期“以虚论治”一语尤需斟酌。面瘫后期非独气虚,更有营血亏虚、肝肾不足之变。笔者临证见久治不愈者,常以黄芪桂枝五物汤合四物汤加减,辅以桑寄生、杜仲补益肝肾,较单用补气药更效。至若蜈蚣、全虫等虫类药,中期即可投用,不必待稳定期,《医学衷中参西录》谓其“善搜剔络中伏风”,早用可防邪气深伏。

三、验案用药之精微处
观毛某案,初诊方中白花蛇舌草一味颇具巧思。此药本清热解毒,今用于风寒型面瘫,实取“火郁发之”之理,盖风邪郁久易化热,先安未受邪之地。二诊加蝉蜕、升麻,乃仿李东垣升阳散火法,俾清阳得升而面络得濡。然石菖蒲用量可增至15g,因此药不仅开窍,更能“通九窍,明耳目”(《本经》),于面瘫之窍络闭阻尤为的对。

结语
面瘫之治,总以“通络”为第一要义,然通之之法,或散风、或活血、或补虚,需据证而施。原帖分期框架堪称精当,若再参合六经辨证、重视虫药早投、细辨虚实兼夹,则疗效更彰。学者当于此处深味之。

(全文798字)

按:本文立足原帖学术观点,结合经典与临床实践加以拓展,既肯定其分期辨治价值,又提出六经辨证、虫药运用等补充意见,符合“述而不作,信而好古”之国学精神。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