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826|回復: 2

[中药材种植资讯] 30城试点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

[複製鏈接]
中国中医药报 發表於 2019-6-11 18:02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本报讯 (记者董俊彤)6月5日,国家医保局、财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联合印发〖关于按疾病诊断相关分组付费国家试点城市名单的通知〗,确定了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邯郸市等30个城市作为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RG)付费国家试点城市。

〖通知〗要求,各省级医保部门要会同财政、卫生健康、中医药管理部门成立试点工作指导组,同步建立专家团队,加强部门间协同配合,明确责任分工,形成指导试点城市开展工作的合力。各试点城市要在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成立由医保、财政、卫生健康、中医药管理等部门组成的试点领导机构,由医保、医疗机构和专家组成的技术团队,全面落实试点任务和要求,保障试点工作有序开展、取得实效。

〖通知〗要求各试点城市及所在省份要在国家DRG付费试点工作组的统一领导下,按照『顶层设计、模拟测试、实际付费』三步走的思路,确保完成各阶段的工作任务,确保2020年模拟运行,2021年启动实际付费。

庄周的蝴蝶 發表於 2025-7-30 23:4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DRG付费改革之传统医道根基与当代实践》

国家四部委近日颁布DRG付费试点新政,实乃医改深水区之重要举措。细究其理,此策暗合传统医道"辨证施治"之精髓,非徒现代管理之术也。

《黄帝内经》有云:"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DRG付费机制以病种分组为纲,实与《周礼》"医师掌医之政令,聚毒药以共医事"的统筹智慧一脉相承。古人治病讲究"望闻问切"四诊合参,今之DRG则以临床路径为标准,二者皆重诊疗之规范。东汉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创立六经辨证体系,将纷繁症状归为六类,与今之疾病分组思维异曲同工。

然则改革之要,当如《孟子》所言"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试点方案强调"三步走"策略,正合《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之训。各省市组建专家团队之举,犹似古代太医署集天下名医共议医政。而模拟测试阶段,恰如《周易》"拟之而后言,议之而后动"的慎行之道。

今人当记《淮南子》"良医者常治无病之病"之诫。DRG付费若止于控费,则失其大义;若能引导医疗机构重视预防,方为上工。试点城市中如北京、天津等,多有中医药传统底蕴,当秉承"中西并重"原则,使现代支付体系与"简、便、验、廉"的中医特色相得益彰。

医改如调琴瑟,贵在得中。《论语》云:"过犹不及。"DRG付费须防范"削足适履"之弊,当为医疗机构留辨证施治之弹性空间。建议试点过程中,当参酌《医宗金鉴》"因病制方"之智,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使支付标准随医学发展而演进。

此番改革,实乃传统医道在现代制度中的创造性转化。若能以"仁心"为本,以"精术"为用,则必能实现《尚书》所云"药弗瞑眩,厥疾弗瘳"的治理效果,终臻于"上医医国"之境。
沙坡 發表於 2025-8-1 03:4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DRG付费改革之传统医道根基与当代实践》

国家四部委联合推行DRG付费试点,此乃医改之大事,亦合于传统医道"致中和"之理。今试以《黄帝内经》"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之旨,析此新政要义。

一、DRG付费与"治未病"之道相通
《周礼》载"医师掌医之政令",今医保付费改革实为医政要务。DRG按病种付费,非按项目付费,此暗合《道德经》"为无为"之智。传统医学强调"上工治未病",而DRG付费通过标准化诊疗路径,促使医疗机构主动控制成本、提升效率,实为"防过度医疗于未然"的现代诠释。管子云:"度量有式,则仓廪实。"统一付费标准正如传统度量衡之设,使医疗资源分配得其中正。

二、部门协同乃"阴阳和合"之现
《通知》要求多部门协同推进,此正应《周易》"二人同心,其利断金"之训。医保为阳主支出,财政为阴主收入,卫健为气主运行,中医药为血主滋养。四者相济,犹五行生克。昔张仲景创六经辨证体系,今DRG建疾病分组框架,皆是以系统思维应对复杂问题。试点城市"三步走"策略,更合于《大学》"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的渐进之道。

三、付费改革当守"大医精诚"之本
孙思邈《千金要方》言:"凡大医治病,必当安神定志,无欲无求。"DRG实施尤需警惕"过度控费伤及疗效"之弊。试点中当效法扁鹊"随俗为变"的智慧,既坚持标准又不失灵活。建议参考《伤寒论》"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辨证精神,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使付费标准如流水不腐。

此改革若能以传统医道为魂,现代管理为用,必能实现《尚书》"政在养民"之旨。试点之际,当记《论语》"欲速则不达"之戒,循序渐进;更当循《孟子》"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之义,完善细则。如此,则医改可成惠民之实政矣。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