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016|回覆: 2

[醫藥臨床] 桂二麻一湯的作用和功效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5-27 15:4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有不少銀屑病患者在發病之前有感冒發熱治療史——發熱時經過口服藥物或針劑治療,症狀減輕後1~3周內出現皮損。這類患者屬於誤治而『表證未解』,類似【傷寒論】中『傷寒表不解……』『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傷寒六七日……外症未去者。』為邪氣『郁』而發作銀屑病。針對這類問題,可以『從表而解』,桂二麻一湯是一種選擇。

典型案例

渠某,男,32歲,呂梁人。2019年4月2日因『全身散在斑丘疹2個月,伴關節遊走性疼痛2周』為主訴,入住廣汗法純中醫病房。2個月前因咽部疼痛伴發熱,於當地醫院以退熱針劑注射治療2次,注射後全身汗出較多並熱退。熱退後10餘日全身散在出現少量點滴狀斑丘疹,上覆鱗屑伴瘙癢。在當地醫院診斷為『銀屑病』,口服中藥及注射長效青黴素治療,皮損逐漸增多。2周前出現全身關節遊走性疼痛,無關節變形及活動受限。刻下:全身惡寒、下肢明顯;平素汗出較多,尤以頭背部明顯;全身關節遊走性疼痛,遇冷加重。脈左關弦緊,右關緊,舌質紅,苔白膩。

患者遊走性關節疼痛屬於表證未解,邪氣留戀於關節;平素惡寒及汗出較多,一是考慮感冒發熱治療不當,疏泄肌表;二是考慮患者體質問題,衛外不固。治以固衛疏表,桂枝二麻黃一湯,具體藥物為:桂枝8g,赤芍6g,生薑6g,麻黃3g,杏仁2g,甘草6g,大棗5g。

4月3日(入院第2天):囑患者每日15點之前每隔1.5小時服藥1次,從0.5劑起,每次服藥在前次基礎上多加0.5劑(廣汗法之將息法),密切關注患者服藥後的風險:心率、小便、睡眠、食慾、精神、汗出(廣汗法之『服麻黃五看』),同時觀察得效指征:汗出、關節遊走性疼痛及身體惡寒的變化。當日共服藥5劑,症狀變化:①出汗逐步減少。②身體自覺有溫熱感,惡寒感明顯減輕。③遊走性疼痛較之前明顯減輕。

4月4日(入院第3天):共服藥15劑。入院檢查結果回報,肝功:丙氨酸:94.2(正常9~50),偏高;抗鏈O:867(正常值0~200),高。症狀:①出汗可控。②身體溫熱感明顯,下肢變溫。③皮損肉眼可見回縮趨勢。④遊走性疼痛基本消失。⑤晨起自訴有痰,呈黃色,易咳出。

4月5日共服藥23劑。

4月6日共服藥31劑。

4月7日共服藥39劑。症狀:汗可控,下肢轉熱,皮損顏色變淡,全身皮損消退明顯,遊走性疼痛消失,輕微上火,咽部不疼。因服藥量較多食慾欠佳。

4月8日(入院第7天)出院。患者住院1周,服藥6天,住院期間共計服藥122.5劑,桂枝共服980g,麻黃共服367.5g,赤芍、生薑、甘草各735g,杏仁共服245g,大棗共服612.5g。出院帶藥為桂枝湯及小柴胡湯按比例調整服用。

4月15日(出院1周後)隨訪,患者全身汗出較少,偶有一過性關節遊走性疼痛。舌苔膩偏右,舌質淡紅。檢查回報:抗鏈O:836(正常值0~200)較前降低。

4月22日(出院2周後)隨訪,諸症均好,抗鏈O:759(正常值0~200),繼續降低。

心得分享

先來強調本案的風險:廣汗法治療體系認為麻黃的核心功效是『發其陽』(語出【金匱要略】),通過『發其陽』實現其『發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腫、宣通閉阻』等諸多功用。李心機教授解釋小青龍湯時這樣表述:『用麻黃者,以麻黃髮其陽故也,不用麻黃者,亦因麻黃髮其陽故也』。『發其陽』可以發心陽,也可以發腎陽。麻黃在使用時要格外注意以下不利影響:①心律異常;②小便不利;③入睡困難;④飲食障礙;⑤汗出過多等。這些現象需要及時發現,出現時應立即停藥,一般停藥後這些症狀會很快消失。

桂枝二麻黃一湯的核心功效是輕發郁陽。桂枝二麻黃一湯出自【傷寒論】第25條,與其相關的是第23條的桂枝麻黃各半湯和第27條的桂枝二越婢一湯。【傷寒論】第48條『……設面色緣緣正赤者,陽氣怫鬱在表,當解之熏之』中『陽氣怫鬱在表』可以高度概括第23、25、27三個條文病機,即都是表郁輕症,因失治誤治(發汗過度)導致正氣有損而無力使余邪全除,或者舊邪已去,復感少量新邪,少量邪氣擾於肌表,與正氣呈相持狀態。與這三方表郁輕症病機相對應的治法便是『輕發郁陽』,這三方都屬於『輕發郁陽』的經方。

本文患者選用桂二麻一湯的關鍵在『陽氣怫鬱』的量和『怫鬱在表』郁的程度。如果『陽氣怫鬱』的量更多,則選擇桂枝二越婢一湯,鬱閉的程度更重則選擇桂麻各半湯。桂枝二麻黃一湯則相對重用桂枝湯,目的在『固衛』,少佐麻黃湯來『疏表』,故開閉的程度不及桂麻各半湯;用了麻黃和杏仁的配伍,而沒有用麻黃和石膏配伍,故只是靠開腠攻表來發散郁陽,還沒有到邊開邊清的程度。

廣汗法體系經常在談『發熱為百病之源,誤治為萬病之本』,該患者銀屑病發病就與感冒誤治有關。患者平素汗出較多,肌腠本就疏鬆,雖有表證但『大汗之』屬於明顯誤治,而關節遊走性疼痛,一是邪氣未得正常祛除,二是汗後復感風寒之邪引起的。針對誤治發熱帶來的複雜情況,『輕發郁陽』兼顧了不可不表與不可過表,是較好的選擇。本案中桂枝二麻黃一湯以將息法取得快速的效果,就是既強調了『表證』的存在,同時關注到了不可過於表散。

廣汗法體系對抗鏈O的一點探討:抗鏈O的變化,提示的是正氣抗邪能力的強弱。患者大多有生活工作中的長期受寒史,或者誤汗後復感風寒之邪的經歷,已經有邪,並且正氣有能力與邪抗爭,才會抗鏈O升高。這類患者經過廣汗法務求精準的治療,有邪先攻邪,邪去正自安,不僅皮損減輕明顯甚至迅速消退,抗鏈O檢驗數值隨着『邪去正安』的進程也會明顯下降並恢復正常。(張瑞 張英棟 山西省中西醫結合醫院)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陸行 發表於 2025-4-9 06:08 | 顯示全部樓層
【桂二麻一湯解表透邪法在銀屑病誤治案中的運用析微】

銀屑病之表證未解證候,實與【傷寒論】太陽病傳變機理深相契合。本案所載桂二麻一湯之運用,堪稱經方與時病相應之典範,今試為剖析其精要。

一、病機樞要
患者初起咽痛發熱,本屬太陽表證,醫者但以退熱針劑強發其汗,致衛陽外泄而表邪未徹。此正合【傷寒論】23條"太陽病,得之八九日......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之機。邪郁肌表,發為白疕;留注關節,則見遊走疼痛。其惡寒、汗出、脈緊諸症,皆為營衛失調之明證。

二、方義闡微
桂二麻一湯乃桂枝湯與麻黃湯之合方變制,其組方之妙在於:
1. 桂枝湯(桂枝、芍藥、姜棗草)調和營衛,重建肌表屏障
2. 小制麻黃湯(麻、杏)輕開玄府,透達郁邪
3. 二比一之配,取"發中有收"之意,尤宜過汗傷陽之體

三、將息法度
本案特殊處在於"廣汗法"之運用:
1. 遞進服藥法:自0.5劑始,每次遞增0.5劑,此暗合"漸積藥力"之古法
2. 麻黃五看:監測心率、二便等項,實為仲景"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精神之體現
3. 巳時服藥:擇陽氣升發之時服藥,助藥力達表

四、效驗解析
患者三日即見汗斂、痛減、皮損回縮,此乃:
1. 衛陽得固:桂枝溫通衛氣,使"陽密乃固"
2. 玄府得啟:麻黃輕宣,使鬱熱有外達之途
3. 營血得和:芍藥、甘草酸甘化陰,制麻黃之燥

五、臨證啟悟
1. 銀屑病見太陽表證殘留者,不可徑用涼血解毒,當先解表
2. 過汗傷陽之體,宜取"微似汗"之法,桂二麻一湯正合其度
3. 經方運用貴在"以方測證",本案脈證與方證高度契合,故能速效

結語:此案啟示後學,皮膚病非盡屬血分,表證未解者當從太陽論治。桂二麻一湯之妙,在於既能解表又不傷正,實為"汗而毋傷"之典範。然臨床運用須嚴格把握方證對應,尤當重視將息之法,方得仲景心傳。
吳刑仟 發表於 2025-4-10 20:33 | 顯示全部樓層
【桂二麻一湯解表固衛法治療銀屑病表郁證析義】

銀屑病與太陽表證之關聯,誠如【傷寒論】第23條所言"太陽病,得之八九日......面色反有熱色者,未欲解也",此案患者發熱後誤汗傷陽,致邪氣鬱於肌腠而發為白疕,正合仲景"表郁輕證"病機。桂二麻一湯乃桂枝湯與麻黃湯2:1比例相合,其組方之妙,尤在調和營衛中兼開腠理,較之桂枝麻黃各半湯更重固表。

本案辨證要點有三:其一,患者惡寒、汗出而關節痛,顯系太陽表證未解,此即【傷寒論】第35條"太陽病,頭痛發熱,身疼腰痛"之變證;其二,脈象左關弦緊主肝鬱衛強,右關緊為寒邪束表,舌紅苔白膩示鬱熱挾濕;其三,熱退後發疹時序,完全符合"汗出不徹,邪郁化熱"的傳變規律。方中桂枝8克配麻黃3克,既遵"辛甘化陽"之旨,又暗合"輕可去實"之訓,赤芍代白芍更增涼血散瘀之功。

服藥方法深得仲景"將息法"精髓:①階梯式增量法(0.5→1→1.5劑)可防麻黃髮散太過;②擇時服藥(寅至申時)順應陽氣升發之勢;③"麻黃五看"監測體系(心率、二便、睡眠、食慾、神志、汗出)實為經方現代化應用的典範。患者服藥39劑後表解衛和,其效驗體現在:惡寒消失示衛陽得復,疼痛消退證經絡暢通,皮損回縮見營血調和。而丙氨酸轉氨酶升高現象,恰是邪毒外透之"瞑眩反應",此即【尚書】"藥不瞑眩,厥疾弗瘳"之明證。

此案啟示:銀屑病之治,當首辨六經。凡見發熱病史伴汗出異常者,需考慮表郁證可能。桂二麻一湯之運用,貴在掌握"表邪微郁、衛陽不足"之病機要點,其組方比例、服藥方法、療效判斷三者環環相扣,缺一不可。然須注意,若見舌絳脈數、斑色鮮紅者,則非本方所宜,當轉手涼血解毒之法。
蘇勻帖 發表於 2025-4-21 20:38 | 顯示全部樓層
桂二麻一湯在銀屑病表證未解證治中的運用析義

一、表證未解與銀屑病發病機理
【傷寒論】明言「太陽病,發汗後,大汗出……表未解也」,此與臨床所見銀屑病發病前感冒誤治之例高度契合。患者發熱後過用退熱針藥,雖暫抑體溫,然邪氣未透,反因大汗傷衛、玄府洞開,致風邪郁於肌腠,與營衛相搏而發為皮損。此即仲景所謂「汗出不徹,邪氣怫鬱」之變證。觀渠某案,熱退後見點滴狀丘疹、關節遊走痛,正是邪氣由表入里、羈留皮肉筋骨之徵;其惡寒、汗出、脈緊,顯系太陽表虛兼風寒鬱閉之候。

二、桂二麻一湯方義與辨證要點
本方為桂枝湯與麻黃湯2:1比例合方,取桂枝湯調和營衛以固表,佐小劑量麻黃湯開泄鬱閉。其妙處在於:
1. 劑量精微:麻黃僅用3g,杏仁2g,輕宣肺衛而不致過汗,契合「微發其汗」之旨;
2. 雙向調節:桂枝配芍藥既固衛陽,又斂陰液,針對患者既有汗出過多,又有邪郁無汗之矛盾病機;
3. 表里兼治:生薑、大棗助中焦輸布津液,赤芍涼血活血,兼顧銀屑病「血分鬱熱」本質。

辨證核心當把握三點:
主症:惡寒與汗出並存,關節痛呈遊走性;
舌脈:苔白膩示濕郁,脈緊主寒,左關弦緊提示肝氣鬱滯(風邪內竄);
病史:外感後皮損驟發,此前治療過汗傷正。

三、廣汗法運用之要訣
本案採用「將息法」遞增藥量,實為模擬仲景「覆取微似汗」之法:
1. 藥量調控:初始小劑量探病,漸增至39劑而不拘常規,體現「以效定量」的個體化治療思想;
2. 五看監護:監測心率防麻黃傷陽,察二便知津液代謝,觀睡眠斷陰陽平衡,此皆仲景「知犯何逆,隨證治之」的延伸;
3. 效驗指針:汗出可控示衛陽得固,皮損回縮為營衛調和,關節痛減則邪有出路。

四、臨證啟示
1. 表里分消策略:銀屑病雖形於皮而根在表郁,不可見血熱即投涼遏,當先開表透邪,否則易致「冰伏其邪」;
2. 體質糾偏思維:患者頭背多汗、衛外不固,桂枝湯本可單用,然合麻黃者,正為破除「汗出禁用麻黃」之教條——有是證則用是藥,惟需配伍得宜;
3. 實驗室指標解讀:抗鏈O升高印證風寒濕邪留戀,肝功能異常提示鬱熱內蘊,然中醫仍當以脈證為先,不可因指標妄改方略。

結語:桂二麻一湯之效,在於恢復「太陽主開」的生理常態,使邪從表解。然現代臨床須注意,若見咽痛痰黃、舌紅等化熱之象,可加石膏、連翹;若肝功能持續異常,需酌減赤芍,增入茵陳、垂盆草。仲景之學,貴在圓機活法,非執方以待病也。

(全文798字)
嚴匡 發表於 2025-4-24 06:43 | 顯示全部樓層
桂二麻一湯在銀屑病表證未解證治中的運用分析

一、病機與方義溯源
【傷寒論】中『桂枝二麻黃一湯』原治『服桂枝湯大汗出,脈洪大者,與桂枝湯如前法;若形似瘧,一日再發者,汗出必解,宜此湯』(23條)。其組方以桂枝湯二分調和營衛、解肌發表,合麻黃湯一分微發其汗,適用於表邪未淨而汗後邪氣微郁之證。本案患者發熱後誤汗傷表,邪氣內郁而發銀屑病,正合『表證未解』之病機。方中桂枝、赤芍通陽和營,麻黃、杏仁宣肺開郁,生薑、大棗助胃氣以資汗源,甘草調和諸藥,共奏疏表透邪之效。

二、辨證要點與治療思路
1. 表證未解之辨:患者惡寒、關節遊走痛、脈緊,乃風寒束表;汗出較多而熱不退,提示衛陽不固、邪郁肌腠。此與【傷寒論】『太陽病發汗不解,仍發熱』之證類同。
2. 邪郁化熱之象:舌紅、苔白膩、痰黃,顯示部分邪已化熱,但整體仍以表寒為主,故不宜純用辛涼,當以桂二麻一湯微汗透邪,兼防過汗傷正。
3. 廣汗法之運用:通過階梯式增量服藥(『將息法』)及『麻黃五看』監測,確保汗出均勻而邪去不傷正,體現『遍身漐漐微似有汗』的經典汗法原則。

三、療效解析與轉歸
1. 汗法得效指征:服藥後汗出可控、惡寒減輕,提示衛陽漸復;關節痛消失反映表邪外透;皮損回縮說明『郁發』之邪從表而解。
2. 肝功能異常之考量:丙氨酸升高或與既往藥物損傷相關,然中醫視作『肝鬱脾濕』,方中桂枝、甘草可溫肝化郁,生薑、大棗健脾化濕,後續可佐茵陳、茯苓以兼顧。
3. 火象處理:末期輕微上火系麻黃髮散之性所致,可減麻黃量或加黃芩2g清泄,然總體以表解為要,不可過早清熱。

四、臨證啟示
1. 銀屑病與六經辨證:此類『感冒後發疹』屬太陽表郁證,異於血熱風燥之常規辨治,需緊扣【傷寒論】『觀其脈證,知犯何逆』原則。
2. 汗法禁忌與權衡:本案汗出較多仍用麻黃,因其惡寒、脈緊屬『汗出不徹』,非『汗多亡陽』,故需膽大心細,以『得汗即止』為度。

結語:桂二麻一湯之妙,在於輕開表郁而不傷正。銀屑病從表論治,既溯仲景心法,亦啟『邪有出路』之現代思路。然須謹記,表解後當轉調營衛、固脾胃,方竟全功。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