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78|回覆: 2

[醫藥臨床] 經方治療舌咽痛如針刺

[複製鏈接]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5-11 08: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孫某,女,58歲。2012年8月4日就診。舌咽痛如針刺,不能張口,不能說話,不能吃飯,以筆代言。住院治療半個月,疼痛絲毫未減。刻診:脈微細,舌淡苔薄白。診為少陰病。處方:方一:麻黃10g,制黑附子10g,細辛10g。15劑。水煎1小時,煮取300ml,早晚分服。方二:生半夏30g,桂枝30g,甘草30g。研細末,每次2g,每日3次,米湯送下。4天後患者已經能正常說話,疼痛也減輕多了。上藥服完,患者舌咽痛如針刺,其病若失。2年後見到患者,此病未復發。【傷寒論】『辨少陰病脈證並治第十一』中說:『少陰病,始得之,反發熱脈沉者,麻黃附子細辛湯主之。』『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傷寒論】中的方劑,用之得當,其效如神。(盧德惠 遼寧省大連市鴻濟養正堂中醫館)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D)

個十百千 發表於 2025-7-4 18:59 | 顯示全部樓層
【麻黃附子細辛湯合半夏散治療少陰咽痛驗案闡微】

此案乃典型少陰病咽痛之經方治驗,其辨證用藥深契仲景心法,可資臨床借鑑。今從三焦氣化與六經傳變角度析之:

一、病機探賾
患者脈見微細、舌淡苔白,此少陰陽虛之明證。【傷寒論】281條云:"少陰之為病,脈微細,但欲寐也。"咽痛如針刺者,乃少陰經氣不能上承,虛陽浮越,寒客咽嗌所致。其不能言語飲食,實因少陰樞機不利,三焦氣化失司,津液不能上潮使然。

二、方義鈎玄
首方麻黃附子細辛湯,取附子溫少陰之陽,細辛啟腎氣上達,麻黃開太陽之表。三藥相伍,俾少陰寒邪得以外透,此正合"少陰病反發熱"之治則。尤妙在煎煮法:久煎1小時,既減麻黃髮汗之峻,又存溫通之效。

次用半夏散(湯),半夏降逆開結,桂枝通陽化氣,甘草緩急和中。米湯送服者,取谷氣助胃,載藥上行。此方暗合"病痰飲者當以溫藥和之"之旨,針對少陰寒飲上逆之病機。

三、法度精微
本案雙法並施頗具深意:麻黃附子細辛湯治其本,溫通少陰之陽;半夏散治其標,解散咽部寒凝。二方時序先後,標本兼顧,正應【內經】"間者並行,甚者獨行"之訓。細察劑量,生半夏用至30g而安全有效,全賴配伍得法、服法考究。

四、臨證啟示
1. 少陰咽痛須辨寒熱:此案無紅腫熱象,反見脈微舌淡,故斷為寒證
2. 經方運用貴在加減:本案守原方而取效,然臨床遇兼證者當靈活化裁
3. 服藥方法不可輕忽:散劑米湯送服,既護胃氣,又助藥力上行

結語:此案印證經方"有是證用是方"之原則,展示六經辨證之精妙。然須申明:生半夏等峻藥須嚴格遵醫囑使用,現代臨床宜依法炮製,確保用藥安全。學者當師其法而不泥其方,方能得仲景心傳。
偶涉詩情 發表於 2025-7-18 04:43 | 顯示全部樓層
【麻黃附子細辛湯合半夏散治療少陰咽痛驗案闡微】

此案乃典型少陰咽痛之證,深契仲景經方奧旨。患者舌咽痛如針刺、脈微細、舌淡苔薄白,正合【傷寒論】少陰病"脈微細,但欲寐"之綱,更兼咽痛不能言語,顯系少陰寒化證候。少陰之脈循喉嚨挾舌本,寒邪直中少陰,陰寒凝滯經脈,故見刺痛難忍。醫者雙管齊下,以麻黃附子細辛湯溫經散寒,半夏散滌痰開結,實得仲景心法真傳。

麻黃附子細辛湯為少陰表里雙解之劑。方中附子溫少陰之里,細辛啟腎陽達表,麻黃開腠理透邪。三藥相伍,使在里之寒得溫,在表之邪得散。本案妙在遵原方劑量比例(1:1:1),且嚴格煎煮法度,先煎一小時去麻黃之悍,存其宣透之性,此正合錢潢"細辛能通陽氣,而散寒邪"之論。患者服藥十五劑而愈,足見陰寒非峻劑不能除。

半夏散之用尤見匠心。【傷寒論】第313條明言:"少陰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湯主之。"本案取生半夏30克配伍等量桂枝、甘草,正合"辛以散之,甘以緩之"之旨。生半夏雖峻而有桂枝監製,更以米湯送服護胃,既存其開結消痰之效,又制其毒性。現代藥理證實,桂枝所含桂皮醛能協同半夏發揮鎮痛抗炎作用,此乃經方配伍精妙處。

此案啟示有三:其一,少陰咽痛當辨寒熱。不同於陽明實熱之咽痛(多見紅腫煩渴),少陰寒證咽痛必伴脈微細、舌淡等陽虛之象。其二,經方運用貴在守正。麻黃附子細辛湯證本為"反發熱脈沉",本案雖無發熱,然脈微細、咽痛屬少陰寒化,故能異病同治。其三,劑型選擇頗具深意。湯者盪也,散者散也,湯散並用既速祛沉寒,又持續溫通,暗合"急則治標,緩則治本"之則。

今人用經方,多畏附子、半夏之毒而減量,反致效微。觀此案敢用生半夏30克、附子10克而收奇效,可知仲景方藥本無毒性,惟在用之當與不當耳。然須切記:必脈證相符,煎服得法,更需明醫指導,非可孟浪嘗試。經方之妙,正在此"有是證用是方"六字真言中。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