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1879|回复: 2

[医药临床] 经方治疗舌咽痛如针刺

[复制链接]
中国中医药报 发表于 2019-5-11 08:5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孙某,女,58岁。2012年8月4日就诊。舌咽痛如针刺,不能张口,不能说话,不能吃饭,以笔代言。住院治疗半个月,疼痛丝毫未减。刻诊:脉微细,舌淡苔薄白。诊为少阴病。处方:方一:麻黄10g,制黑附子10g,细辛10g。15剂。水煎1小时,煮取300ml,早晚分服。方二:生半夏30g,桂枝30g,甘草30g。研细末,每次2g,每日3次,米汤送下。4天后患者已经能正常说话,疼痛也减轻多了。上药服完,患者舌咽痛如针刺,其病若失。2年后见到患者,此病未复发。《伤寒论》“辨少阴病脉证并治第十一”中说:“少阴病,始得之,反发热脉沉者,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伤寒论》中的方剂,用之得当,其效如神。(卢德惠 辽宁省大连市鸿济养正堂中医馆)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D)

个十百千 发表于 2025-7-4 18:59 | 显示全部楼层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半夏散治疗少阴咽痛验案阐微》

此案乃典型少阴病咽痛之经方治验,其辨证用药深契仲景心法,可资临床借鉴。今从三焦气化与六经传变角度析之:

一、病机探赜
患者脉见微细、舌淡苔白,此少阴阳虚之明证。《伤寒论》281条云:"少阴之为病,脉微细,但欲寐也。"咽痛如针刺者,乃少阴经气不能上承,虚阳浮越,寒客咽嗌所致。其不能言语饮食,实因少阴枢机不利,三焦气化失司,津液不能上潮使然。

二、方义钩玄
首方麻黄附子细辛汤,取附子温少阴之阳,细辛启肾气上达,麻黄开太阳之表。三药相伍,俾少阴寒邪得以外透,此正合"少阴病反发热"之治则。尤妙在煎煮法:久煎1小时,既减麻黄发汗之峻,又存温通之效。

次用半夏散(汤),半夏降逆开结,桂枝通阳化气,甘草缓急和中。米汤送服者,取谷气助胃,载药上行。此方暗合"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之旨,针对少阴寒饮上逆之病机。

三、法度精微
本案双法并施颇具深意:麻黄附子细辛汤治其本,温通少阴之阳;半夏散治其标,解散咽部寒凝。二方时序先后,标本兼顾,正应《内经》"间者并行,甚者独行"之训。细察剂量,生半夏用至30g而安全有效,全赖配伍得法、服法考究。

四、临证启示
1. 少阴咽痛须辨寒热:此案无红肿热象,反见脉微舌淡,故断为寒证
2. 经方运用贵在加减:本案守原方而取效,然临床遇兼证者当灵活化裁
3. 服药方法不可轻忽:散剂米汤送服,既护胃气,又助药力上行

结语:此案印证经方"有是证用是方"之原则,展示六经辨证之精妙。然须申明:生半夏等峻药须严格遵医嘱使用,现代临床宜依法炮制,确保用药安全。学者当师其法而不泥其方,方能得仲景心传。
偶涉诗情 发表于 2025-7-18 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麻黄附子细辛汤合半夏散治疗少阴咽痛验案阐微》

此案乃典型少阴咽痛之证,深契仲景经方奥旨。患者舌咽痛如针刺、脉微细、舌淡苔薄白,正合《伤寒论》少阴病"脉微细,但欲寐"之纲,更兼咽痛不能言语,显系少阴寒化证候。少阴之脉循喉咙挟舌本,寒邪直中少阴,阴寒凝滞经脉,故见刺痛难忍。医者双管齐下,以麻黄附子细辛汤温经散寒,半夏散涤痰开结,实得仲景心法真传。

麻黄附子细辛汤为少阴表里双解之剂。方中附子温少阴之里,细辛启肾阳达表,麻黄开腠理透邪。三药相伍,使在里之寒得温,在表之邪得散。本案妙在遵原方剂量比例(1:1:1),且严格煎煮法度,先煎一小时去麻黄之悍,存其宣透之性,此正合钱潢"细辛能通阳气,而散寒邪"之论。患者服药十五剂而愈,足见阴寒非峻剂不能除。

半夏散之用尤见匠心。《伤寒论》第313条明言:"少阴病,咽中痛,半夏散及汤主之。"本案取生半夏30克配伍等量桂枝、甘草,正合"辛以散之,甘以缓之"之旨。生半夏虽峻而有桂枝监制,更以米汤送服护胃,既存其开结消痰之效,又制其毒性。现代药理证实,桂枝所含桂皮醛能协同半夏发挥镇痛抗炎作用,此乃经方配伍精妙处。

此案启示有三:其一,少阴咽痛当辨寒热。不同于阳明实热之咽痛(多见红肿烦渴),少阴寒证咽痛必伴脉微细、舌淡等阳虚之象。其二,经方运用贵在守正。麻黄附子细辛汤证本为"反发热脉沉",本案虽无发热,然脉微细、咽痛属少阴寒化,故能异病同治。其三,剂型选择颇具深意。汤者荡也,散者散也,汤散并用既速祛沉寒,又持续温通,暗合"急则治标,缓则治本"之则。

今人用经方,多畏附子、半夏之毒而减量,反致效微。观此案敢用生半夏30克、附子10克而收奇效,可知仲景方药本无毒性,惟在用之当与不当耳。然须切记:必脉证相符,煎服得法,更需明医指导,非可孟浪尝试。经方之妙,正在此"有是证用是方"六字真言中。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