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17|回覆: 0

[快樂漢語] 漢語中的年齡代稱

[複製連結]
南丘 發表於 2006-11-7 00:3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自古以來,中國人對於人生各個重要年齡階段,都有不同的借代稱謂,如『襁褓』是不滿周歲的嬰孩、『孩提』是兩三歲幼童、『始齔』是七八歲小童,『總角』、『垂髫』則是童年的泛稱等,其中不少借代稱謂如今仍然常用。 有句成語叫『徐娘半老』。句中的『徐娘』,原指南朝梁元帝的徐妃。據【南史・元帝徐妃傳】記載,徐妃雖然美麗,卻一直沒得到元帝的寵愛。步入中年後,她與皇帝身邊的年輕臣子季江有染。有一次,有人開玩笑地問季江和年長的徐妃相戀是何滋味,他答道:『徐娘雖老,猶尚多情。』如今,即語源於此。成語『徐娘半老』是讚美年長女子風韻猶存,並非貶義詞,但因隱含輕薄之意,故而不可用來形容親人或尊稱長輩。

豆蔻年華―――十三歲左右少女。出自杜牧【贈別】詩:『娉娉裊裊十三餘,豆蔻梢頭二月初。』也有人用作泛指十三至二十歲。

待年―――女子成年待嫁。古代女子到了十五歲,會把頭髮梳起,插上簪子,表示已到出嫁年歲,又稱『待字』或『待字閨中』。語出【後漢書・曹皇后記】:『小者待年於國。』

弱冠―――二十歲的男子。古代成年男子爲二十歲,須行冠禮,表示已成年,語出【禮記・曲禮上】:『二十曰弱,冠。』二十歲的女子則稱爲『桃李年華』。

而立―――三十歲。語出【論語・爲政】:『子曰:「三十而立」。』能夠獨當一面,堅守自己志向。

不惑―――四十歲。語出【論語・爲政】:『子曰:「四十而不惑」。』智慧成熟,因明白事理而不被迷惑。古代壯年也稱爲『強仕之年』、『春秋鼎盛』。

知命―――五十歲。語出【論語・爲政】:『子曰:「五十而知天命」。』指明白天地萬物運行的規律,包括生命本身。五十歲也可稱爲『知非之年』、『艾服之年』、『大衍之年』。

耳順―――六十歲。語出【論語・爲政】:『子曰:「六十而耳順」。』指個人的修行成熟,沒有不順耳之事。六十歲也可稱『花甲』、『杖鄉』(還鄉之年);六十歲以上已可稱『耆年』。

古稀―――七十歲。出自杜甫【曲江】:『酒債尋常行處有,人生七十古來稀。』

耄耋―――八九十歲。耄,音『冒』,耋,音『迭』。耄耋是指年紀很大的人。語出【漢・曹操・對酒歌】:『耄耋皆得以壽終,恩澤廣及草木昆蟲。』

期頤―――百歲以上。語出【禮記・曲禮上】:『百年曰期頤』,因此今天祝願夫婦『白頭偕老』,也可說『期頤偕老』。

(斯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