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来源: 中华文史网 关于如何认识朱熹的政治――伦理学说,笔者另有一拙文[35],此不多赘。这里需要说明的是:元、明、清时期,理学被封建统治者加以改造和利用,成了官方哲学。其保守、落后的方面日益突出;进步、合理的因素日益淹没。特别是理学末流,劣迹昭彰,受到进步人士的评击。这说明理学和人类其他政治学说一样,经历了一个发展变迁的过程。我们不可将后代理学的特征与作用,“反串”到宋代理学上面去。(作者:宋元强) 
 注释:
 [①] 《中国通史纲要》第282页,上海人民出版社1980年出版。
 [②] 《宋会要辑稿》食货一之二四。
 [③]  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文版第一卷,第287页,科学出版社1975年版。
 [④] 《新唐书》卷五四,《食货》四;《文献通考》卷十八,《征榷》五;《宋史》卷一八五《食货》下七。
 [⑤] 〔美〕费维恺:《宋代以来的中国政府与中国经济》,载《中国史研究》1981年第4期。
 [⑥] 《关于中国封建经济制度发展阶段问题》,载《中国社会经济史论丛》第一辑,山西人民出版社1981年
 出版。
 [⑦]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30卷,第318、319页。
 [⑧] 《中国科学技术史》中文版第一卷第六章。
 [⑨]  见《中国通史纲要》第一章。《中国封建社会发展的阶段性问题》,载《历史知识》1981年第6期。
 [⑩] 《续资治通鉴》卷九七《宋纪・钦宗》。
 [11] 《宋史》卷四八五《夏国》上。
 [12] 《宋史》卷二三《钦宗本纪》。
 [13]  方勺:《青溪寇轨》。
 [14] 《宋史》卷一八七《兵志》一。
 [15]  叶适:《水心别集》卷十一《兵总论》二。
 [16] 《中国通史简编》绪言。
 [17]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0卷,第199页。
 [18] 《翦伯赞历史论文集》第124页,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
 [19] 《日知录》“宋世风俗”。
 [20] 《日知录集释》“苏松二府田赋之重”。
 [21] 《象山先生全集》卷八《与陈教授书》。
 [22] 《关于中国封建经济制度发展阶段问题》。
 [23]  王懋f:《朱子年谱》卷四。
 [24]  黎靖德:《朱子语类》卷一○七。
 [25]  王懋f:《朱子年谱》卷四。
 [26] 《中国之科学与文明》第三册,第1、74、231、232、235页,台湾商务印书馆1973年版。
 [27]  东京岩波书店1978年出版。
 [28]  高令印:《对朱熹事迹资料考察的新收获》,《哲学研究》1984年第3期。
 [29] 《朱文公集》卷十一,四部丛刊本。
 [30] 《朱子语类》卷一○七。
 [31] 《二十二札记》“五代诸帝多于军士拥立”。
 [32] 《日知录》“宋世风俗”。
 [33] 《新五代史》卷六十,《职方考》第三。
 [34] 《朱子语类》卷一○八。
 [35] 《朱熹再评价》,《中州学刊》1983年第5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