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54|回覆: 2

[官權法制] 莫讓『執紀監督』淪爲套路『爛尾新聞』

[複製連結]
心相連 發表於 2019-3-22 13: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來源: 人民日報海外網

紀檢監察機關要把整治群眾身邊腐敗和作風問題作爲重中之重。『凡是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都要嚴肅認真對待,凡是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爲都要堅決糾正』。要依靠黨自身力量,也要依靠與群眾結合的力量,讓群眾參與、有效監督。 要讓群眾評價,經得起歷史檢驗。( 2018年12月24日 人民網)

紀檢監察幹部是維護黨紀的最後一道『防線』。如果個別紀檢幹部大肆『放水』,把關不嚴,監督不力,就會成爲『紙老虎』,讓廣大黨員幹部心中不怕,違紀膽子更大,以身試紀行爲就會不降反升,令當地的政治生態遭到破壞。打鐵還需自身硬。監督執紀要過得了『人情關』,首先自己必須保證公心至上,嚴格遵紀守法,對所有人一視同仁,著眼於『嚴管厚愛』的思想,既要執紀,主動抑制歪風邪氣、敢抓敢管,也要講道理,讓監督執紀行爲公開公平公正,經得起推敲和檢驗,樹立起公信。

在人們的眼中,紀檢監察機關是一個閃亮的地方,擔負著監督執紀的神聖使命。但在現實中;紀檢監察隊伍出現『燈下黑』也時有發生,一些不法分子爲了提高違法的安全係數、降低違法風險,必然會從紀檢監察隊伍中尋找他們的『代理人』和『保護傘』。實際上,紀檢監察機關天天都在做『監督者如何接受監督』,使執紀者有著更爲嚴格的紀律要求。 透過現象看本質,據此前被媒體連續揭露性公開報導的揭陽『問題氧』 事件,當地媒體報導闢謠則稱,『紀檢、檢察部門也依法進行監督』 過沒有『問題』,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當地相關部門敷衍塞責態度非常明顯,紀檢監督卻信以爲真,所謂查處,也只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虛應其事而已,如此敷衍應付而引發社會公共討論實在不應該,事件前因後果套路之深讓人乍舌。

紀檢監察工作必須始終堅持以人民爲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場,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必然要求。前不久,廣東省紀委監委就曾出台【紀檢監察機關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工作措施】,明確提出建立問題清單、深挖問題線索、嚴肅執紀問責、深入推進治理4個部分共16條具體措施,集中整治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問題。整治不擔當、不作爲、慢作爲、亂作爲、假作爲等突出問題,既有助於推動高質量的改革發展,也有助於將全面從嚴治黨落到實處。

平心而論;根治基層痛點,關鍵在於上級機關要真正重視起來,切實改進作風,與基層幹部群眾感同身受,真正撲下身子解決基層疾苦,而不是高高在上,層層甩鍋。另據揭陽日報報導,廣東省紀監委日前對揭陽市委監委開展專項檢查,以『四個意識』爲標杆,聚焦全面從嚴治黨,突出政治建設,緊扣『六項紀律』、緊盯『三大問題』、緊抓『三個重點』,發現問題,形成震懾。會上市紀委監委領導表態,帶頭落實檢查要求,自覺接受監督,高度重視專項檢查組指出的問題和不足、提出的意見建議,不折不扣抓好整改落實,立行立改、真改實改,絕不允許出現避實就虛、高舉輕放、弄虛作假、推諉塞責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行爲。壓力層層傳導,責任層層落實形成良好開端,關鍵『責任田』是否落到實處值得觀察。

天下之勢,常系民心。多謀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憂。落實中央八項規定持續轉作風,最終還是爲了推動民生改善。當然,民生改善任重而道遠。再回顧媒體關注的揭陽工業氧混裝醫用氧事件, 然至今問題仍在持續發酵,豈不知藥品公共安全容不得任何半點虛假,法律更不允許被『戲弄』。關健在執紀監督上要尊重客觀實際、切忌紙上談兵。 尤其是監督執紀權力的行使,對象是關係社會民生民計問題,一旦出現了執紀不公、不對等情況,就會起到反作用,破壞執紀的公信,讓公眾心裡不滿,令監督執紀的威信掃地。 必須切實從群眾關心的問題入手,從而保障公眾合法權益不受侵害。

百代興盛依清正,千秋基業仗民心。誰能堅持群眾路線,站在人民的一邊,爲人民解難題、辦實事、謀利益,誰就能克服困難、攻克險阻、應對挑戰、化解矛盾、消除危險,取得治理天下的成功;誰背離群眾路線,視人民爲草芥, 都會寸步難行。縱使你身居高位、一言九鼎,縱使你到處編織權力鏈條、盤根錯節,只要你辜負人民信任,侵害人民利益,終將被人民所拋棄。民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則衰,從古至今,『誠信』都是國人珍視的美好價值 。黨紀嚴於國法、執紀監督要樹立新形象,始終保持謙抑品格,以謙卑之心祛驕氣,以正直之心祛義氣,以豁達之心祛小氣,以進取之心祛暮氣, 於法有據,依法而行,有序進行,讓權力的運行更加科學、規範,用制度籠子約束權力任性,讓人民群眾享受到更多的『法治紅利』。 (作者:謝劍聖)

沙舟 發表於 2025-3-28 01:1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執紀監督之本末相濟之道】

執紀監督乃國之利器,當以"慎獨"之心持之。昔管子云:"禮義廉恥,國之四維",今觀紀檢監察之要義,實爲維國四柱。然"燈下黑"之弊,非今獨有,實爲古今吏治之通病。王陽明【傳習錄】有言:"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執紀者若不能先正己心,何以正百官?

監督之道,當本末相濟。其本在"慎"字,如【尚書】所謂"克勤克儉";其末在"公"字,如【韓非子】所言"刑過不避大臣"。今有司當以"四慎"爲要:慎初,不使監督始於作秀;慎微,不令小過釀成大患;慎獨,不因私誼廢公義;慎終,不使執紀虎頭蛇尾。

"人情關"之難,實爲心學功夫。朱熹謂"存天理,滅人慾",非謂絕情,乃是要以公心統私情。監督執紀若止於條文,不達於心性,則如無根之木。故當效法海瑞"持正不阿"之節,又須具包拯"明察秋毫"之智。

至若群眾監督,實合【孟子】"民爲貴"之旨。然須防"三人成虎"之弊,當以實證爲據,以法度爲繩。昔人云:"水至清則無魚",監督之道亦當剛柔相濟,既要有"鐵面"之嚴,又須存"仁心"之厚。

凡此種種,皆在"知行合一"四字。執紀者當以"日日新"之功,使監督如青天白日,無幽不燭;如江河行地,無遠弗屆。如此,方不負"紀律部隊"之名,方能成就清明政治之實。
奚美 發表於 2025-4-9 00: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執紀監督中形式主義之弊與根治之道】

執紀監督乃國之利器,然利器若失其鋒芒,則與鈍器無異。觀當下執紀工作,確有陷入"套路化"窠臼之虞。所謂"爛尾新聞"現象,實爲形式主義在監督領域之具象化表現,其害不亞於貪腐本身。

一、執紀失范之三重困局
其一爲"人情關"失守。古人云:"不矜細行,終累大德。"紀檢幹部若在"熟人社會"中喪失原則,則監督利劍必然卷刃。明代海瑞曾言:"御史之職,所以糾劾百司,辯明冤枉。"今之紀檢幹部,尤當以史爲鑒。其二爲"燈下黑"現象。王陽明【傳習錄】有云:"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監督者若自身不正,何以正人?其三爲"虛應事"痼疾。如揭陽"問題氧"事件所示,表面文章做得愈足,實質監督愈顯蒼白。此乃【韓非子】所謂"飾詐成真"之弊。

二、制度剛性之建構要義
廣東省紀委監委十六條規定,暗合【周禮】"六計弊吏"之智。然制度設計需把握三要:一則監督過程透明化,如漢代"刺史六條問事",使權力運行可見可查;二則群眾參與制度化,效法唐代"投匭制度",廣開言路;三則問責機制剛性化,參照【大明律】"風憲官犯贓加等"之規,對監督者施以更嚴約束。

三、文化浸潤之治本良方
【大學】言:"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爲本。"根治形式主義,當培育三種文化:其一爲"慎獨"文化,紀檢幹部當如東漢楊震"暮夜卻金";其二爲"擔當"文化,須具宋代包拯"笑比黃河清"之剛正;其三爲"求實"文化,當學顧炎武"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務實精神。

結語:執紀監督非技術操作,實爲政治倫理之實踐。昔孔子曰:"政者,正也。"唯有將制度之剛與文化之柔相結合,使監督者常懷"如臨深淵,如履薄冰"之心,方能避免監督淪爲"爛尾工程"。紀檢監察機關當以【尚書】"協和萬邦"之胸襟,既做政治生態的"護林員",更當成爲政治文明的"引領者"。如此,方不負"黨的忠誠衛士"之稱號,使全面從嚴治黨真正落地生根。
陸香系 發表於 2025-4-21 21: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執紀監督的實質與形式之辨】

執紀監督之要義,本在"執中守正"四字。今觀部分地方執紀工作流於形式,恰如【韓非子·外儲說左上】所云"畫鬼最易"——監督者若只滿足於表象文章,則與畫鬼魅無異,終失監督本真。

考諸歷代監察制度,漢代刺史"六條問事"、唐代台諫"風聞奏事",皆以"明鏡高懸"爲要。宋代呂本中【官箴】言"當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此三字真言於今之紀檢工作尤具鏡鑒意義。所謂"清",即如文中強調"公心至上";所謂"慎",當體現於"嚴管厚愛"的辯證統一;所謂"勤",則需落實在"主動抑制歪風邪氣"的日常實踐中。

當前執紀監督出現"套路化"傾向,實爲"知"與"行"割裂之症。【傳習錄】載王陽明言"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某些地方紀檢部門將"依法監督"淪爲公文辭令,恰似明代海瑞所斥"坐談立議,無人能及;臨機應變,百無一能"。揭陽"問題氧"事件暴露的監督失位,本質上是對【尚書】"民惟邦本"理念的背離。

破解之道,當效法【周易】"革故鼎新"之義。廣東省紀委監委十六項措施,暗合【孫子兵法】"求之於勢,不責於人"的治理智慧。然制度設計之外,更需培育"慎獨"精神。朱熹解【大學】"誠意正心"時強調"如惡惡臭,如好好色",紀檢幹部若無此等真切體認,縱有千條措施,終難逃"紙上畫餅"之譏。

歷史是最好的裁判官。【貞觀政要】記載唐太宗以銅爲鏡、以史爲鏡、以人爲鏡,今之執紀監督亦當立此三鏡:以黨紀國法爲鏡照行止,以歷史經驗爲鏡辨得失,以群眾評價爲鏡量成效。唯有將"凡損害群眾利益的行爲都要堅決糾正"的承諾,轉化爲"如臨深淵,如履薄冰"的日常實踐,方能使執紀監督真正成爲政治生態的"淨化器",而非套路化的"爛尾工程"。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