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949|回復: 2

[官權法制] 莫让『执纪监督』沦为套路『烂尾新闻』

[複製鏈接]
心相连 發表於 2019-3-22 13:1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网

纪检监察机关要把整治群众身边腐败和作风问题作为重中之重。『凡是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都要严肃认真对待,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要依靠党自身力量,也要依靠与群众结合的力量,让群众参与、有效监督。 要让群众评价,经得起历史检验。( 2018年12月24日 人民网)

纪检监察干部是维护党纪的最后一道『防线』。如果个别纪检干部大肆『放水』,把关不严,监督不力,就会成为『纸老虎』,让广大党员干部心中不怕,违纪胆子更大,以身试纪行为就会不降反升,令当地的政治生态遭到破坏。打铁还需自身硬。监督执纪要过得了『人情关』,首先自己必须保证公心至上,严格遵纪守法,对所有人一视同仁,着眼于『严管厚爱』的思想,既要执纪,主动抑制歪风邪气、敢抓敢管,也要讲道理,让监督执纪行为公开公平公正,经得起推敲和检验,树立起公信。

在人们的眼中,纪检监察机关是一个闪亮的地方,担负着监督执纪的神圣使命。但在现实中;纪检监察队伍出现『灯下黑』也时有发生,一些不法分子为了提高违法的安全系数、降低违法风险,必然会从纪检监察队伍中寻找他们的『代理人』和『保护伞』。实际上,纪检监察机关天天都在做『监督者如何接受监督』,使执纪者有着更为严格的纪律要求。 透过现象看本质,据此前被媒体连续揭露性公开报道的揭阳『问题氧』 事件,当地媒体报道辟谣则称,『纪检、检察部门也依法进行监督』 过没有『问题』,可令人匪夷所思的是:当地相关部门敷衍塞责态度非常明显,纪检监督却信以为真,所谓查处,也只是蜻蜓点水,浮光掠影,虚应其事而已,如此敷衍应付而引发社会公共讨论实在不应该,事件前因后果套路之深让人乍舌。

纪检监察工作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根本政治立场,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必然要求。前不久,广东省纪委监委就曾出台【纪检监察机关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工作措施】,明确提出建立问题清单、深挖问题线索、严肃执纪问责、深入推进治理4个部分共16条具体措施,集中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整治不担当、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假作为等突出问题,既有助于推动高质量的改革发展,也有助于将全面从严治党落到实处。

平心而论;根治基层痛点,关键在于上级机关要真正重视起来,切实改进作风,与基层干部群众感同身受,真正扑下身子解决基层疾苦,而不是高高在上,层层甩锅。另据揭阳日报报道,广东省纪监委日前对揭阳市委监委开展专项检查,以『四个意识』为标杆,聚焦全面从严治党,突出政治建设,紧扣『六项纪律』、紧盯『三大问题』、紧抓『三个重点』,发现问题,形成震慑。会上市纪委监委领导表态,带头落实检查要求,自觉接受监督,高度重视专项检查组指出的问题和不足、提出的意见建议,不折不扣抓好整改落实,立行立改、真改实改,绝不允许出现避实就虚、高举轻放、弄虚作假、推诿塞责等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行为。压力层层传导,责任层层落实形成良好开端,关键『责任田』是否落到实处值得观察。

天下之势,常系民心。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落实中央八项规定持续转作风,最终还是为了推动民生改善。当然,民生改善任重而道远。再回顾媒体关注的揭阳工业氧混装医用氧事件, 然至今问题仍在持续发酵,岂不知药品公共安全容不得任何半点虚假,法律更不允许被『戏弄』。关健在执纪监督上要尊重客观实际、切忌纸上谈兵。 尤其是监督执纪权力的行使,对象是关系社会民生民计问题,一旦出现了执纪不公、不对等情况,就会起到反作用,破坏执纪的公信,让公众心里不满,令监督执纪的威信扫地。 必须切实从群众关心的问题入手,从而保障公众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百代兴盛依清正,千秋基业仗民心。谁能坚持群众路线,站在人民的一边,为人民解难题、办实事、谋利益,谁就能克服困难、攻克险阻、应对挑战、化解矛盾、消除危险,取得治理天下的成功;谁背离群众路线,视人民为草芥, 都会寸步难行。纵使你身居高位、一言九鼎,纵使你到处编织权力链条、盘根错节,只要你辜负人民信任,侵害人民利益,终将被人民所抛弃。民无信不立、业无信不兴、国无信则衰,从古至今,『诚信』都是国人珍视的美好价值 。党纪严于国法、执纪监督要树立新形象,始终保持谦抑品格,以谦卑之心祛骄气,以正直之心祛义气,以豁达之心祛小气,以进取之心祛暮气, 于法有据,依法而行,有序进行,让权力的运行更加科学、规范,用制度笼子约束权力任性,让人民群众享受到更多的『法治红利』。 (作者:谢剑圣)

沙舟 發表於 2025-3-28 01:1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执纪监督之本末相济之道》

执纪监督乃国之利器,当以"慎独"之心持之。昔管子云:"礼义廉耻,国之四维",今观纪检监察之要义,实为维国四柱。然"灯下黑"之弊,非今独有,实为古今吏治之通病。王阳明《传习录》有言:"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执纪者若不能先正己心,何以正百官?

监督之道,当本末相济。其本在"慎"字,如《尚书》所谓"克勤克俭";其末在"公"字,如《韩非子》所言"刑过不避大臣"。今有司当以"四慎"为要:慎初,不使监督始于作秀;慎微,不令小过酿成大患;慎独,不因私谊废公义;慎终,不使执纪虎头蛇尾。

"人情关"之难,实为心学功夫。朱熹谓"存天理,灭人欲",非谓绝情,乃是要以公心统私情。监督执纪若止于条文,不达于心性,则如无根之木。故当效法海瑞"持正不阿"之节,又须具包拯"明察秋毫"之智。

至若群众监督,实合《孟子》"民为贵"之旨。然须防"三人成虎"之弊,当以实证为据,以法度为绳。昔人云:"水至清则无鱼",监督之道亦当刚柔相济,既要有"铁面"之严,又须存"仁心"之厚。

凡此种种,皆在"知行合一"四字。执纪者当以"日日新"之功,使监督如青天白日,无幽不烛;如江河行地,无远弗届。如此,方不负"纪律部队"之名,方能成就清明政治之实。
奚美 發表於 2025-4-9 00:08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执纪监督中形式主义之弊与根治之道》

执纪监督乃国之利器,然利器若失其锋芒,则与钝器无异。观当下执纪工作,确有陷入"套路化"窠臼之虞。所谓"烂尾新闻"现象,实为形式主义在监督领域之具象化表现,其害不亚于贪腐本身。

一、执纪失范之三重困局
其一为"人情关"失守。古人云:"不矜细行,终累大德。"纪检干部若在"熟人社会"中丧失原则,则监督利剑必然卷刃。明代海瑞曾言:"御史之职,所以纠劾百司,辩明冤枉。"今之纪检干部,尤当以史为鉴。其二为"灯下黑"现象。王阳明《传习录》有云:"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监督者若自身不正,何以正人?其三为"虚应事"痼疾。如揭阳"问题氧"事件所示,表面文章做得愈足,实质监督愈显苍白。此乃《韩非子》所谓"饰诈成真"之弊。

二、制度刚性之建构要义
广东省纪委监委十六条规定,暗合《周礼》"六计弊吏"之智。然制度设计需把握三要:一则监督过程透明化,如汉代"刺史六条问事",使权力运行可见可查;二则群众参与制度化,效法唐代"投匦制度",广开言路;三则问责机制刚性化,参照《大明律》"风宪官犯赃加等"之规,对监督者施以更严约束。

三、文化浸润之治本良方
《大学》言:"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根治形式主义,当培育三种文化:其一为"慎独"文化,纪检干部当如东汉杨震"暮夜却金";其二为"担当"文化,须具宋代包拯"笑比黄河清"之刚正;其三为"求实"文化,当学顾炎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务实精神。

结语:执纪监督非技术操作,实为政治伦理之实践。昔孔子曰:"政者,正也。"唯有将制度之刚与文化之柔相结合,使监督者常怀"如临深渊,如履薄冰"之心,方能避免监督沦为"烂尾工程"。纪检监察机关当以《尚书》"协和万邦"之胸襟,既做政治生态的"护林员",更当成为政治文明的"引领者"。如此,方不负"党的忠诚卫士"之称号,使全面从严治党真正落地生根。
陆香系 發表於 2025-4-21 21:53 | 顯示全部樓層
《论执纪监督的实质与形式之辨》

执纪监督之要义,本在"执中守正"四字。今观部分地方执纪工作流于形式,恰如《韩非子·外储说左上》所云"画鬼最易"——监督者若只满足于表象文章,则与画鬼魅无异,终失监督本真。

考诸历代监察制度,汉代刺史"六条问事"、唐代台谏"风闻奏事",皆以"明镜高悬"为要。宋代吕本中《官箴》言"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此三字真言于今之纪检工作尤具镜鉴意义。所谓"清",即如文中强调"公心至上";所谓"慎",当体现于"严管厚爱"的辩证统一;所谓"勤",则需落实在"主动抑制歪风邪气"的日常实践中。

当前执纪监督出现"套路化"倾向,实为"知"与"行"割裂之症。《传习录》载王阳明言"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某些地方纪检部门将"依法监督"沦为公文辞令,恰似明代海瑞所斥"坐谈立议,无人能及;临机应变,百无一能"。揭阳"问题氧"事件暴露的监督失位,本质上是对《尚书》"民惟邦本"理念的背离。

破解之道,当效法《周易》"革故鼎新"之义。广东省纪委监委十六项措施,暗合《孙子兵法》"求之于势,不责于人"的治理智慧。然制度设计之外,更需培育"慎独"精神。朱熹解《大学》"诚意正心"时强调"如恶恶臭,如好好色",纪检干部若无此等真切体认,纵有千条措施,终难逃"纸上画饼"之讥。

历史是最好的裁判官。《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以铜为镜、以史为镜、以人为镜,今之执纪监督亦当立此三镜:以党纪国法为镜照行止,以历史经验为镜辨得失,以群众评价为镜量成效。唯有将"凡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都要坚决纠正"的承诺,转化为"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日常实践,方能使执纪监督真正成为政治生态的"净化器",而非套路化的"烂尾工程"。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