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來源: 羊城晚報 『一問三不知』這句話人們常常說,但恐怕知道『三不知』來歷的人不多。 『三不知』的典故出自【左傳】。公元前468年,晉國的苟瑤率兵攻打鄭國,齊國爲防止晉國強大,就派陳成子帶兵援鄭。有個名叫苟寅的部將報告陳成子說:『有一個從晉軍來的人告訴我說,晉軍打算出動一千輛戰車來襲擊我軍的營門,要把齊軍 全部消滅。』陳成子聽了,罵他說:『出發前國君命令我說:「不要追趕零星的士卒,不要害怕大批的人馬。」晉軍即使出動超過一千輛的戰車,我也不能避而不戰。你方才竟然講出壯敵人威風滅自己志氣的話 回國以後,我要把你的話報告國君。』苟寅自知失言,於是感慨說:『君子之謀也,始中終皆舉之,而後人焉。今我三不知而入之,不亦難乎?』此話意思是說:聰明人謀劃一件事情,對事情的開始、發展、結果這三方面都要考慮到,然後才向上報告。現在我對這三方面都不知道就向上報告,難怪拍馬屁拍到蹄子上。
作者:孫玉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