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若要問小孩子們喜歡玩還是喜歡學習,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說喜歡玩。玩是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也是孩子們的權利,父母與老師完全可以對孩子『貪玩』的特點因勢利導,讓孩子在遊玩中變得更聰明,並且愛上學習。
( I& s. O5 @. W5 y* t9 U4 t 科普知識讓孩子對學習樂趣盎然 c& ^5 J* D4 v" y6 M: n2 i
孩子不愛學習各種學科的知識,多因『學習沒意思』,而科學知識卻與我們生存的環境,與我們的一日生活密切相關,是萬萬缺不得的。4 w0 m. w' K" Q- L2 N" w+ w7 u
事實上,從幼兒期起,孩子們的求知慾就十分旺盛,會對所有的事情感到好奇,覺得新鮮有趣。
, c1 j! m4 F# F! F; i 生動活潑的知識科普方式,則為孩子鋪設了一條將生活與知識相連的橋樑。比如,將枯燥的課堂,搬到公園一般的室外;將乾乾巴巴的書本理論,變成有趣的動手實驗;將平時只能在紙上、屏幕上看到的動植物,『幻化』成具體的實物,跟孩子來個親密接觸。如此一來,孩子們的好奇心會使得思維更加發散、活躍,對平日不感興趣的科學知識,也能重新燃起興趣。
8 R" h) @/ a7 Q& F. a4 o0 H 動手小遊戲有助孩子身心發育, F; R1 N! G7 v/ ~$ |9 X
教育界有句名言:兒童的智慧在他們的手指尖上。心理學家也說:動作是智力的磚瓦。科學界發現,手的活動對大腦細胞成長、神經系統的發育有着重要的促進作用,有助於提高抽象思維能力。在過去的年代裏,孩子們自己動手製作沙包、毽子、彈弓、木頭槍、鐵環等,而如今,高級名牌電控玩具、毛絨玩具等奢華的舶來品,則構成了今天寶寶們短暫的歡樂。# w, F8 I7 k" y
但應該記得,讓孩子多動動手,哪怕只是玩玩沙子也不能少。因為孩子所進行的一切活動都是學習,都是他智慧的源泉,各種感知覺成為了孩子與外界溝通的學習通道,看、聽、嘗、聞、觸摸、做,這些感知覺的發展共同促進了孩子的大腦發育。因此,如果讓孩子自己進行挖掘化石、加工、挖沙子等較精細的手部鍛煉,或進行拼裝、繪畫等遊戲,則能有效促進孩子身心發育。
: D9 B5 I, D6 e( J- e 動物主題提升孩子的環保意識0 {3 c8 V& ~7 v5 h3 a5 z
孩子幼小純淨的心靈對動物有着十分強烈的感性認識。一旦他們了解到,動物的生長離不開潔淨的空氣、水、土壤以及各種食物,就會懂得:不能弄髒水,不能污染土壤和空氣,不能破壞花草樹木,只有與各種動物友好相處,才能使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y6 m1 o- y. k" C) c O
如果結合小朋友們都特別喜歡的動畫片中的恐龍,還可以通過講述『因為天氣變熱,森林被毀,恐龍找不到吃的東西,於是慢慢滅絕』的事實,告誡孩子,我們絕不能破壞大自然的生態平衡。如此,才能使孩子更清晰地體會到環保的重要意義。 (北京工業大學兒童心理專家魯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