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绑定手机  已实名认证 | 
 
| 来源: 中国汉语言文学网 一、构形的原理和依据 汉字的构形理据就是原理和依据。
 关于汉字构形的理据性应当从以下四个方面理解:
 1、汉字起源于图画
 图画来源于现实形象。
 因此,象形字的构形理性就是模仿客观事物的外部形象。
 古代象形字接近于图画,但是与图画有本质区别:
 象形字与语言中词的声音和意义有直接的对应关系;
 图画虽然可以表意,但不能表示语言中确定的词,不能与词语形成确定的对应关系。
 2、象形字是构成汉字的基础
 许多会意字和形声字是由象形字组成的。
 现代汉字中仍然有许多字都来自于象形。
 虽然由于形体演变已经看不出所象之物的原形了,但是,如果追根溯源,仍然可以找出形体演变的轨迹。
 汉字的部首多数来自象形字。例如:
 
 
 
 
 因此,掌握了象形字,基本上就掌握了汉字的大部分构件,从而推及学习其他的汉字就比较容易了。
 3、语言中的词并不都有形可像
 因此,象形造字法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复杂的事物、抽象的概念都无法象形。
 即使是具体的有形之物,也未必都能够使用这种方法造字。例如:
 桌椅板凳、衣物床铺;
 飞禽走兽、瓜果梨桃;
 家什器皿、工具产品等等。
 虽然都有具体的形体外观,也都可以描摹成像,却并不一定采用象形造字法造字。例如:
 虎豹豺狼、鸡鸭鹅狗;
 鱼鳖虾蟹、鹰雕燕雀;
 蝼蛄、蚂蚁、蝴蝶、蜻蜓;
 喜鹊、夜莺、鹦鹉、鹭鸶;
 只有“虎”、“鱼”、“燕”是象形字,其余都是形声字。
 又比如,同样是树上结的果子,象形字很少。
 “李”“杏”“枣”是会意字;
 “梨”“桃”“桔”“柿”则是形声字;
 只有“果”是象形字;
 连绵词“枇杷”、“菠萝”、“葫芦”等等都是形声字。
 4、采用形音义复合法
 抽象的观念、复杂的概念都无法使用简单模仿的图画方式,只有采用复合法造字。例如:
 表示“苦辣酸甜”的感觉;
 表示“劳动”“休息”的动作;
 表示“思念”“盼望”的心理等等,
 都不能用简单象形的方法来表示。
 因此,通过图形组合、意义相关或者语音联想等方式,表达复杂的词汇意义。
 围绕汉字“形、音、义”三要素,通过构字成分的组合变换,或加指示的符号、或用符号拼合、或提示意义、或提示读音……经过无数代的约定俗成,逐渐形成了汉字独特的构形理性。
 不断增加表音成分是汉字构形理据性历史发展的结果。
 现代汉字中形声字占主体就是明证。
 二、传统“六书”
 关于汉字的构形理性,传统有“六书”的说法,即:
 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六书”是古代文字学家根据汉字形体和意义的关系,分析归纳出来的构形规则。
 东汉的许慎系统地分析了篆字的结构特点,对传统六书做了明确的界定。
 许慎在《说文解字・序》中说: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指事者,视而可识,察而见意,上下是也;
 会意者,比类合谊,以见指挥,武信是也;
 形声者,以事为名,取譬相成,江河是也;
 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
 假借者,本无其字,依声托事,令长是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