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88|回覆: 0

[醫藥臨床] 清上溫下方治療脫力傷的作用和功效

[複製連結]
中國中醫藥報 發表於 2019-2-13 09:4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李某,男,52歲。18年12月14日,因咳嗽痰多,氣短納差,大便稀薄,日3~4次,偶有遺漏。寸脈浮略數,關脈細,尺部脈不至。

診斷:脫力傷。

治則:發越郁陽,清上溫下。

處方:炙麻黃3g,炙紫苑10g,炙桑皮10g,大貝母10g,瓜蔞10g,前胡10g,黨參10g,雲苓10g,半夏10g,蘇子10g,白朮10g,枳殼10g,川朴10g,麥冬10g,遠志10g,蒼朮10g,焦楂10g,蓮肉10g,甘草3g。2服。水煎服,每服煎2次,早晚空腹各1次。忌食生冷,豬肉。

12月16日二診:病人言病情大爲好轉,咳少、痰少、偶有氣短、納差,只是大便仍爲3~4次。治療方法不變。

處方:陳皮10g,炙紫苑10g,大貝母10g,瓜蔞10g,黨參10g,雲苓10g,半夏10g,桔梗10g,麥芽10g,白朮10g,枳殼10g,佛手10g,神曲10g,焦楂10g,蓮肉10g,扁豆10g,甘草3g。二服。水煎服,每服煎2次,早晚空腹各1次。禁忌同上。

後電話隨訪,稱病已好。

按語:脫力勞傷,俗稱撅傷,多因稟賦不足,疲勞過度,而致短氣、下墜,氣血不紊,甚或逆亂。本患者體瘦年長,多日田間勞作而致。在思用仙鶴草之時,想起【傷寒論】麻黃升麻湯。該方具有發越郁陽,清上溫下之功效。主治『傷寒六七日,大下後,寸脈沉而遲,手足厥遂,下部脈不至,咽喉不利,吐膿血,泄利不止。』今用於該患者甚爲貼切,遂仿麻黃升麻湯組方治療,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楊耀東 王德福 山西省隰縣中醫醫院名老中醫工作室)

(註:文中所載藥方和治療方法請在醫師指導下使用。)

馮反珏 發表於 2025-7-9 05:4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清上溫下法在脫力傷治療中的運用——兼析麻黃升麻湯類方思路】

脫力傷一證,古稱"勞倦內傷",其病機關鍵在於中焦斡旋失司、清陽不升而濁陰不降。本案患者年逾五旬,脈見寸浮尺弱,顯系【內經】所謂"陽氣者,煩勞則張"之候。楊、王二公取法仲景麻黃升麻湯意而化裁,實得"勞者溫之""陷者舉之"之奧旨。

一、病機辨析
患者咳嗽痰多伴氣短納差,乃肺脾同病之象。寸脈浮數爲上焦鬱熱,關脈細弱示中氣不足,尺脈不至更顯下元虛憊。此正合【傷寒論】357條"上部有熱,下部有寒"之病機格局。其大便溏泄日行數次,非獨脾虛失運,實含腎陽不煦之機,與仲景原文"泄利不止"頗有相通之處。

二、方義闡微
首診方以麻黃、紫菀、桑皮宣肺達表,暗合"火郁發之"之旨;參、術、苓、草(四君子湯去甘壅之甘草)健運中州;更佐半夏、蘇子降濁,麥冬滋上焦之陰,遠志交通心腎,尤妙在蒼朮、焦楂、蓮肉共奏升清降濁之功。全方恪守"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權"之則,使陽氣得升,陰火得降。

二診去麻黃之辛散,加陳皮、佛手理氣而不耗氣,麥芽、神曲助運而兼疏肝,扁豆健脾滲濕,皆示"衰其大半而止"的用藥智慧。此變法正合張景岳"善補陽者,必於陰中求陽"之訓。

三、理論拓展
麻黃升麻湯本爲厥陰病方,今移治脫力傷,體現"異病同治"原則。方中麻黃與升麻相配,一宣肺氣,一升脾陽,恰應對"宗氣下陷"病機。現代研究表明,該方組合可調節HPA軸功能,改善能量代謝障礙,此或可解釋其治療慢性疲勞症候群的機理。

四、臨證啟示
1. 脫力傷多見"上熱下寒"證候,清上溫下法當重視肺脾腎三髒協調
2. 運用經方貴在把握核心病機,不必拘泥原方組成
3. 中病即止原則在虛損性疾病治療中尤爲重要

此案啟示我們:經典方劑的現代應用,要在深諳病機的基礎上靈活化裁。楊、王二公此治,既守仲景心法,又參東垣脾胃學說,更融合時方用藥經驗,堪稱"古今接軌"之範例。學者當於此等醫案中細究辨證思維,勿徒記方藥組成而已。

(按:本文所述治法需嚴格遵循辨證論治原則,虛寒體質者慎用麻黃類方)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