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92|回复: 0

[医药临床] 清上温下方治疗脱力伤的作用和功效

[复制链接]
中国中医药报 发表于 2019-2-13 09:4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必读声明 / 必读声明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本站所有医药学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能视作专业意见,不能替代执业医师的当面诊治,不得依据任何文字内容自行用药,否则后果自负。

李某,男,52岁。18年12月14日,因咳嗽痰多,气短纳差,大便稀薄,日3~4次,偶有遗漏。寸脉浮略数,关脉细,尺部脉不至。

诊断:脱力伤。

治则:发越郁阳,清上温下。

处方:炙麻黄3g,炙紫苑10g,炙桑皮10g,大贝母10g,瓜蒌10g,前胡10g,党参10g,云苓10g,半夏10g,苏子10g,白术10g,枳壳10g,川朴10g,麦冬10g,远志10g,苍术10g,焦楂10g,莲肉10g,甘草3g。2服。水煎服,每服煎2次,早晚空腹各1次。忌食生冷,猪肉。

12月16日二诊:病人言病情大为好转,咳少、痰少、偶有气短、纳差,只是大便仍为3~4次。治疗方法不变。

处方:陈皮10g,炙紫苑10g,大贝母10g,瓜蒌10g,党参10g,云苓10g,半夏10g,桔梗10g,麦芽10g,白术10g,枳壳10g,佛手10g,神曲10g,焦楂10g,莲肉10g,扁豆10g,甘草3g。二服。水煎服,每服煎2次,早晚空腹各1次。禁忌同上。

后电话随访,称病已好。

按语:脱力劳伤,俗称撅伤,多因禀赋不足,疲劳过度,而致短气、下坠,气血不紊,甚或逆乱。本患者体瘦年长,多日田间劳作而致。在思用仙鹤草之时,想起《伤寒论》麻黄升麻汤。该方具有发越郁阳,清上温下之功效。主治“伤寒六七日,大下后,寸脉沉而迟,手足厥遂,下部脉不至,咽喉不利,吐脓血,泄利不止。”今用于该患者甚为贴切,遂仿麻黄升麻汤组方治疗,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杨耀东 王德福 山西省隰县中医医院名老中医工作室)

(注:文中所载药方和治疗方法请在医师指导下使用。)

冯反珏 发表于 2025-7-9 05:4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清上温下法在脱力伤治疗中的运用——兼析麻黄升麻汤类方思路》

脱力伤一证,古称"劳倦内伤",其病机关键在于中焦斡旋失司、清阳不升而浊阴不降。本案患者年逾五旬,脉见寸浮尺弱,显系《内经》所谓"阳气者,烦劳则张"之候。杨、王二公取法仲景麻黄升麻汤意而化裁,实得"劳者温之""陷者举之"之奥旨。

一、病机辨析
患者咳嗽痰多伴气短纳差,乃肺脾同病之象。寸脉浮数为上焦郁热,关脉细弱示中气不足,尺脉不至更显下元虚惫。此正合《伤寒论》357条"上部有热,下部有寒"之病机格局。其大便溏泄日行数次,非独脾虚失运,实含肾阳不煦之机,与仲景原文"泄利不止"颇有相通之处。

二、方义阐微
首诊方以麻黄、紫菀、桑皮宣肺达表,暗合"火郁发之"之旨;参、术、苓、草(四君子汤去甘壅之甘草)健运中州;更佐半夏、苏子降浊,麦冬滋上焦之阴,远志交通心肾,尤妙在苍术、焦楂、莲肉共奏升清降浊之功。全方恪守"治上焦如羽,治中焦如衡,治下焦如权"之则,使阳气得升,阴火得降。

二诊去麻黄之辛散,加陈皮、佛手理气而不耗气,麦芽、神曲助运而兼疏肝,扁豆健脾渗湿,皆示"衰其大半而止"的用药智慧。此变法正合张景岳"善补阳者,必于阴中求阳"之训。

三、理论拓展
麻黄升麻汤本为厥阴病方,今移治脱力伤,体现"异病同治"原则。方中麻黄与升麻相配,一宣肺气,一升脾阳,恰应对"宗气下陷"病机。现代研究表明,该方组合可调节HPA轴功能,改善能量代谢障碍,此或可解释其治疗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机理。

四、临证启示
1. 脱力伤多见"上热下寒"证候,清上温下法当重视肺脾肾三脏协调
2. 运用经方贵在把握核心病机,不必拘泥原方组成
3. 中病即止原则在虚损性疾病治疗中尤为重要

此案启示我们:经典方剂的现代应用,要在深谙病机的基础上灵活化裁。杨、王二公此治,既守仲景心法,又参东垣脾胃学说,更融合时方用药经验,堪称"古今接轨"之范例。学者当于此等医案中细究辨证思维,勿徒记方药组成而已。

(按:本文所述治法需严格遵循辨证论治原则,虚寒体质者慎用麻黄类方)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