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V" D7 t4 T7 }0 f ; ~3 o* ~% x; ~+ {
记录多尔衮摄政言行的《多尔衮摄政日记》书影。资料图片
4 q i8 s. L: a/ s0 a. x
* h$ k$ @! K8 ]8 Z" \7 ~
% g9 S: a7 F( z* r# B% Q& J
! q* I0 T- f% v3 C- R 对多尔衮实施清算的顺治帝。资料图片
8 Q2 t! W6 C2 D( w0 w
" b$ [) Y j- p* T; y2 t8 j4 i
# l) E4 m+ |3 V' N 紫绶纵荣,一丘蓬蒿
B7 x) Y2 Z$ |! F
9 a: K% a" S+ N4 u 清入关后,多尔衮以统军入关,定鼎中原之首功,开始了长达7年的摄政生涯,一路走来,逐渐位高权重,势焰莫当。
1 M+ ~5 K3 P# ~9 Q6 [
% d: R5 M, R( M+ U1 q* B 顺治元年(1644)十月,当世祖福临于太和门(时称皇极门)重行即位大典加封多尔衮为叔父摄政王的同时,即令为多尔衮建碑纪功,“永垂功名于万世”。从此,在待遇上,多尔衮开始凌驾于诸王之上。体现在诸多方面:
! Z- \, Z8 Z0 F
) y6 K, \* a" ]& T 关于俸禄,多尔衮为30000两,而辅政王济尔哈朗是其一半即15000两,诸亲王则为10000两。
6 ?& c+ W! K$ M6 {! X) x9 @
, r' x/ U1 r# x/ h 关于冠服,多尔衮所戴之冠,“帽顶用东珠十三颗,金佛前嵌东珠七颗,后金花嵌东珠六颗”。多尔衮所佩玉带,“每板嵌东珠六颗,猫睛石一颗”,为浅黄色。多尔衮逢朝贺则穿八团龙服。比较之下,与皇帝非常接近,如其冠只是东珠数少1颗,其朝服亦仅比皇帝龙袍少一龙而已。 - z3 d. u( Q& E$ i8 u: c& w
`9 w4 X. m& C3 t' b
关于府第,多尔衮府第的“房基高十四尺,楼三层,覆以绿瓦,脊及四边俱用金黄瓦”,时人都知多尔衮的“府第之制高广比于皇居”,相差无几。
4 D. `: R$ e3 @' M3 n. s' e- r# a l2 C% e9 r/ W
顺治二年(1645),多尔衮晋为皇叔父摄政王后,一切大礼诸如围猎、出师等时,王公贵族俱要聚集一处待候传旨,还要“列班跪送”多尔衮。若其回王府,则需送至府门。如遇元旦、庆贺礼时,文武大臣在朝贺顺治帝后,即去朝贺多尔衮。上朝时,多尔衮于午门内从便下轿,而诸王需于午门外下轿等等。上述所有仪注都表明一点,即多尔衮位居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4 t4 Y9 {6 L* J3 c6 k4 z- Q
t9 q5 m, ? P9 G3 C* Y. u
顺治三年(1646)五月,多尔衮以为皇帝信符收贮于皇宫之中,每次调兵遣将都要奏请铃印,十分不便。于是,即遣人将皇帝玺印都搬到自己的府中收藏备用。从是年起,多尔衮所用仪仗的种类与皇帝等同,均为20种,只是在每一种类的具体数目上比皇帝略少一些。而辅政王的仪仗则只有15种,明显逊于多尔衮――多尔衮与皇帝的差距越来越小。 . s9 p# I& A+ T0 V( k
* c# v6 f" I, ~# T+ T 顺治四年(1647)以后,如果官员奏书中将“皇叔父摄政王”还称作“九王爷”,或是不用全称而丢字漏字的话,都会受到革职处分。而且“以后凡行礼处,跪拜永远停止”――多尔衮再不用向顺治帝行礼了。
9 w. q+ P" v; k; t+ u' u
. p5 r# Y5 K6 h% T 顺治五年(1648)末,多尔衮又向前进了一步,变成了皇父摄政王。其后,多尔衮“所用仪仗、音乐及卫从之人,俱僭拟至尊”,即是说多尔衮不仅实权在握,而且在礼仪排场上也开始向皇帝看齐。凡一切政务,多尔衮不再有谦恭请示之举,未奉皇帝旨意,却一律称诏下旨,俨然如同皇帝。而且,任人唯亲,任意罢免和提升官员。特别是“不令诸王、贝勒、贝子、公等入朝办事,竟以朝廷自居”,命令上述人等每日于自己的王府前候命。 , N6 I) B% f% r1 e0 ?. i' j* N$ y: c
. _, N* o* q8 a2 H. G 随着多尔衮的势焰莫当,其贪欲也日益膨胀。还记得顺治二年(1645)的时候,因李自成撤出北京后即一把火烧了紫禁城,故其时正在营修宫室。时为叔父摄政王的多尔衮曾问,听说明朝修皇极殿(即清朝之太和殿)一座宫殿的费用就达6百万,是真的吗?大学士答道,不错,而且恐怕还不止。多尔衮当即叹息道,一殿之工就花费6百万,太奢侈了!大凡天下事都应适中,太过与不及都不好。可是到了顺治七年(1650)七月,多尔衮却说京城地污水咸,夏季湿热无法居住,所以需修一城避暑,并向国内直隶、山西、浙江等九省加派白银250万两征用。曾几何时,因国家财政一直入不敷出,多尔衮为此绞尽脑汁地想办法,可此时却为了一己之私而置天下人于不顾,竟行明末弊政而加派赋税。人变得真快啊! : z; H7 x8 A: Q1 Z; v+ ]" ]
J5 P( ~# n, s8 N 同年十一月,多尔衮出猎古北口外,同时也是为了实地勘察地形,为其于喀喇城(今承德市郊)营建避暑之城。行猎时,多尔衮因素患“风疾”(即今之心脑血管病),不幸坠马跌伤了膝盖,由于医治不得要领,竟于十二月初九日客死喀喇城,年仅39岁。
/ E5 {1 M5 }+ J1 u* w0 M5 C/ q
# ], T' w8 R \4 v 消息传到京城,举国服丧。当多尔衮的灵柩运回时,世祖亲临东直门外5里相迎。其连跪3次,亲自举爵祭奠而痛哭失声,并在多尔衮死后的第十七天,追尊其为“懋德修道广业定功安民立政诚敬义皇帝”,庙号成宗,葬礼亦完全依照皇帝的规格办理。顺治八年(1651)正月,多尔衮夫妇又以义皇帝、义皇后的身份享太庙――多尔衮死后终于得到了皇帝的名号,但这已是多尔衮最后的荣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