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h" c. b2 ^' Y! j6 x
4 x1 @2 I2 \# ]% F 正在南京參加兩岸退役將軍高爾夫球邀請賽的40多位兩岸退役將軍,5月25日下午茶敘的時候聊起了中國歷史人物,縱使見解不同,也能認真聆聽,『沒有一人為了爭論什麼而吹鬍子瞪眼。』 . h# w' [5 d. ?
2 G& `# x: p, r, L: K5 ?. K
聊的人物中,當然包括施琅。 ! G! j- e( i; n+ O
+ j% k& }! Y' U5 B | 因為施琅在大陸與台灣的聯接點上占據着一個制高點。1683年6月,施琅將自己的4個兒子都派上戰船,以激勵士氣,順風攻占澎湖,打開了通往台灣島的門戶。然後施琅建議清王朝『頒赦招撫』鄭氏,據守台灣的鄭氏集團歸降清朝,台灣島和平納入清王朝統一管理。其後,施琅又一再向清廷陳述台灣的重要性,康熙皇帝最終接受施琅的建議,在台灣設一府三縣,重繪版圖,台灣進入新一輪開發建設時代。
; ]! h& J/ {" {) e) o
& K8 Z* W: [7 w8 d) {* C; G1 O 因為施琅在台灣廣受爭議。有人從道德層面指責他『背鄭降清』、不仁不義。但我也在澎湖看到紀念他的施公祠、施公井,在台南聽說有因他得名的將軍鄉。因為施琅統一台灣後,結束了兩岸間多年的戰爭,台灣和東南沿海的人民都得以休養生息。福建和廣東等地移民此時大量移入台灣,給台灣帶來繁榮的農業文明景象。 + e, W! C2 U$ S9 H' ]
. {+ _2 M; k( [4 |0 l% [ 也因為有些獨派人士居然視施琅為『埋葬「台獨」的第一人』。但鄭氏父子與『台獨』何關?鄭經本人發布的文告說得很明白:『我先王忘家為國,抗夷於方張之際……因退屯東寧,生聚教誨者十一餘年,庶機勾踐之圖,無墮先王之志。』字字表明鄭氏父子進行的是明清之爭,而非『台獨』之戰。讓鄭氏父子獨立於中國人之外,如果他們地下有知,情何以堪?
* e9 k' f3 ?' Q/ ?, n! ~4 H3 w2 r
_; m" ~. S% h1 _2 @ 多年前到福建晉江,作為施琅的家鄉,那裡正在舉辦一個大型的紀念施琅的活動,主人熱情邀請我們進入會場。令我驚訝的是,同去的台灣朋友反應激烈、拂袖而去,當時不明就裡,後來才了解圍繞施琅的種種糾結。就是在大陸,有些人對施琅也有不同看法,同為歷史專業一個漢族一個滿族的兩位朋友,一個指責施琅『降清是漢奸』,一個稱『施琅對中國多有貢獻』,還是在場的歷史老師有高度:『評價歷史人物要看歷史功績,無論漢族滿族都不能高於中華民族。』 5 N9 V# |# g6 h3 O
( K4 W# {- O6 ?! v* g; I
學習歷史老師的高度,也學習兩岸退役將軍們的風度,看歷史從大處着眼,無論爭論什麼都認真聆聽,不『吹鬍子瞪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