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o4 k5 K9 T( i+ M! x
, @# R+ I$ U" O, ?* f 張兮兮/圖 合肥晚報
$ [2 k$ V( W+ ^, W9 J) a
) f/ \' q, d. q8 M! X) t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傾城傾國的二喬終於沒有落入曹操之手,讓【三國演義】的古今讀者都大大鬆了一口氣。而今,想不到二喬又遇到新麻煩了,因為出生地有爭議,竟然無法『上戶口』,無法辦身份證了。 ; o. x" e q* p3 r
3 J; o8 c- h0 W4 l 雖然曾有文獻記載二喬籍貫為安徽潛山,可最近這一說法遭到嚴重挑戰。據【三國志周瑜傳】:『瑜從策攻皖城(今安徽潛山縣北)時,得橋公二女,皆國色也。策自納大橋,瑜納小橋(喬、橋二字,漢代時通用)。』【劉表傳】中亦可見孫策抱得玉人歸時的快慰:『喬公二女雖流離,得吾二人為婿,亦足為歡。』據說,目前已有浙江義烏、湖北嘉魚、河南商丘等地紛紛聘請專家多方論證,在報刊發表文章炒作,大有二喬戶口不落到自己的地盤就不肯善罷甘休之勢!
. S( _/ @( V- \/ K0 i: s+ M8 ]' W0 z0 D% J# i2 B- Q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據說二喬美若天仙,國色天香,就連曹操發兵百萬的赤壁鏖戰,戰略目標之一,就是要收二喬歸己,養在銅雀台上,以娛晚景。可是,一千多年後的今人,還在為二喬大做文章,那就是醉翁之意不在酒了――這是多麼好的旅遊資源呀!試想,曹操,一個乾巴老頭的墓,據說都能為當地一年賺取好幾個億的收入,而有那麼多美好傳說的二喬,一旦開發成功,形成有效旅遊資源,那銀子還不是大把大把地賺嗎?無怪乎那麼多地方都在為二喬爭戶口,打嘴巴仗。 1 g2 _4 [3 x1 C* G
( N; {$ U) ~1 T4 j$ m9 p% }
近年來,利用名人古蹟開發旅遊資源,各地都在大顯身手,爭得不亦樂乎,煞是熱鬧。湖北有真假赤壁之爭,湖北、河南有真假臥龍崗之爭,那都是歷史舊賬,雖然至今也沒有消停。曹操墓,至少有河南、河北、安徽三地相爭;西施故里,也有諸暨、蕭山兩家相爭;梁祝故事發生地,也不下四家存有異議,還有劉備墓、曹雪芹出生地、李白落水處、嚴子陵垂釣處等,都有多家在爭,而且都有專家論證,都有政府支持,都有典籍依據,也弄不清真假虛實。
0 i0 R) W$ p3 } ?8 ?# H$ R
: x. a" b [7 {% Q3 R 爭奪歷史名人出生或歸葬地,看似愛護名人,美其名曰開發名人文化,實則是利益驅使,各地都有自己的小算盤。但也不能說他們就爭得不對,因為他們都有根據,或據故事傳說,或依古人典籍,自然也不乏穿鑿附會,道聽途說,大家都在比炒作,比誰的專家牌子大,比誰的嗓門高,比誰的花花點子多,總歸一個目的,能把那些古代名人拉到自己地界那就是成功。只是難為了那些古代名人,惜無分身之術,雖早已亡故千百年了,至今卻不能『安息』,還在被人拉拉扯扯,實在對他們不住啊!
N( Z8 |' O9 a3 ~5 X( j( V- U6 T4 q% ?% B4 Y# d; d+ J+ a. L1 x
人固有一死,我們早晚也都是要當祖先的。與其今天亂爭名人祖先,爭着與他們結親攀緣,靠他們的名氣來賺銀子,還不如咱自己發憤圖強,努力奮鬥,也干出驚天動地的大名堂,干出氣壯山河的大事業,成為當今名士英傑,讓後人為我們驕傲,讓家鄉為我們自豪,豈不是比費盡心思去爭那些有影或沒影的名人祖先要更有意義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