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X0 ~ m9 q7 R
1 Y# k: @. w1 J) E& {! D7 R
藏頭詩是古詩中的一種形式,一般藏頭詩是指在一首詩的每一句的開頭有意安排一個字,使各句首字相連能表達出特殊的含意,而又不影響整詩所表達的意思。但有一種藏頭詩,每句的頭一個字藏在上一句的最後一個字之中,而首句的頭一個字則藏在全詩最後一句的最後一個字之中。這就使之變得更加奇妙了。
7 S. w9 Z# s3 l% \+ h- @6 E6 C- W$ u9 g
清代嘉慶年間,名士許防亭的兄嫂早逝。留下一個文才出眾,又文雅端莊的侄女由許防亭收入家中撫養。侄女長到20多歲還待字閨中,她立志要找一個才子為夫,可惜許久不遇。後來,她想出一個主意,寫了一篇48個字無有標點的奇文,貼於大門外牆上,若誰能斷句成詩,便嫁給他為妻。其文曰:『月中秋會佳期下彈琴誦古詩中不聞鐘鼓便深方知星斗移少神仙歸古廟中宰相運心機時到得桃源洞與仙人下盤棋。』其文一出,各方才子紛紛前來應試,但沒人能解其中之意。這一天,有一英俊青年來到文前,經一番思考,知道這是一首藏頭詩,於是揮筆在旁邊寫道:『八月中秋會佳期,月下彈琴誦古詩。寺中不聞鐘鼓便,更深方知星斗移。多少神仙歸古廟(廟的繁體字為R),朝中宰相運心機。幾時到得桃源洞,同與仙人下盤棋。』真是絕妙之極,許小姐聞知,即與青年結為夫妻。這個青年就是後來著名長篇小說【鏡花緣】的作者李汝珍。
1 n* w" `9 E" K( ?4 B' T" n. h
% ]# @0 e3 n( H2 M T/ P( d, R 在湖南省桃源縣的古桃花源洞旁,有座遇仙橋,在橋畔的石碑上刻有一首七言律詩,但詩只有七句:
9 Q" R: @2 }0 M/ W7 u3 M, M( d' _7 B) @2 \ f. v
題遇仙橋詩 9 @! ~3 r0 o% X% `) i4 B) H4 k/ F
/ Y# B, F% ^( f6 Z2 d! A7 \ 洞彼仙人下象棋 & L: }9 e& p% H8 h: ]3 e8 M
1 a9 O/ Q% D9 @6 l0 B6 K, ]
源始覺星斗移少 - W3 u- g# T0 I/ F8 ^3 X
. m' X5 J- F5 \$ _/ W( z) @
桃停期底彈琴黃
+ y. p3 [6 G* W. Y2 ]0 C3 {" u7 }& C5 r' Q
到響佳牛郎又冠
2 Q9 d2 I x3 ]& K7 l. d5 L3 p/ L: L% N2 E' [) N" M
得鼓會女織賦歸 + s) H: p9 t3 k, e. D5 u# L
6 \+ ~; H. Y; r4 h: p: } 時鐘聞惟靜詩道
, k7 f4 {2 a0 N; O5 h
# s) Y+ g% ?. W' E 機忘盡作而幾觀 ' q5 h9 Z8 J9 Q1 ?# i) S e1 Y1 e
( _4 j* w3 _ K. w+ m 全詩的格律平仄都很嚴謹,但按順序卻念不成句,讀不懂。它的正確讀法是從七句詩的中間一個字開始,按順時針方向向外旋轉擴讀:『牛郎織女會佳期,月底彈琴又賦詩。寺靜惟聞鐘鼓響,音停始覺星斗移。多少黃冠歸道觀,見幾而作盡忘機。幾時得到桃源洞,同彼仙人下象棋。』讀後便知,原來這也是一首藏頭詩,而且有對前詩的模仿之嫌。與前詩不同的只是排列方式不同,中間換掉一些字,讀的方向有所不同。又因後詩給出的字數是49個(比前詩多1個字)所以全詩只藏7個字,首句沒有藏頭字,否則就會多出1個字,而不成七言律詩了。看來作者也真是不容易也是費了不少心機的。此詩雖然是一種文字遊戲,但它仍有一定的藝術欣賞價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