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y8 A6 C2 \2 J
# \9 N/ W! j- \* l; C8 k6 c1 T
明珠是康熙朝最重要的大臣之一,曾名噪一时,权倾朝野,人以“相国”荣称。他官居内阁13年,“掌仪天下之政”,但是在康熙二十七年的时候,却因“贪污受贿”的罪名被弹劾下狱。如何才能脱身呢?你可能想不到,他向朝廷举报了自己一条更可怕的罪――“谋反”。 - Y6 m4 P* O$ [
( h" j6 x* |( G( ?7 O$ |
两大权臣明争暗斗
4 ] V. P* R6 s" ?0 v% G4 W0 p" x1 Z4 m9 O. z; j6 l8 J
明珠没有什么显赫的家族背景,全凭自己的聪明干练获得了皇帝的重用。
+ N1 P2 Z! X2 \
: \/ }3 |( U# O1 z, @' }( _ 不过朝廷并不只是明珠的天下。另一位康熙同样倚重的大臣索额图也做着与明珠几乎一样的事情。索额图的出身比明珠高贵得多,他父亲是大清国开国勋臣,康熙初期四大辅政之首索尼,他的侄女又是皇太子的生母。索额图很早就是康熙帝的亲信,身边也聚集了一帮党羽。
* N V7 ?! j- w! H4 z% {( F. g. D) w2 h0 I" K! X
康熙对此并非全无所知,作为一个皇帝,他不可能让手下的势力集团一党独大,威胁到他的地位,保持平衡才是最重要的,但事情在两党争夺太子人选时发生了重大变化。 ; g3 l' `, y% B+ @
! ]% i& n* b( H8 b! E( n" g0 ?& M
当时的皇太子胤i是康熙的第二个儿子,也是索额图的外孙,表现不太好,惹康熙皇帝生气。明珠便趁机大肆攻击皇太子,希望能够把他撤下来,将来让自己的外甥、康熙皇帝的长子胤|继承皇位。索额图自然极力反对。 7 D6 P$ ]; Y# K' ]5 i+ X
$ @6 j/ r2 C; h/ `# t7 j% J
宰相因贪污入狱 % n! _' X% G. C) B$ a) k
2 x: X! Z1 i5 I8 i 明珠与索额图之间关于太子人选的斗争,让康熙很生气。他可以容忍他们贪污受贿、卖官鬻爵,却无法容忍他们动摇国本。在当时,康熙对太子还是颇为看重的,因此首先拿攻击太子的明珠开刀,指使一名御史弹劾明珠贪污。
! N: r( E P6 [ C+ R2 n# c, z( E% j8 c% E1 O8 i
只弹劾明珠贪污,是有原因的。因为明珠当时党羽已成,如果直接弹劾他结党营私、动摇国本,那么必然会牵扯到明珠的党羽,而那些党羽为了自保,也必然会想方设法保住明珠。这样一来,康熙就很难办了,而只弹劾明珠一人,不牵扯到他人,那么明珠的党羽也就不会出头了,社会也就不会发生大的骚乱。
7 s, n3 Z3 \' Z4 P6 F" X% ]* h: [6 L8 [1 u
结果,明珠以“贪污受贿”的罪名被捕入狱,等待他的将是身首异处,家破人亡。但是明珠他想到了一个能够救自己的人,就是他的政敌索额图。 ) l8 v$ `( Q' N
( t" S- ]+ {! u$ o2 ^7 E0 y3 j5 }' D
干脆告自己谋反
. ?& o3 B7 ]- K7 c! U, ]& Y; O+ |$ w7 z q
怎么才能让自己的政治对手“救”自己一命呢?明珠要把事情搞大!他让一个名为索党实际却是明党的官员上书弹劾自己结党营私、图谋造反。这听起来匪夷所思,因为贪污只是死罪,谋反却要诛九族,明珠是不是昏头了? \. ]: y7 d, y
9 u% }+ m5 M' r/ e% M+ z0 L$ ?
其实这是一步深谙政治奥妙的险棋。索党以为这是一个可以一举消灭明党的机会,纷纷附和上书攻击明珠。可是康熙皇帝此时却犯了难:谋反可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必然会牵扯到明党其他人身上。人多势众的明党人为了保住自己,必然要下死力保住明珠,这样一来就不是明珠一个人在面对康熙,而是整个明党与皇帝对抗。 " H5 U T! y* {2 C
7 u3 z3 s* M6 Q 另一方面,在索额图和明珠两党相争的关键时刻,如果再处罚明珠,那就证明索党获胜了,必然造成索党一党独大的局面。这是康熙无法接受的结果。所以他必须保住明珠,保住明党与索党的力量平衡。
0 R$ f X1 K* }5 A2 Q- ^' _+ O/ N' R. J: z' s5 h; c
之后的事情果然如明珠所料。明珠一党为了保住自己纷纷上书为其辩护,康熙迫于形势,不得不对明珠高高拿起轻轻放下,只免去了明珠的大学士之位,不久又让他担任内大臣,依旧留在身边,在这个职位上明珠一干就是20年,直到去世。 ! U% w" `( o T" B# Z! l
' C; T, \% `8 O( G+ G
摘自《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