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889|回复: 0

二乔故里今何在(图)

[复制链接]
家邻 发表于 2010-6-23 10: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020100623363679626989.jpg

) D0 b2 m7 B, Z- ]7 u- L2 v1 C5 ~
* ^0 C7 ~, \5 P6 {! w, G" v) ?) E
胭脂井

0 _8 n5 t( ^3 B0 {4 }  w

! S  x' F' G# X* ^3 \. P, @
5 \: ]7 A" i; f+ `3 s: l    与新《三国》电视剧的热播相伴,三国名人故里之争又起波澜,乱世佳人二乔再度挑动世人的浪漫神经,有关“五省七地争抢二乔故里”的报道连篇累牍。笔者以为:二乔文化可共享,二乔故里属潜山。" a3 x# ^& H: e" Y7 S& v. o6 F

0 M& k9 H& d# B2 k    遗迹历历
! ~% J8 H# Q0 \) U8 f1 |1 R9 d4 i* L* z  U$ q% B- t- j7 F, \
    信步迈入安徽潜山县城东北郊外,阡陌田畴间安卧着一口孤井,旁边立有潜山县政府文保单位碑,这便是乔家故井――胭脂井。《安庆府志》载:“汉末乔公有二女居此,皆国色,孙策克皖娶大乔,周瑜娶小乔。二女以残脂粉投井中后,井水带脂粉色,故名胭脂井”。+ D  V) d5 C( H, w- u

& o- c  ^, }+ Z! D# ^    我清楚地记得,1995年冬,潜山县文物管理所的同志根据方志史料及民间老人的指认,在县城东北广教寺遗址附近发掘出此井,同时还出土了部分文物。当时,我曾动用宣传部仅有的一辆吉普车,从彭岭村一农户家中找到并取回胭脂井石阑和碑。石井栏上“建康元年二月”几个字依稀可辨。建康元年即公元144年,而孙策攻皖得二乔是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由此可知此井当属乔家祖居之物。井碑题刻为《重修胭脂井亭记》,系光绪七年潜山知县陈慎容所撰,碑文记载了知县大人寻访乔公故址,找到乔公墓、胭脂井,派人疏浚并重修秀英亭的经过,此碑现存潜山县博物馆。
* a: g- ?; H( M0 d6 G4 ^6 }* B1 M8 J# }' h- @& k! L9 Q: L
    或许有人质疑,这些遗迹是否真属乔家旧物,会不会为后世文人的敷衍之说?民国《潜山县志》为明清以来历代县志之集大成者,清楚地记录了作为潜阳十景之一的乔公故址,并尚存“桥公亭”、“桥家故井”、“秀英亭”、“桥公墓”等遗迹。当今学术界公认的《舆地纪胜》一书,关于桥公故址、秀英亭等具体景物的记载与六七百年后晚清潜山知县陈慎容亲眼所见完全吻合。
- z5 ?. }0 [) h1 _& j% {; m# A. w- t9 r  d4 X% Z2 V
    信史凿凿6 l) w+ @- b2 o( v& N  d

8 {+ S+ G( ]' m9 v8 ~+ ^1 B    大凡治史者,不仅要看实物,验方志,而且要与正史对照辨析,以定正闰真伪。判定二乔故里亦应如此。
! O$ `8 i2 a9 s/ M" D- D* s/ A& b
9 W1 O: C+ M- ?  e    二十四史中直接记录三国历史的主要是《三国志》,《后汉书》也有涉及。《三国志》中记录二乔故里出现的地点仅一处,即皖公山下的皖城,也就是今天天柱山下的潜山县城。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