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 A: h5 }( p$ u / `1 w w' ]; _9 Z! r! }& @) g
沈家大院清一色的頂覆小瓦。生活日報 資料圖片 雍堅/攝 $ V3 u# e9 d2 Z8 [8 x3 X# ?
6 P' {# A N. ?4 ~' s1 U4 m9 l0 X% X5 @0 ^
沈廷杞(1842~1915),字幼勝,號楚卿,順天大興(今北京)人,清授光祿大夫,署山東按察使,濟東太武臨道。爲官三十餘年,廉政不阿,『以勤恤庶獄有聲於天下』,品學政事,眾口交譽。濟南商埠初開時,奉朝廷聖旨爲商埠監督,參與制定濟南、濰縣、周村商埠的各項章程,這些具體可行的操作方案的制定,爲濟南商埠的順利開辦和今後的發展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在此期間,有人曾勸他可藉機置辦一些商埠內的土地,將來必能發一筆大財,但他不爲所動。晚年辭官後,因特別鍾愛濟南美麗的湖光山水,長期寓於濟南歷下之沈家大院。- p. X% g; h2 x9 {5 g) n) P
2 f# M) U& E, {" o+ f; l! A/ F( U 沈廷杞平生不善交際,無酒色等不良嗜好,退職後,他閉門謝客,惟托書畫吟詠以自遣。性情使然,所作詩詞書畫,亦多不保留。其實,沈廷杞博學能文,尤其工於山水,現偶有其書畫作品流世,價值已然不菲。傳世的著作有【桐香館詩稿】、【沈氏書牘手稿】等。8 j1 o! I% j6 `1 w' q
% w! U3 Q: y1 p 1932年刊行的【桐香館詩稿】,主要收集了沈廷杞生前所作的有關遊覽、感事、觀風、贈和、題畫等方面的詩作,因其家中書齋的名字爲『桐香館』,故以此作爲書名,書中不乏與濟南有關的描寫,現摘錄其中兩首。【濟南紀亂】(作於1912年4月29日):頻年未解鸛鵝軍,飛鏑聲馳徹夜聞。道左熊`皆懾伏,押中虎兕亦同群。空塵已竭金銀氣,列肆仍爲玉石焚。畢竟天心憐庶物,昆陽雷雨洗n氛。【游龍洞】:郊行迤邐上朝暉,爲訪龍湫入翠微。古洞雲深蝙蝠穴,石磯湍激鸕鶿飛。東瞻海嶠霞成綺,北望川原村作圍。憶昔丹霖虔禱處,堪嗟時事已乖違。; A% T9 Z+ B% G( ^: Y4 R/ B
( R" D9 n3 ?# C/ Y: ~* v
沈廷杞育有三子,炳麟、寶、寶,唯次子寶得其傳。沈寶(1889~?),字炯齋,年少有爲,有操行,1909年,以救護商船案保舉直隸州知府,加四品銜。1911年,又以山東剿匪案保舉知府,歸山東補用,後就職於杭州官錢局,1911年娶章丘孟氏爲妻,是章丘著名商人孟洛川的女婿。在職期間,因事不遂願,辭職回濟,專心於整理家藏之古籍書畫。他將家中曆代所藏之古籍書畫分門別類,登記造冊,並編輯目錄,將先人遺稿結集刊行,現流存於世的主要有:【沈楚卿言行錄】、【桐香館藏書畫碑帖目錄】、【沈廉訪楚卿先生年譜】、【桐香館詩稿】、【沈氏書牘手稿】等。經過戰亂,沈氏藏書幾遭滅頂之災,現只有少量散落於民間或爲國家文化部門收藏。, L4 V% h3 c7 C4 E+ a9 j- J
' |! |/ G7 R6 u) p 位於濟南老城區寬厚所街的沈家大院,曾是一座著名的清代民間建築,它的原主人是山東巡撫丁寶楨,丁調任四川總督後,將此宅賣給了沈廷杞,由此改稱爲沈家大院。沈家大院是一個規整傳統的三進院落,舊式門樓位於前院東南角,門內爲座山照壁。前院東西廂房對稱分布,正屋爲寬大的穿堂屋,進深約10米。中院和後院,都是與前院規模、布局相同的四合院。院內多數建築上披老式小瓦,整個院落帶給人的是一種古香古色的氛圍。上世紀70年代,後院被一單位樓房所取代,前院、中院尚保持著原始建築的布局。至本世紀初,包括門樓和影壁的前院和中院,不留片瓦,被完全拆除,曾經輝煌的沈家大院就此灰飛煙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