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700|回覆: 0

絕代文星殉至情(圖)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0-7-12 09:2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712340995050526.jpg

0 L% j8 b3 f& t  M$ T
- S  |& X* S% p& w0 g
龔自珍詩意圖 蔣兆和/畫
, i( U. A- [+ z. Q) s5 L9 H/ A
9 K1 V- K3 G: Y
W020100712340997015187.jpg

! p% {  w- u8 @5 y
3 B% }! t! Y" _3 V9 y
顧太清 資料圖片
* _0 ~; \) ]' R* U4 W
  # f" ?: `  K4 r( S
     龔自珍與顧太清,一代奇才,相互愛慕,卻遭滅頂之災。但由於文獻散佚,遂成疑案。6 h7 l1 I% C# H3 N
' [4 P/ d" }7 X
    龔自珍(1792-1847),字定庵,其詩突破『神韻』、『肌理』、『性靈』等窠臼,獨樹一幟。他對經史、金石、地理、經濟等也都有獨到見解。顧太清,名春,是榮親王奕繪的側室。其詞與納蘭性德齊名,爲清代第一女詞人。4 b* @% k& U# h* s

! p' A7 W0 H& _, |& [, k    奕繪好詩文,是八旗中的名士,龔自珍爲其座上客,與顧太清由相互切磋而心生愛慕,有詩詞往還。這在滿漢畛域和等級森嚴的時代,不免流言蜚語,尤其引起了皇族的非議。奕繪死的當年,龔自珍即被罰俸,因『忤其上級』被迫辭職;翌年初又被迫出京南歸,兩年後被毒死。顧太清則帶著未成年的孩子被趕出了王府,直到龔自珍暴卒,才勉強准她回邸。* r$ O. w% f5 W; m7 I8 X

" Y7 I- r% j4 h# ?$ v    由於龔自珍著作多佚(如自編出京前的詩27卷,也可能是家人懼禍未刊),史料多自傳聞,故此事已成疑案,孟森、蘇雪林、啟功等名人都持否定意見。但筆者以爲,從僅存的第一手資料――龔、顧二人的詩詞集來看,則不乏蛛絲馬跡。
4 ?7 s0 A, r" t: f" s# K' _4 w
    首先,最直白的是龔自珍南歸途中所寫的一首丁香花詩:『空山徒倚倦遊身,夢見城西閬苑春;一騎傳箋朱邸晚,臨風遞與縞衣人。』自註:『憶宣武門內太平湖之丁香花一首。』
" }" w% T: c' a9 t5 X; l8 E: k
4 f) F  W9 R, X! b' I3 Q- M5 P0 Z% O    太平湖原址在今西城區太平橋大街西與二環路(原城牆)間,已不存。奕繪王府即在湖與街之間(今音樂學院)。縞衣人典出【詩經・鄭風・出其東門】,喻指一孤高形象,系作者自況。詩意是某晚,王府中的顧太清派人騎馬送來一封信和丁香花。按照傳說,這便是催促龔急逃的密箋。孟森先生謂閬苑春指丁香花,縞衣人指龔夫人,是內眷間通常的饋贈。但丁香夏季開花,不得謂春。龔自珍與奕繪品秩相差太遠,構不成通家之好。再說,如果真是送給他夫人的普通禮物,他也不必在旅途中念念不忘。
# D6 i5 {* o8 {
8 x/ c6 W) i; j' [    此事當時已有流言,成爲『丁香花案』。在顧太清集中,詠花詩百首以上,涉及三十多種花,但沒有丁香。而該花就在府邸旁,又是異種,詠者甚眾。顯然,顧是懾於眾口刪去了。但終非無跡可求,如她的兩首集句詩:『斷腸魂夢兩沉沉,只願君心似我心。已被色香撩病思,便愁雲雨又難禁。』『歌盡陽關不忍分,更無留影霎時雲。青箋後約無憑據,日日思君不見君。』這樣的情詩作於道光15年及17年,奕繪已經退休在家,詩中詞句顯然別有所指。顧太清以古人成句澆自己塊壘,也易解脫。
1 f0 ?2 L1 I' a8 D+ m0 O- h* m5 o& _& @: n$ P
    其次,是龔自珍倉促出京之謎。他在道光十九年(1839)二月已被迫去職,本可從容準備,全家南返,卻在四月末獨自倉皇南下(詩云『進退雍容史上難』,自注『匆匆難遍別』);且在途中趕夜路,唯恐被阻(詩云『關河不阻故將軍』,用李廣夜間出行受阻的典故);直到過了長江,才舒一口氣(詩云『生還重喜酹金焦』,金焦指鎮江兩山)。
7 q+ G) n3 o9 A% \1 e9 s- B' I9 r  A* k* s# w
    更令人難解的是,兩個月後,龔自珍北上接家眷,到了距京300里的任丘,便不敢前進。直到兒子一再請求,他才北移雄縣,止於固安。詩云:『十二連橋夜有冰』、『回燈不敢夢觚』。觚指帝宮,表達了對京中的恐懼。對於此詩,多數人的看法是懼迫害。但如果是政治迫害,龔自珍當時已經無官。更可能的是,仇家有說不出口的原因(如龔顧戀情),要採取非常手段(如暗殺),才使龔惶恐至此。1 ?3 e* y) c) v2 W, _' d
& O" _: B. ?! ^7 C  S, `
    其實,龔自珍、顧太清並未逾矩,由他與奕繪的友情可見。奕繪把龔自珍從坐冷板凳的內閣調到自己管轄的宗人府,『樽酒娛佳客,弦歌答細君』,說明奕繪、客人、夫人三者的關係是融洽的。不過,宗室看不慣這樣的詩酒風流,奕繪一死,其長子載鈞馬上收拾龔顧二人,甚至把奕繪和顧太清苦心經營的南谷山莊廢掉,連井都給填了。至於兩年後才把龔自珍毒死,一則是龔在江南,東躲西藏;二是由於龔的書生狂態,他與顧太清仍有書信往還,他作詩云:『美人信有錯刀投,不負張衡詠四愁。k罷心香屢回顧,古時明月照杭州。』這樣的詩,是給本已緩和的局面火上澆油,使載鈞家族必欲除之而後快。
# u& w4 u% E1 Z
( J# {; h& L7 `! Q8 ]# z    此外還有一個旁證:現存顧太清手跡,經鑑定酷似龔自珍的字。龔是全才,書法卻是一大缺憾,他因字丑不能入翰林,抱恨終生。顧太清與他筆跡相似,只能是由於熟悉和愛慕,有意無意地臨摹了。    1 [  s5 u* j$ ^- o% y( a

4 V5 v9 f% A; K9 m    『丁香花案』在小說【孽海花】中有所反映。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