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033|回覆: 0

朱元璋筆伐嚴光(圖)

[複製鏈接]
對酒當歌 發表於 2010-7-12 10:1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W020100712372930077908.jpg
7 a! N% H1 c. F. M
% ]$ Q# x6 c" _; r3 S
朱元璋畫像 央視網 資料圖片

8 g: q* I0 G6 z, @- f8 K9 w  
9 w6 U8 N  n1 B/ n3 Z. S, k     嘉賓:謝謙、王紅、劉黎明 ( k% [5 H6 B9 z! I0 U
' `$ ]3 w' b) m/ L* F5 e/ u) Q$ h* A! D
    本期主講:四川大學教授謝謙 8 k8 C' ~1 Z# @+ D5 D) S$ e2 v( A
: n0 I5 U  g1 h7 n7 S5 s
    古代帝王喜歡舞文弄墨吟詩填詞者,一抓一大把,但寫大批判文章,批判古先聖賢,卻只有一個:明太祖朱元璋。
9 W) j6 M+ c! {6 P$ d1 |
5 h! d2 l7 G. W. Q4 c4 F; Q    朱元璋出身游丐,當過和尚,文化水平低,心理也最變態。據趙翼【廿二史札記】『明初文字之禍』云:『明祖通文義,固屬天縱。然其初學問未深,往往以文字疑誤殺人,亦已不少。』如杭州府學教授徐一夔上賀表,有『光有天下,天生聖人,為世作則』等贊語,朱皇帝覽之大怒,說:『生者,僧也,諷我曾當過和尚也;光也,S發光頭也;則近音賊。』可憐的徐教授,就掉了腦袋。
# i6 W- H6 i& C; `& D8 |/ ~' p( }0 @! `4 x  ]
    這樣沒文化的大老粗皇帝,能寫什麼大批判文章,能批判哪個古先聖賢?當然是皇帝出思想,御用文人代筆,以皇帝名義發表。這篇收入【明太祖文集】的大批判文章,題名【嚴光論】,批判的是東漢高士嚴光。 ' A' p: A8 |0 L5 |1 a# {) d

0 @7 E: f' i# q4 D' j    嚴光少有高名,曾與光武帝同學。東漢開國後,他改名變姓,隱居鄉野。光武帝派人到處尋訪,終於找到他:披着羊裘,垂釣澤中。光武帝派特使專車,『安車玄c』,將老同學接到洛陽。嚴光卻在賓館高臥,不願去拜見皇上。光武帝只好屈尊去賓館見老同學:『子陵啊子陵,你就不願出來助我治理國家嗎?』嚴光說:『帝堯著德,巢父洗耳。人各有志,何必相逼嘛。』光武帝拜老同學為諫議大夫,嚴光堅辭不就,歸隱富春山中。事見【後漢書・逸民傳】。
4 P4 s: e" H( q$ A3 i' s# }: ^5 ?: B" L( X
    其實,在『官本位』的中國,有官而不做,不算太稀罕;能堅拒帝王之聘,選擇自己喜歡的生活方式,這才最難。所以千百年來,嚴光被傳統知識分子奉為精神偶像:雖不能至,心嚮往之。北宋范仲淹讚嘆道:『雲山蒼蒼,江水茫茫;先生之風,山高水長。』對嚴光,不同人可能有不同理解:不官迷心竅,不汲汲功名利祿,不攀龍附鳳,等等。但有一點認識卻是共同的:獨立自由之精神。歷代都有知識分子自我邊緣化,隱居不仕,過無官一身輕的生活。歷代帝王不僅能容忍,還常常予以表彰。! c$ h& w5 A% u- o# T
7 B' |- T( y  _, W; B% b. L
    唯有朱元璋不能容忍,要徹底否定嚴光。【嚴光論】大意說:『昔漢之嚴光,當國家中興之初,急需用人之際,卻悠遊林泉,不為君用。朕觀當時之罪人,罪人大者,莫過嚴光之徒。』不僅筆伐,還創設『寰中士夫不為君用者』這一史無前例的罪名,來嚴懲現實中的『嚴光之徒』。據朱元璋欽定案例匯編【大誥】,貴溪儒士夏伯啟叔侄斷指不仕,蘇州士人姚潤、王謨被征不至,皆被誅殺,籍沒其家。御筆親批:『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寰中士夫不為君用,是外其教者,誅其身而沒其家,不為之過。』連惹不起躲得起的自由也被徹底剝奪。 6 G, Z$ n; t, F" ~& {, ]4 K7 a

" R2 k/ o  j9 V0 V* S    朱元璋不僅筆伐嚴光,還口誅孟子。【孟子】書中,記孟子對齊宣王說:『君之視臣如土芥,則臣視君如寇讎。』他勃然大怒:『這豈是臣子應該說的話?』要罷去孟子配享孔廟的資格,若有諫者,以『大不敬』論。但【孟子】與【大學】【中庸】【論語】,被南宋儒學大師朱熹合編為一書,名【四書章句集注】,早被欽定為全國統編教材與科舉考試的標準答案,牽一髮而動全身。朱元璋就命御用文人將【孟子】書中的『反動話』,如『誅一夫』、『民貴君輕』等,共85處,統統刪去,編為【孟子節文】,頒行全國學校。 5 h  _, E$ L+ F

; T' e. v: R% y+ F! @/ k2 Y& W. h    對古先聖賢這樣大無畏口誅筆伐,對知識分子這樣蠻橫霸道,中國歷代帝王,除朱元璋,找不出第二個。因為,只有他出身流氓無產者。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