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 A! K8 r5 E# D" e% T
9 a% Z3 ^4 Q3 R, M- k& j9 |& l& E( Q
! \5 m( x$ O: I; J4 {
3 w- [. } ~) @* k6 o
' ~5 w" U' a9 s1 g
' y5 w: `# i% R; f4 p! x
/ A+ T- j0 h; W! n$ P! t8 y
0 B ^4 R6 s# p# V8 z " M8 R# f8 A9 k9 s& n' k
墓道並不十分深遠,不必極目眺望。 % a4 }' J! W, `
5 _* P u- ?+ Z1 P1 ]* _ y 在墓前佇立一會兒,返身折回,大約筆直地走上兩分鐘,熙熙攘攘的南山路頓時在眼前展開,像一扇巨大的舞台,今天的人間劇情正濃烈上演着。7月的太陽像那盞最炙熱的射燈,懸掛在舞台的正中央,明亮奪目。
( f/ p0 U9 R# `# e% x- `4 D
# N' x$ l$ J! d- T2 O- Y 再回頭,向那並不深遠的墓道望去,死於1664年的張蒼水,正靜靜安臥在視線的盡頭。
1 ~0 t* w4 W8 N6 E5 ]# k7 Y. R& v8 `5 e; k
七月,大汗淋漓。 . M1 y) O* j( K9 f$ i
$ a* d1 M2 Q& a. T, r- ^4 X
視線盡頭,那裡,長睡着一個勇敢的靈魂。他死於300多年前,史料記載,張蒼水當年是『坐而受刑』。 2 ?8 X7 k$ E) r
Y/ [" B, q! k; J% J0 O4 E3 e* g4 o
這等死法,無論對於東方人或是西方人,無論文化背景有多麼迥異,都充滿了不安與傳奇的色彩。不安是源於對死亡本能的恐懼,但為什麼這個人敢於這樣死去?這,應該屬於傳奇。
B- K# I# l9 D t; d" ^' U4 ~
2 k: j% `6 p: Q9 Y 張蒼水之墓,安放在南屏山荔枝峰下。現在,這兒早就有了一個家喻戶曉的名稱,太子灣。
5 T' N2 Y, ~7 k; N* b0 |4 o: I4 \( o! M/ X, }0 @: n
幾乎很少有本地人知道荔枝峰這個陌生的地名。 7 G$ i( n) t: U8 l* d
* @! ?7 m9 ]. D6 y: I4 k 陌生又熟悉的荔枝峰下,安葬着一個勇敢而傳奇的人。像哪首歌裡面哼唱來着?那麼近,那麼遠。只消走兩分鐘,墓道之外就是熱鬧的南山路和美麗的西湖,旅行社的大型巴士每天都在這裡互不相讓地對峙、見縫插針地穿行。警察們和協警們每天都準時出現在這裡,他們都忙碌壞了。對面,雷峰塔畔的電動扶梯的履帶,時時刻刻都在滑行,運送着來自各地的觀光客。 # V& n% W! p) N& Q* ?
: f) g0 r" l0 v0 U- ~
但只消往回走兩分鐘,就仿佛能一下走到世界的另一頭――安靜、肅穆,帶着一點兒陌生。那兒,長眠着一個死於1664年的勇敢的將軍。 % U& V6 W! p9 h+ }
+ f8 e' @8 u' \! g: [# D
兩分鐘路程。歷史與現實對接的地理距離過於短了啊,那墓道並不深遠啊,而探望古人,有時候我們更期待走過極其漫長的甬道,邊走邊將自己冷卻下來,安靜下來,老卻下來。
% k8 p: j& \7 ~) d: l9 O8 M! P# d1 j
兩分鐘的路程,走得大汗淋漓。深地之下,長眠的將軍,鐵血而沸騰。: {) f% P5 n$ T; \6 o r
+ y9 z$ a6 Z3 K1 @, E( \, O/ U* v 簡陋j惶的『王先生之墓』
J. K( h% r$ s1 `6 A ]) w. f0 u
1 x! M: w7 f9 v( K$ t; v4 S: j 『坐而受刑』的張蒼水,被清廷戕害後,起初並沒有被厚葬,他的友人,那些抗清的義士,迫於形勢,只築了一個最簡單的墳墓,以『王先生之墓』做一個簡單的記號。
' l3 v3 N& m3 o* u ^: K( `2 ~" i% X6 k+ j7 ?, J1 H. ^
(史載:時人根據張蒼水生前的志向,由紀五昌捐金購蒼水首級,杭人張文嘉、甬人萬斯大、僧人超直將其安葬在西湖南屏山荔枝峰下。初葬時,格於清廷淫威,墓碑只書『王先生之墓』)
% y8 g% g" K+ N1 k
" f; h, X, j' B9 u0 S% ` 但就像埋下一粒勢必要破土的種子。
9 E) c" ?) P" c0 R0 e$ |
9 f [! @% [1 O" j; }& }/ K 起初簡陋的『王先生之墓』,在張蒼水身後,經過多次重修。每一次修葺,都是向這個鐵血將軍的致敬。
, k9 U& O+ T$ z6 k4 G6 ^" {1 U2 e, I( \0 {4 N' y
就在那個炎熱的午後,在墓前佇立良久,在墓道上來回走動,陪同的杭州名人紀念館沈建中老師說,儘管歷史上修葺多次,1992年以前,這裡也只是一條泥路,一側的張蒼水祠堂當時是被派出所用作辦公場地。1992年,派出所遷走,在原址上重建張蒼水祠堂,並修建和擴大了墓道。
, L) p* ]! ^' x M' f
+ l$ R" l1 ?6 Z- S" A% `( ]& {$ ? 從西湖的角度來看,張蒼水之墓相對而言,並沒有岳飛和于謙之墓來得氣派熱鬧,張蒼水的墓向來比較冷清一點。 A; z5 q+ b3 A. P
' d- v4 A9 W: w& } 但對於張蒼水來說,能與岳飛、于謙一同安眠在西湖山色之間,也是身後的莫大安慰。歷史上,思想家黃宗羲為張蒼水墓撰寫了【有明兵部左侍郎張公墓志銘】,墓志銘中寫道:『北有岳墳,南有於墓』、『同德比義,而相旦暮』。
- K: q: b f. c4 n; f Z8 \ ~
7 k6 C- t9 [1 f0 w! L- m3 i# m9 J 黃宗羲對張蒼水的評價極高,將他的義勇、才情比作宋末的文天祥,感慨其墓又與岳飛、于謙之靈遙相呼應,覺得『這一切都是順天之意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