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634|回复: 0

满堂乡谐音背后的努尔哈赤杀子之谜(图)

[复制链接]
顺天道化 发表于 2010-7-30 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W020100730416712716169.jpg

* O2 c" U. Q2 o: A% j
/ k. U( l5 y: g, Q2 F7 C
褚英陵。(资料片)
1 c+ w- J; |; f. G

5 S# Y& _  T# m: P; @5 S
% P1 U  p* A8 u% X8 t! L' D, P2 A    道出满堂乡的名字,不难令人想到子孙满堂的寓意,那么,想来满堂乡名字的由来或许也与某个枝系庞大的家族有关,又或许,背后蕴藏着的是个安静祥和的故事。8 q: U- b: v. o+ o! `" k5 X$ Z. }
; h  C1 I& m- Z& I4 C) A
    然而当史实与传说分别解开这一谜题时,展现出的却是一种政治阴影笼罩下的皇权争夺:貌似祥和的“满堂”二字竟是“埋头”的谐音,满堂乡暗自倾诉的正是满清疑案之一――努尔哈赤杀子之谜。: r6 }1 d, \: t
7 T6 K* l$ E* p" K6 D" |
    努尔哈赤为何处死大儿子3 e/ f0 G( X+ s: Z6 j: Z
+ c7 v2 N) e4 S  M9 Z0 F
    俗话说:“虎毒不食子”,可作为大清国的创始人,努尔哈赤又为何会亲手杀死自己的亲生儿子,究竟是怎样的一种无法弥补的过失令这位一国之君残忍到萌生了杀子的动机?5 d, C( s: k5 q- |$ A, n

& X) n+ t( _! P" F; g1 q    努尔哈赤起兵之际,大儿子褚英刚刚4岁,由于母亲早逝,年幼的褚英便一路随着父亲奔波于刀光剑影之下,未能享受到母爱的温情以及家庭中的祥和,生活始终动荡不安。自懂事以来,年幼的褚英便一直随父亲征战南北,并且练就了一身武艺,这让他的性格里面阳刚与霸气占据了过多的比重,而柔情与随和几乎无处可觅。
9 D/ u7 i9 @% e9 z1 w8 A5 S& g0 ^9 V) ?5 ?) O
    褚英19岁的时候首次带兵打仗。《清太祖实录》记载:万历二十六年,褚英率兵征东海女真安楚拉库路,收取20多个屯寨的部民而回,被赐号“洪巴图鲁”(汉语意为“旺盛的英雄”)。: u# a# f# @: ?0 M: c

/ ~2 W7 s3 P% {: \9 L    接下来的几年中,褚英的地位开始迅速上升。万历三十五年,褚英28岁,在乌碣岩之战中,立下大功,被赐号阿尔哈图土门(汉语为“广略”之意,也就是“大智勇”的意思)。第二年,褚英率军进攻乌拉,攻克宜罕山城。旋因居长,屡有军功,被授命执掌国政。这一年褚英29岁。
$ _2 f! {, }2 y2 ]; n, G  r) w$ c, F: l+ ?
    然而褚英的汗王之位并非自此一路坦途,正当他貌似已然胜券在握之际,却被努尔哈赤幽禁于高墙之中,而后处死,终年36岁。- c- n9 Q! X8 e: d' r4 n9 g
0 F! n8 M  C# ~, A& O" P
    相传满堂乡是取“埋头”的谐音9 H9 e& [2 Q9 W( ?4 q

* t7 e+ z! t! ~    由满堂乡的名字引发的思索是关于大贝勒褚英的死,那么努尔哈赤为何要将这位骁勇善战的皇子委以重任后,又将其杀掉?1 t, i# _1 X9 I3 V+ Q$ i+ _# [9 F1 l
) f$ \4 f8 v1 M, E, C
    关于努尔哈赤杀子一事,流传着这样的一个传说:故事发生在明朝与后清之间的萨尔浒之战中。当时的情况是明军以人数的绝对优势将后金合围,对此,努尔哈赤并无任何畏惧之念,并决心终以一路突破明军的包围,直逼西向。
0 N* i. g# v- I7 _& o+ N: k
, W' M9 B  C8 V3 z% b- a2 R4 C    八旗军行进到萨尔浒附近的山峦后人困马乏,于是停下来露营,而明军也在对面不远处安营扎寨。见此状,努尔哈赤决定派人前去刺探军情,以便在交战中知己知彼。作为长子的褚英率先出马,他一路潜伏,终于到了能够看清明军营地阵容的范围内,仔细一瞧竟惊出一身冷汗,原来明军的人马阵容远比他们想象中的壮观,想要突破明军的重围基本不可能。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