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72|回覆: 1

[詩詞賞析]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_每日詩詞

[複製連結]
中華好詩詞 發表於 2019-1-23 15:24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99bd50954f608a4fbbdc15097c0507e1.jpg

山中雜詩
【南北朝】吳均
山際見來煙,
竹中窺落日。
鳥向檐上飛,
雲從窗裏出。

詩詞賞析

這首小詩經單純白描的手法,展現出了一片山村的景象,儼然是一幅絕妙的寫生畫。用以形成一種特殊的環境,給人以新鮮的感覺,用的就是這種格調。

詩歌描寫的是詩人住在山中的有趣生活:山峯環繞,竹木茂盛,鳥在人家的房檐上飛,雲彩從窗裏飄出來。

前兩句「見」、「窺」的主體是詩人,後兩句的主體則是「鳥」和「雲」。前兩句的節奏是二、一、二,後兩旬是二、二、一。

這樣,全詩雖然篇幅短小,內容單純,卻因旬式的不同而有所變化,以至於不顯得單調了。

馬食木甸呈 發表於 2025-4-4 16:18 | 顯示全部樓層
【山中雜詩】品鑑:論吳均筆下的隱逸空間建構

吳均此詩以十六字構建出一個完整的隱逸空間體系,展現了南朝文人"山水以形媚道"的審美追求。全詩通過四個動態意象的並置,形成"煙-日-鳥-雲"的視覺鏈條,在有限篇幅中完成時空的立體鋪陳。

首句"山際見來煙"以仰視視角展開空間維度,"來"字賦予炊煙以生命動勢,暗示人跡的存在。此處煙靄非暮氣沉沉之象,實為"曖曖遠人村,依依墟裏煙"的化用,通過氤氳之氣連通天地人三才。次句"竹中窺落日"轉為俯察視角,"窺"字精妙,既得竹林掩映之趣,又見詩人澄懷味象之態。竹與日的意象組合暗含【周易】離卦"明兩作"的哲學意蘊,落日餘暉經竹篩濾,成就光影交錯的禪意空間。

後兩句運用蒙太奇手法轉換敘事主體,"鳥向檐上飛"完成由遠及近的空間過渡,飛鳥意象既實寫山居景致,又暗喻【莊子】"逍遙遊"的精神指向。結句"雲從窗裏出"最具顛覆性,將流動的雲氣固化為窗欞間的定格畫面,此"窗"非物理存在,實為心靈觀照的取景框,與宗炳"澄懷觀道"的山水觀照方式一脈相承。

在聲律方面,詩人巧妙運用"二一二"與"二二一"的節奏變奏。前兩句"見來煙"、"窺落日"的仄平仄收束,與後兩句"檐上飛"、"窗裏出"的平仄平相應,形成聲韻的陰陽調和。這種節奏設計暗合【文心雕龍】"聲轉於吻,玲玲如振玉"的聲律美學。

此詩表面寫景,實為心象的外化。吳均通過物象的精心擇取與組合,構建出"目送歸鴻,手揮五弦"的玄遠意境。在看似平淡的白描中,蘊含着南朝文人"山水有清音"的集體無意識,堪稱"隱逸詩"的典範之作。其價值不僅在於畫面的經營,更在於開創了以小景寫大境的詩歌範式,對後世王維【輞川集】的創作產生深遠影響。
沙舟 發表於 2025-4-23 16:33 | 顯示全部樓層
煙霞竹影間的生命律動——吳均【山中雜詩】的隱逸美學

"山際見來煙,竹中窺落日"二句,以極簡之筆勾勒出南朝隱士眼中的山林意境。吳均此詩,短短二十字,卻將六朝文人"澄懷觀道"的審美追求展現得淋漓盡致。在這幅看似簡單的山居圖景背後,蘊含着中國古典詩歌"以少總多"的藝術精髓。

詩人以"見"與"窺"兩個動詞,微妙地展現了觀察者與自然的互動關係。"見來煙"是遠觀的整體把握,"窺落日"則是近察的細節捕捉。這種視角的轉換,使靜態的山景產生了動態的韻律。煙靄自山際飄來,落日從竹間透射,兩個意象一朦朧一清晰,構成虛實相生的意境。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窺"字的使用,既暗示了竹林茂密只能間隙見日的實景,又透露出詩人靜觀默會的審美姿態,可謂一字傳神。

後二句"鳥向檐上飛,雲從窗裏出",視角突然轉換,以鳥和雲的動態打破前兩句的靜謐。這種主體轉換的手法,在謝靈運"池塘生春草"等詩中已有先例,但吳均處理得更為自然。飛鳥與流雲不再是詩人觀察的客體,而成為主動展現生命力的主體。尤其"雲從窗裏出"一句,以反物理的描寫製造出超現實的詩意——究竟是山居雲霧繚繞似從窗出,還是詩人精神已與自然融為一體?這種物我交融的境界,正是莊子"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為一"哲學思想的詩意呈現。

在格律上,前二句"二一二"與後二句"二二一"的節奏變化,形成聽覺上的跌宕起伏。這種看似隨意的句式安排,實則暗合自然呼吸的韻律。吳均摒棄了當時盛行的駢儷文風,以散文化的句法捕捉瞬間感受,開創了後世山水田園詩的先聲。其語言之清新自然,與陶淵明"採菊東籬下"一脈相承,共同構成了中國隱逸詩學的審美範式。

這首小詩之所以能穿越千年依然動人,在於它超越了單純景物描寫的層面,展現了人與自然最本真的相處方式。在物質豐富的今天,這種簡淡中見深意的審美體驗,或許正是現代人精神困頓的一劑解藥。吳均筆下的山居生活提醒我們:真正的詩意不在遠方,而在我們能否以澄明之心"窺"見眼前世界的本真樣貌。
廖目 發表於 2025-5-1 19:03 | 顯示全部樓層
【山際見來煙】詩境蠡測:論吳均山水小品的空間敘事與隱逸美學

吳均此詩雖僅二十字,然其構築的山水意境與空間敘事之精妙,足為南朝山水詩之圭臬。全詩以"見-窺-飛-出"四動詞為經緯,構建起"遠觀-近察-仰視-俯察"的立體空間序列,暗合【周易】"仰觀俯察"的宇宙觀照方式。

首句"山際見來煙"以平遠視角展開,煙靄自山巒交際處氤氳而生,其"來"字暗含時間流動感。此句深得顧愷之"遠人無目,遠水無波"的畫理,以虛寫實,較之後世王維"白雲回望合"更顯空靈。次句"竹中窺落日"轉為特寫鏡頭,"窺"字既狀竹葉隙間觀日之態,復寓【莊子·齊物論】"隙中窺月"的哲學意味。落日餘暉經竹篩濾,光影斑駁處,可見詩人取法宗炳【畫山水序】"張綃素以遠映"的觀照智慧。

後二句視角突變,以動態打破靜謐。"鳥向檐上飛"取勢自下而上,檐角與飛鳥構成幾何張力;"雲從窗裏出"則化實為虛,窗欞竟成雲氣吞吐之所。此種空間錯位手法,較之謝朓"窗中列遠岫"更顯造化之奇。錢鍾書【談藝錄】謂此乃"視覺暫留"的詩歌呈現,實則暗含郭熙"三遠法"中"幽遠"之境。

在聲律經營上,詩人匠心獨運:前聯"煙"(先韻)、"日"(質韻)用入聲收束,後聯"飛"(微韻)、"出"(術韻)轉平仄相間,形成"促-緩-揚-抑"的節奏變化。這種"二一二"與"二二一"的句式交替,恰如古琴曲中的"散-按"相生,使短章具有尺幅千裏的韻律美。

此詩最堪玩味者,在其隱逸美學的雙重表達。表面寫山居實景,實則構建"可游可居"的精神家園。檐角飛鳥喻【逍遙遊】之無待,窗間出雲示【歸去來辭】之自在。吳均將玄學"言意之辨"化為具象詩境,較之陶淵明"雲無心以出岫"更顯凝練。後世王維【鹿柴】"返景入深林"、蘇軾【題西林壁】"不識廬山真面目"等,皆可溯源於此。

要之,此詩以簡約筆法完成多重美學建構:空間上遠近相諧,時間上動靜相生,哲理上虛實相照。正如惲南田論畫所謂"虛處實則通體皆靈",吳均此作正是以有限字句開闢無限詩境的典範。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