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499|回覆: 0

BB犯錯父母需掌握懲罰技巧

[複製鏈接]
南丘 發表於 2012-1-28 21: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孩子犯了錯誤,有時父母真是不知道該怎麼懲罰才好,打吧,也解決不了問題。眼下,隨着家庭教育知識的日益普及,『重教輕罰』已成廣大家長的共識。但教育心理學家認為:適當、適時、科學的懲罰卻能對孩子起警戒作用,促使孩子改正錯誤,從而收到以罰助教、以罰代教的效果。所以說,懲罰是一門家教藝術,懲罰能否達到預期的效果,關鍵是看父母能否使用得當。
3 Z& m* h' m, e0 Z: r3 P+ n  技巧一:及時懲罰莫遲疑5 W2 G& Y8 Q( m' ?( `
  現代教育理論認為,懲罰的效果部分是來自條件反射,而條件反射在有條件刺激和無條件刺激的間隔時間越短則效果越好。
7 G9 W' w# J. P' c( F2 A) \/ X  所以家長一旦發現孩子的行為有錯,只要情況許可就應立即予以相應的懲罰;如果當時的情境(如有客人在場或正在公共場所)不允許立即作出反應,事後則應及時地創造條件儘可能使孩子回到與原來相似的情境中去,家長和孩子一起回顧和總結當時的言行,使他意識到當時的錯誤行為,並明確要求他改正。
. W+ M# S+ H3 y5 k; P' B. I  技巧二:劣性轉嫁不可有
: z. Q5 a$ ]2 n$ X5 Q  俗話說:『世事不如意者十常八九』,日常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情。父母在心情不好時很難把握好自己的感情,容易使自己惡劣的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其後果往往不堪設想。
) x% B2 D) z: s! K  一來孩子無過受罰,父母小題大做,會使孩子感到有失公理。二來如果此時父母再因不能自制而使懲罰無限制地升級,則往往會激化孩子對父母的反抗情緒。因此,建議父母切勿在醉酒之後或自己心情不佳、情緒低落、脾氣暴躁等時候懲罰孩子,以免過激失態,影響自己在孩子心目中的形象和威信。
) s& V2 e& {$ O  技巧三:諷刺挖苦最忌諱
0 s, T8 u; T; o: b0 C  父母懲罰孩子應力戒諷刺挖苦,更不能自恃『孩子是我生的、是我養的』而隨意用惡毒的語言指責謾罵孩子。5 L; f; k1 m) ^* @, l
  實踐證明,諷刺挖苦和惡語謾罵超越了孩子理智能夠接受的範圍,將會刺傷孩子的自尊心。因此,做父母的應該牢記自己懲罰孩子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改正錯誤,決不是為了圖一時嘴巴痛快而去刺激孩子心靈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 ~( d8 @' ?2 U4 ^& r8 t
  技巧四:事後說理不可無
) [# U9 p* |2 G+ m  家長和孩子之間存在着教與被教的關係,但教育孩子仍當以理服人。懲罰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因此,懲罰之後必須要及時與孩子說理,否則,孩子在忍受了懲罰之後還將會依然如故。所以,家長在罰了孩子以後要通過說理、剖析的方式使孩子明白他為什麼會受罰、知道犯錯誤的原因,講清楚如果堅持犯下去將有什麼後果。因此,讓孩子明白自己受罰的原因才是根除錯誤的關鍵,說理是懲罰孩子之後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步驟。5 w7 @" ]/ @" ]+ C0 A
  技巧五:點到為止莫嘮叨0 v1 q4 `2 a1 D2 Z2 m8 {1 h3 j8 e/ H) _
  有些家長教訓孩子喜歡沒完沒了,而且還時不時地喝問孩子『我的話你聽見了沒有?』孩子懾於家長的威嚴,只能別無選擇地說『聽見了』,其實他可能什麼都沒聽進去或者根本就沒聽。. ^% X  L! N2 m% B  K5 q$ U/ b
  孩子之所以說知道了,只是順着家長的意思,為了早點結束訓斥。於是,當孩子下次再犯同樣的錯誤時,家長便感『痛心疾首』,說孩子『不把我的話當回事』,說孩子『不聽話』。其實這並非孩子不聽話,而是父母的嘮叨太多了,讓孩子分不清主次,不知道聽哪一句為好;再者,經常性的嘮叨多了,也會導致孩子耳朵『失聰』,使教訓失去效果。因此,家長在教育孩子時務必要改掉愛嘮叨的毛病,凡事點到為止,然後觀察孩子的反應再採取適當的應對措施。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