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轉摘自互聯網,如有侵犯您的權利,敬請及時聯繫處理 1 n: G2 l+ v& y$ A8 J7 _. i7 k, [) _3 I3 f
【廣韻】的主要作用是為詩人用韻服務的,因此,它對字音的分析只到韻為止,而沒有直接展示出中古聲母和韻母的面貌。要想通過【廣韻】了解中古聲韻的狀況,還得對【廣韻】的反切進行研究。為了直接展示中古音的聲韻面貌,古人在撰寫韻書之外又專門編制了一種等韻書,這種等韻書通過聲韻配合表的形式直接展示了中古的聲韻狀況及其配合規律,【韻鏡】就是其中最早並且是最重要的一種,可看作是【廣韻】的姊妹篇,它與【廣韻】互為補充,互相參證,是考察中古音的另一重要材料。與【韻鏡】性質相同,在成書時間上稍後的是宋人鄭樵的【七音略】。
( I( w% _$ F) L: s
0 J% ~3 [: x" H【韻鏡】的產生、作用和體例
; c7 J+ o k8 t! K
0 M9 ^; r2 m* h( f* X0 P一、【韻鏡】的產生
! L+ S% U+ q d: s8 u4 i0 E9 R! n0 W【韻鏡】的作者和成書年代已不可考,有人認為它在【切韻】著成不久後即產生了,是據【切韻】而作。也有人認為【韻鏡】成書於宋代,是根據【禮部韻略】的前身【景德韻略】而作。從【韻鏡】所列的音節來看,有些與唐代或唐以前的韻書相合而不與【廣韻】相合,有些則與【廣韻】相合而不與唐代及唐以前的韻書相合。從分韻為二○六韻的情況來看,【韻鏡】與【廣韻】又完全一致。總體來看,【韻鏡】與【廣韻】相合的成分要多一些。
! V/ `7 y2 i: S現在所見到的【韻鏡】是南宋三山張麟之在高宗紹興辛巳年(公元1161年)刊行的。刊行時張麟之作有一序,序中說:『讀書難字過,不知音切之病也。誠能依切以求音,即音而知字,故無載酒問人之勞。學者何以是為緩而不急與?余嘗有志斯學,獨恨無師承,既而得友人授【指微韻鏡】一編,且教以大略。曰:'反切之要,莫妙於此,不出四十三轉,而天下無遺音。」』此書於宋理宗淳祐年間(公元1241—1252年)傳入日本,此後國內反而失傳。至清末黎庶昌出使日本時,才得到永祿本【韻鏡】,後收入【古逸叢書】。該書1955年由古籍出版社影印出版。還有一種刻本也流入日本,叫寬永本,後也回到國內。" M& L, d& h- h% ]
* P8 F8 j" d1 V9 |$ Z: s二、【韻鏡】的作用( p0 j$ X% V; L1 I8 a7 b8 J
【韻鏡】的作用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 p. y# \% |6 ~* }0 |0 A6 t1 [1.展示中古音系 【韻鏡】所列圖表類似於今天的聲韻配合表,它以七音為經,通過『清、次清、濁、清濁』等術語將七音中所含的聲母區分開來;以二○六韻為緯,通過四個格子將韻中所含的韻母區分開來。在聲、韻交叉處便是音節代表字。這樣就將中古漢語的聲韻調(韻本身包含聲調)及其配合規律展示出來。詳見下頁所附【韻鏡】影印件。
$ R, ?, \/ p& R2.幫助正音 【韻鏡】中的每一個音節都是標準音,因此根據【韻鏡】便可以校正讀音。例如對韻書中的反切如果把握不好,即可從【韻鏡】中查到其音節代表字,通過音節代表字就知道了其聲母及所屬韻和等呼。
5 j" F x7 F! }$ e* L. k& ?3.方便練音 【韻鏡】相當於一個完備的音節表。它代表了所有漢字的讀音,因此,只要熟讀【韻鏡】中的每一個音節,便可以以簡馭繁地掌握所有漢字的讀音。! ]" |$ d6 j: @- T4 j
2 l3 `% ^- Q, |' r. P7 }8 [三、【韻鏡】的體例+ t( x$ j4 l$ i' E" b/ T7 C9 c
1.以七音為經,以二○六韻為緯" N4 f- R1 C( X% m
七音按照唇音、舌音、牙音、齒音、喉音、舌齒音(包括半舌半齒)的順序列於每一圖的上方。唇音含一組聲母『幫滂並明』,分別用『清、次清、濁、清濁』表示。舌音含兩組聲母『端透定泥』和『知徹澄娘』,分別同時用『清、次清、濁、清濁』表示;由於端組只與一等和四等格子上的韻相拼,知組只與二三等格子上的韻相拼,所以這兩組音不混。牙音含一組聲母『見溪群疑』,分別用『清、次清、濁、清濁』表示。齒音含三組聲母『精清從心邪』、『莊初崇生俟』和『章昌船書禪』,分別同時用『清、次清、濁、清、濁』表示;由於規定精組只與一等和四等格子上的韻相拼,莊組只與二等格子上的韻相拼,章組只與三等格子上的韻相拼,所以這三組音不會相混。喉音含兩組聲母『影曉匣雲 』和『以』,分別同時用『清、清、濁、清濁』表示;『雲』與『以』均為清濁音,由於規定『雲』只與三等格子上的韻相拼,『以』只與四等格子上的韻相拼,所以『雲』與『以』不會相混。舌齒音含兩個聲母『半舌』與『半齒』,均用『清濁』表示,在右者為『半舌』,在左者為『半齒』。" v/ v/ x, z! ?$ y: e: J5 E) }
二○六韻按照平上去入四聲置於每一圖的左方,每韻居一欄,每欄又分為四個格子,一韻之中所包含的韻母就是通過這四個格子表示的。第一格為一等韻,第二格為二等韻,余類推。
9 V' A) z" L8 |. g. y# S. Q% }- x* J* @' ~8 W( y4 @" z1 V7 u J
2.按類歸圖 c* O) R r$ m: o/ e( t
根據韻腹相同或相近、韻尾相同或部分相同的類別將二○六韻歸為43圖。43圖是分開合的,分別稱作『內轉第一開』、『內轉第二開合(應為合)』等[29];如果不分開合,則可並為25組,這25組就是十六攝的前身。由此可看出,【韻鏡】雖還沒有提出『攝』的名稱,但已有了『攝』的概念。/ s5 a" W/ s4 {
$ R7 F7 X. b. [/ K$ r# u
3.依圖列等
/ @* f/ P; o% A1 N+ u將一圖內所含韻母總體上分析為四類,稱作四等,分置於四格。例如『外轉第二十五開』這一圖共有『豪爻宵蕭』四韻,各含有一個韻母,依次定為一二三四等韻,分別置於第一二三四等格,其音值今或擬作[Au]、[au]、[iQu]、[Eu]。當一圖內所含韻母不足四等時,所缺音節用『○』補充。例如『外轉第十三開』一圖共有『咍皆齊』三韻,各含一個韻母,分屬一二四等韻,本圖無三等韻,三等格上的空位用『○』補充。當圖中某韻含有兩個以上的韻母時,這些韻母所組成的音節各依其等分列於相應的格位,例如『內轉第一開』,東韻含有兩個韻母,分別屬一等韻和三等韻,和一等韻組成的音節列於一等格,和三等韻組成的音節列於三等格。
5 U# P5 y2 n2 _6 r5 C
' j# J& J; o& B4 @: N$ |0 c4.假二等與假四等的安排
) U' d5 Q* ~9 k+ R齒音一欄中的精組聲母可以和一三四等韻相拼, 莊組聲母可以和二三等韻相拼,章組聲母只和三等韻相拼。這三組聲母有一個共同點即都可以和三等韻相拼,而三等格只有一個,安排不下。處理的方法是:規定章組與三等韻所拼的音節居於三等格;莊組與三等韻相拼的音節居於第二格,這叫做『假二等』,例如『內轉第六開』中『脂』韻欄第二格齒音下的『師』字;精組與三等韻相拼的音節居於第四格,這叫做『假四等』,例如『內轉第六開』中『脂』韻一欄第四格齒音下的『咨、郪、茨、私』四字。這樣安排的根據是,莊組聲母不會同時與同一圖中的二等韻和三等韻相拼,精組聲母也不會同時與同一圖中的三等韻和四等韻相拼。莊組聲母可與相拼的三等韻有『魚虞支脂之尤侵真臻諄陽蒸』等十二個,這十二個韻均不與二等韻同處於一圖;與二等韻同處一圖的三等韻有『祭元仙宵清庚三鹽嚴』等八個,但這八韻均不與莊組聲母相拼。所以莊組下的二等格不會同時出現既有二等音節又有三等音節的問題,有二等則肯定沒有三等,有三等則肯定沒有二等。例如在『內轉第十二合』的第一欄中,有一等模韻和三等虞韻,無二等韻,二等格的位置是空的,所以莊組與虞韻所拼的『 』、『芻』等音節可置於第二格。又如在『外轉第二十五開』的第一欄中,有二等爻韻又有三等宵韻,莊組與爻韻相拼的『巢』、『梢』等音節列於第二格,由於莊組不與宵韻相拼,所以不需要第二格的位置。精組聲母可與相拼的三等韻有『東三鍾支脂之魚虞祭真諄仙宵麻三陽清尤侵鹽蒸』等十九韻,這十九韻與精組相拼的音節全部被安排在四等格上,均為假四等。其中『東三鍾支脂之魚虞真諄麻三陽幽侵蒸』等十四韻均不與四等韻同圖,即這些韻出現時四等韻不出現,第四格是空的,所以可以寄放『假四等』;其中『祭仙宵清鹽』五韻分別與四等韻『霽先蕭青添』同圖,這時按一般排列規則讓『祭』等與章組相拼的音節居於第三格,讓『霽』等與精組相拼的音節居於第四格,而讓『祭』等與精組相拼的音節居於另一圖的第四格上。例如在『外轉第二十三開』中,仙韻居第三格,先韻居第四格,仙韻與精組相拼的音節被安排在『外轉第二十一開』的第四格上。當『祭』等與精組相拼的音節被安排在另一圖上時,即使該圖無三等韻,『祭』等也不能居於三等格,因為第三格始終是章組與三等韻所拼音節的位置。例如在『外轉第二十六開』的平聲欄中,雖只有三等宵一韻,也被安排在第四格上。此外,喉音中雲(喻三)、以(喻四)兩個聲母都只與三等韻相拼,為了避免共居三等格的衝突,規定『雲』母與三等韻所拼的音節居於三等格,而讓『以』母與三等韻所拼的音節居於四等格,這也叫做假四等。與『以』母相拼的三等韻共有『東三鍾支脂之虞祭真諄仙宵麻三陽清幽侵鹽』等十七韻。其中『東三鍾支脂之虞真諄麻三陽幽侵』等十二韻所在的圖上都沒有四等韻,故『以』母與這些韻相拼的音節可置於四等格上;『祭仙宵清鹽』五韻所在的圖上分別有四等韻『霽先蕭青添』,這時『祭』等與『以』母相拼的音節均被安排在另一圖的第四格上,如『外轉第四十合(應為開)』平聲欄中的鹽小韻所處的位置即在四等格上。
9 f Q' B; `' l' Q/ _
' S: u$ J) Z" R. U5.重紐的安排
/ U) p( `/ A E0 N! r『支脂祭真仙宵侵鹽』等八個三等韻遇唇、牙、喉音被分成兩類,一類與舌齒音所拼的音節同處於三等格,一類處於四等格。例如『內轉第四開合』中平聲欄唇音與支韻相拼的音節被分成『陂鈹皮縻』與『卑披陴彌』兩類。前一類與舌齒音下的音節同處於三等格,後一類處於四等格,這就是所謂重紐。重紐的音值在今天看來一般是沒有區別的,但在製圖的當時可能有一定的差別或理由,所以被分成了兩類。
( t6 `7 w/ K7 ~+ e6 `) c$ o/ Y: Y$ }7 H& ^2 i/ j
【韻鏡】對中古聲母和韻母的分析
! m; A4 M) j/ X【韻鏡】通過圖表的形式展示了作者對中古漢語聲母和韻母的研究結果,使我們據此可以了解到當時漢語聲、韻的特點及其配合規律,這不但是研究中古音必不可少的材料,而且對上古音、近代音以及現代音的研究都非常重要。
- j7 O5 _: X2 V1 b" v, A6 o2 F; J1 X& M! s% W0 O8 i
一、對中古聲母的分析
$ i, F) `. G! D0 R; Q& O6 S7 I9 A1.【韻鏡】將中古的聲母分析為38個[30],同時指明了每一聲母的清濁等情況,這些聲母及其清濁情況如下:: y; z! ^1 Q; S: A1 ^; Z
4 \/ z$ ?6 M! z, ]( q【韻鏡】聲母表
3 Y$ X( J+ K/ j: e- q* X& X& ^3 P% t0 S- q" }! J
3 w2 ^8 p4 A; q* s) [5 Y; @$ p
2.指明了每一聲母所能相拼的韻母,賦予聲母以『等』的色彩。『等』本來是區分韻母的概念,【韻鏡】將不同的韻母列於四等格子中,對每一格中的韻母所能相拼的聲母作了明確的規定,這種規定表明了哪類聲母可以和哪類韻母相拼,從而使聲母也具有了等的色彩。【韻鏡】38聲母所含等的情況如下:
, s+ d! k2 m+ I) O, ~* e四等具全的聲母: 幫滂並明 見溪疑 影曉 泥來
" ^8 A1 e6 p8 R e. g一二四等聲母: 匣# e$ C/ r1 T; _0 e
一三四等聲母: 精清從心2 j; f$ m; b5 K- b) Q8 b' H7 q' W7 K
一四等聲母: 端透定
: l( f9 P/ S2 V: _7 \2 o5 ~9 R) ~二三等聲母: 知徹澄娘 莊初崇生0 j1 M' Y/ ^/ Z' \& ]5 g
三等聲母: 群俟章昌船書禪邪雲以日
) g! c8 u" `1 z, v, {& r
2 {% K2 M* j. V( H% s二、對中古韻母的分析
/ n( Q" a% y9 X& j3 I1.將二○六韻按類歸納為25組,同組韻表明其韻腹相同或相近、韻尾相同或部分相同。
7 f! q1 \% v9 J% n2.將二○六韻按開合歸為43圖,這樣就明確將韻母的開合顯示了出來。二○六韻的開合情況如下:* J9 q- R4 e6 Y1 R, ]3 o, S. l
具有開合兩類韻母的韻:支脂微齊佳皆祭泰夬廢元刪山先仙戈麻陽唐庚耕清青登職
, N3 ^! u3 b) K6 Q$ ^$ h+ P; J) U只有開口韻母的韻:東江之魚咍真臻欣痕寒蕭宵爻(肴)豪歌蒸尤侯幽侵覃談鹽添咸銜嚴[31]/ ~* ?- A4 R. Q4 i" R. t- ]; _2 C
只有合口韻母的韻:冬鍾虞模灰諄文魂桓凡! d" Y1 D8 {9 w6 r& Q5 Y
3.在同一圖內用四個格子將不同等的韻母區別開來。二○六韻所含等的情況如下:
8 Q2 J6 i& H$ R" w, T" K/ h1 w% `獨立一等韻:冬模泰灰咍魂痕寒桓豪歌唐登侯覃談5 D, T- h2 |+ c1 g- b0 f) H3 j
獨立二等韻:江佳皆夬刪山爻(肴)耕咸銜4 |& _/ |& p5 t$ P4 l/ i; F- ^6 @
獨立三等韻: / K# J3 `- S5 }7 {; Y, v9 p
a.微廢文欣元嚴凡(此七韻及庚三所拼的聲母較少,只限於唇牙喉音,韻圖列在三等格。) : W3 q: i# Y% M9 E
b.鍾之魚虞臻諄陽清蒸尤幽(此十一韻及東三戈三麻三所拼的聲母較多,除『端透定』外都可以相拼,在韻圖上遇莊組聲母時被排在二等格,遇精組聲母及『以』母時被排在四等格。)[32]1 g0 ~! v* C$ x8 K; t% V T9 J
c.支脂祭真仙宵侵鹽(此八韻具有b類韻的全部特點,同時遇唇牙喉音時分為重紐,重紐韻圖分別排在三、四格。$ a3 h9 o1 d: s
獨立四等韻:齊先蕭青添: N3 U0 |5 n/ K+ {2 c. T
一三等合韻:東戈
1 J1 U) p& Y0 k7 e& X二三等合韻:麻庚4 g" ?* @' b9 _' W
根據【韻鏡】的分析,可知其所含韻共有291類,不計聲調為90類。這90類所包含的韻母共有陰聲韻39個,陽聲韻50個,入聲韻50個,總數為139個。
3 V, S0 f$ r% s/ q2 {* P2 ^' E2 t) J c6 f( H! z3 ~5 U4 _
三、【韻鏡】和【廣韻】在考察中古音中的互補作用
' M) q; U& H, Z. Y/ R【廣韻】是研究中古音的最重要的材料,通過系聯法對【廣韻】反切上下字進行歸類,可以弄清【廣韻】所包含的聲類和韻類。不過,要進一步了解中古聲、韻及其配合規律的具體情況,單靠一部【廣韻】是不夠的。因為系聯法有它的局限性,例如要將聲類歸納為聲母,就必須要知道每一聲類所能相拼的韻等,而系聯法本身並不能解決這一問題。又如根據系聯法可以知道【廣韻】含有140個韻類(不計聲調),但是每一韻類的開、合情況、韻頭的有無、韻腹開口度的大小及韻尾的特徵等則無從得知。這些只有通過【韻鏡】(或【七音略】)才能清楚。此外,如果離開了【韻鏡】,系聯結果的準確性也難以把握,例如【廣韻】中閍、趟、橫三字均以『盲』為切下字,按系聯歸為一類,根據【韻鏡】才得知,『閍』、『趟』為開口,『橫』為合口。『盲』所以同時作開、合口字的切上字,因為它是唇音字,開合不分。以上情況並不是說,【廣韻】對考察中古音是無關緊要的,只要通過【韻鏡】(或【七音略】)就可以達到目的。恰恰相反,如果沒有【廣韻】,同樣也無法弄清中古音的本來面目。例如【韻鏡】中的『假二等』和『假四等』,分別處在第二格和第四格,如果單憑【韻鏡】,就會誤以為它們分別是二等韻和四等韻,通過【廣韻】切下字的系聯,我們才知道它們和三等韻實為一類。因此,對於考察中古音來說,【廣韻】與【韻鏡】的作用是互為補充、相得益彰的。此外,通過【廣韻】與【韻鏡】的比較,還可以發現二者之間的差異,這對中古音的研究也是有幫助的。例如,根據系聯,【廣韻】中的真韻分為兩類(一開一合),諄韻為另一類;而【韻鏡】將真韻中的一類列在開口,另一類則與諄韻合成一類列在合口。又如,根據系聯,庚韻中的切下字『兵明榮』為一類,【韻鏡】則將『兵明』二字列在開口,而將『榮』字列在合口[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