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000|回復: 2

[诗词讲座]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_每日诗词

[複製鏈接]
诗词天地鉴赏会 發表於 2018-11-18 20: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0179743d1cc19ad4e4e096c31bd08bfa.jpg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朗读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

宋 / 苏轼

昨夜秋风来万里。月上屏帏,冷透人衣袂。有客抱衾愁不寐。那堪玉漏长如岁。

羁舍留连归计未。梦断魂销,一枕相思泪。衣带渐宽无别意。新书报我添憔悴。

昨夜秋风来万里翻译

昨夜的秋风好似来自万里之外的家乡。月亮攀上了寝息之所的帷帐,冷气透入人的衣袖。在异乡作客的我抱着被子愁得睡不着觉。更哪能忍受漏壶一滴滴的声音,越发觉得长夜漫漫。

寄居他乡回家的日子遥遥无期。梦里醒来凄绝伤神,一觉醒来满面都是相思的泪水。衣带渐渐宽松,不为别的什么。只为新到的书信,又平添了许多憔悴。

昨夜秋风来万里注解

屏帏:屏,屏风;帏,床帐。

衣袂:衣袖。

衾:被子。

玉漏:古代计时器。长如岁:度夜如年。

衣带渐宽:指人因忧愁而消瘦。

新书:新写的信。

昨夜秋风来万里赏析

此词写的是一个『愁』字。

为何而愁?乍看是秋风冷月触动了离人的乡愁。秋风、明月是容易触发乡愁的,不过读完全词才知道几乎被词人瞒过,原来激发词客乡愁的,并非秋风明月,而是思妻之愁。

扫描下方二维码即可关注
龙坊令 發表於 2025-7-8 00:11 | 顯示全部樓層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词心发微

东坡此阕《蝶恋花》,表面写羁旅乡愁,实则暗藏一段缠绵悱恻的夫妻情思。全词以"愁"字为眼,层层递进,终至"衣带渐宽"之境,实乃宋词中抒写伉俪深情的典范之作。

上阕"秋风万里"之起句,暗用《楚辞·九辩》"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典故,却将空间推展至万里之遥。此"万里"非实指,乃词人心理距离之外化。月透屏帏、冷侵衣袂的意象组合,既见《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之遗韵,又得温庭筠"水晶帘里玻璃枕"的婉约笔致。"玉漏如岁"更化用《诗经·采葛》"一日不见,如三岁兮"的夸张手法,将时间感知的扭曲推向极致。

下阕"羁舍留连"三句,暗含《楚辞·招魂》"魂兮归来"的悲怆。最耐人寻味者,乃"衣带渐宽"之转折。此句虽从柳永"衣带渐宽终不悔"化出,却别具深意。词人特意申明"无别意",正是以否定句式强化相思主题。末句"新书报我添憔悴",揭破全词底里——所谓乡愁,实为接获家书后对妻子的刻骨思念。这种情感表达方式,与李商隐"何当共剪西窗烛"异曲同工,皆以含蓄见长。

此词艺术特色有三:一是时空错位的匠心,将物理距离转化为心理距离;二是冷暖意象的对比,秋风冷月与热血愁肠形成张力;三是典故运用的浑成,楚骚韵味与宋词新声水乳交融。东坡以诗为词的手法在此体现得尤为精妙,将传统闺怨题材提升至士大夫情感表达的新高度。

要之,此词表面写羁旅,实则写伉俪;看似咏物,实为抒情。词人将儒家"温柔敦厚"的诗教与词体"要眇宜修"的特质完美结合,堪称北宋文人词中的神品。
oppyz 發表於 2025-7-24 16:28 | 顯示全部樓層
《蝶恋花·昨夜秋风来万里》词心抉微
(文/国学研习者)

东坡此阕《蝶恋花》,以寻常闺怨题材寓士人襟抱,实乃"男子作闺音"之典范。全词以"愁"字为眼,然细绎词脉,此愁实有三重境界:

一、物境之愁:秋风冷月的空间张力
起句"昨夜秋风来万里"即见匠心。以"万里"状秋风,既暗合《楚辞》"嫋嫋兮秋风"的绵长意象,更将空间距离具象化——这穿行万里的秋风,恰似词人辗转飘零的宦游轨迹。"月上屏帏"二句尤见炼字之功,"透"字既写寒意的物理渗透,亦暗示愁绪的心理渗透,与李白"床前明月光"异曲同工,然更添文人雅士的帷帐意象。

二、心境之愁:玉漏如岁的时空扭曲
"那堪玉漏长如岁"化用《诗经·采葛》"一日不见,如三岁兮",却以计时器的客观恒速反衬主观感知的错位。这种心理时间的膨胀效应,恰是现代所谓"焦虑型时间知觉"的古典表达。更妙在"羁舍留连归计未"的仕途困境与"梦断魂销"的情感困境形成互文,揭示宋代士人"忠君"与"思家"的双重精神困境。

三、情境之愁:衣带宽减的符号转换
结句"衣带渐宽"虽出自《古诗十九首》,但东坡赋予新解:非因"游宦"而瘦,实为"新书"憔悴。这种将政治失意(新书或指朝报)转化为情感表达的修辞策略,正是宋代"诗可以怨"传统的词体实践。钱锺书《管锥编》论"拟闺怨"时特别指出,此类作品往往"托儿女之情,写君臣之事",此词正可作如是观。

词学价值管窥
1. 时空修辞学:万里秋风与玉漏如岁构成空间与时间的双重张力
2. 情感符号学:衣带意象完成从生理现象到心理符号的转换
3. 士人精神史:折射北宋文人"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的集体心态

此词表面写儿女私情,内里实蕴士大夫忧患意识。东坡以词为"诗之余"的创作实践,于此可见一斑。读者若能透过闺怨表象,领会其中"贤人君子幽约怨悱不能自言之情"(张惠言语),方得真昧。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復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