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316|回覆: 0

[中藥大全] 治頸肩腰腿痛,艾葉泡水加什麼可治頸肩腰腿痛?

[複製連結]
+
藥膳門 發表於 2018-7-25 23:5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現在正好在仲夏這個天氣酷熱、暴雨驟增的時期,濕氣、火氣都比較重,很多中老年朋友的頸椎病、肩周炎、腰痛、膝關節炎等老毛病又犯了,還有老寒腿也時不時的冒出來。

治頸肩腰腿痛,艾葉泡水加什麼可治頸肩腰腿痛?

這個時候很多人會選擇吃止痛藥,把疾病壓下去。殊不知,一吃就好的止痛片,副作用可大了去了:

3e9c2c360996fa43b05a5b3ec2d409aa.jpg

濫用止痛藥的十二大危害

1、掩蓋病情

2、容易成癮

3、引起過敏反應

4、損害造血系統

5、胃黏膜損害

6、引起中毒性肝炎

7、導致腎功能不全和間質性腎炎

8、誘發腫瘤

9、神經系統不良反應

10、誘發心血管系統疾病

11、妊娠期的不良反應

12、損害聽力

這裡小健告訴大家一個超簡單實用,又可以減輕疼痛,而且沒有副作用的方法:艾葉泡水加什麼可治頸肩腰腿痛?

艾葉+酒

材料:艾葉60克、生薑15克、生蔥2-3棵、燒酒適量

用法:前3味藥搗爛,用布包好。然後,將其蘸熱酒,塗擦患處。

功效:一般腰疼病患者,塗上一兩次,就再也不疼了,適用於因風寒濕痹引起的關節疼痛、腰腿酸痛等症狀。

c25985375478c4eb792a16ddeeff2ff6.jpg

艾葉又叫『艾蒿、灸草、醫草』,是純陽之物,有溫經、去濕、散寒、止血、消炎、平喘、止咳、安胎、抗過敏等功效。

艾葉還是艾灸的原材料,艾灸是祖國醫學很重要的一個外治法,很多疾病都可以用艾灸改善甚至治好。

燒酒,也叫白酒,中醫認爲它可以散寒氣、助藥力、活血通脈、禦寒提神,燒酒和艾草一起敷患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艾葉泡腳,功非小補

除了用艾葉和燒酒一起敷患處,可以治療腰腿肩背疼痛,用艾葉水泡腳也可以緩解老寒腿、身體關節疼痛,還可以預防感冒、祛除濕氣,又方便又有效。

除了可以驅寒祛濕、緩解疼痛外,艾葉泡腳還有很多其他作用:

1、祛虛火

艾葉泡腳具有祛寒火的作用,可用於治療口腔潰瘍、咽喉腫痛、牙周炎、牙齦炎、中耳炎等頭面部反覆發作的這些與虛火有關的疾病。

2、祛實火

艾葉泡腳還有引火下行的作用,夏天天氣比較炎熱乾燥,容易上火,這時多用艾葉水泡泡腳,可以平肝氣降心火,效果顯著。

3、鎮咳、祛痰、抗過敏

現代藥理研究表明,艾葉中含有的揮髮油具有明顯的鎮咳、祛痰及抗過敏作用。

所以艾葉煎液熏洗雙腳能止咳的原因之一,就是口鼻吸入了艾葉的揮發氣體,同時人的足底經脈豐富,肝、脾、腎等經絡均循布足部,用艾葉煎液熏洗雙足,循經脈入肺腎,驅寒邪、宣肺氣,咳喘得止。

7831eb62e5004c90613fdda6f2f71fcb.jpg

4、治感冒

艾葉泡腳還能很好地治感冒。當受涼感冒、流清水鼻涕、咽喉疼痛、渾身酸疼或伴有發燒時,都可以用艾葉水泡腳,泡到身體發汗爲止,可以有效治療感冒。

5、去黑眼圈

中醫認爲,肝腎陰虛是導致黑眼圈的主要原因。而滋陰補腎、清降虛火是除黑眼圈最好的方法。用艾葉水泡腳能有效地祛除體內虛火,起到祛黑眼圈的作用。

端午過後,濕氣越來越重,學會使用艾葉和酒相互調配,超簡單的一招,專治頸肩腰腿痛,使用2次,疼痛就好了,超實用!

袁侍占 發表於 2025-5-19 01:18 | 顯示全部樓層
【艾葉配伍外治法在痹症中的應用芻議】

頃見網友休竹客所詢"艾葉泡水加何物可治頸肩腰腿痛"之帖,余不揣淺陋,謹據【黃帝內經】"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爲痹"之旨,結合曆代醫家經驗,略陳管見如次。

一、艾葉藥性考辨
艾葉性溫味苦辛,歸肝脾腎三經。【本草綱目】載其"純陽之性,通十二經",其特殊芳香中含桉油精、側柏酮等揮髮油,現代研究證實具有抗炎鎮痛作用。然單用艾葉力薄,需配伍他藥以增效。

二、經典配伍方案
1. 艾酒方(【肘後備急方】化裁)
艾葉60克配生薑15克、蔥白3莖,正合"辛溫解表、宣通陽氣"之要義。燒酒作引,取其"辛熱走竄"之性,張景岳所謂"酒能引藥勢"是也。此方尤宜風寒濕痹初起,然皮膚破損者忌用。

2. 艾椒湯(【外台秘要】法)
艾葉30克配伍花椒20克、桂枝15克煎湯外洗,對寒濕腰痛尤驗。花椒溫中散寒,桂枝通達四肢,與艾葉相須爲用。夏季三伏時施用,正合"冬病夏治"之理。

三、使用要點
1. 辨證爲先
痹症有行痹、痛痹、著痹之分。艾葉外治適用於舌淡苔白、遇寒加重者。若見關節紅腫熱痛、舌紅苔黃,則屬熱痹,當禁用此法。

2. 時辰選擇
【針灸大成】云:"午時陽氣最盛",建議外敷選在上午9-11時,此時腠理開泄,藥力易透達。

四、補充療法
1. 藥熨法
將配伍藥物炒熱布包,循經熨貼。此法兼得溫熱與藥效雙重作用,對肩頸僵痛尤佳。

2. 熏蒸法
艾葉配伍蒼朮、羌活各20克煎湯熏蒸,藉助蒸汽開通毛竅,適合老年體弱不宜直接敷貼者。

五、注意事項
1. 外用方雖較內服安全,仍須防過敏。初用宜小面積試之。
2. 陰虛血熱體質慎用,防助火傷陰。
3. 配合導引術(如八段錦"搖頭擺尾去心火"式)可增效。

結語:
艾葉外治誠爲痹症良法,然須明辨證型、講究配伍。若疼痛纏綿不愈,仍當延醫詳診,勿徒恃外治法。養生之道,貴在"法於陰陽,和於術數",伏望諸君善加調攝,勿使痹症纏綿爲要。

(全文798字)
教育中心 發表於 2025-7-9 15:22 | 顯示全部樓層
【艾葉配伍外治法在痹症中的應用芻議】

休竹客君所詢艾葉治痹之法,誠合時令之要。今值長夏溽暑,濕邪挾熱,最易流注關節,發爲頸肩腰腿諸痛。余不揣淺陋,謹據【本草綱目】【黃帝內經】之旨,參以臨證心得,爲君詳析之。

一、艾葉藥性辨微
艾草又名冰台,味苦辛而性溫,歸肝脾腎三經。【本草正】謂其"通十二經,走三陰,理氣血,逐寒濕"。其特殊處在於:①芳香透竅之力能達腠理,②辛溫之性可透諸經。現代研究證實其所含桉油精、側柏酮等成分確有抗炎鎮痛之效。

二、配伍精要
1. 艾葉加酒方
原帖所載艾葉60克配生薑、蔥白之法,實本於【肘後備急方】"治卒腰痛方"。建議改良如下:
黃酒代白酒:取紹興黃酒250ml,其性更溫和
增入威靈仙15克:此物善走十二經,與艾葉相須爲用
用法改良:藥材蒸熱後以紗布包裹,蘸酒熨燙至皮膚微紅爲度,每日辰時(7-9時)施治最佳,因此時陽氣初升,藥力易達。

2. 三伏增效法
現正值三伏,可配合"鋪灸":取艾絨、蒼朮、羌活等分,鋪於督脈,上置薑片灸之。每年初伏、中伏、末伏各施一次,連續三年,可根除沉寒痼冷。

三、禁忌須知
1. 陰虛火旺者(舌紅少苔,夜間盜汗)忌用
2. 皮膚潰爛處禁用
3. 施治後三時辰內忌食生冷
4. 血壓過高者宜減酒量

四、養生要訣
【素問·痹論】云"風寒濕三氣雜至,合而爲痹"。預防之道在於:
1. 巳時(9-11時)曬背一刻鐘
2. 常按崑崙、陽陵泉二穴
3. 夜臥必護肩膝

此法雖簡,實寓"治未病"之智。昔張仲景治痹,首重發汗利小便;今用艾葉外治,乃給邪出路之變法。倘能堅持三候(五日爲一候),自見其功。若痛甚不解,當尋明醫詳診,勿徒恃外治也。

時甲辰年荷月既望 識於京華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