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630|回覆: 0

[文化反思] 年少只知猴王勇,中年方懂悟空慫

[複製鏈接]
瞭望智庫 發表於 2018-6-1 22:23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86版楊潔導演執導的電視連續劇【西遊記】,直到如今稱霸熒屏,裡面的孫悟空形象深受人們喜愛,是許多人心目中的蓋世英雄。

作為暑期必播劇,【西遊記】陪着我們過了一年又一年,不知不覺,從少年,就看到了中年。

現在,再看裡面那個美猴王,覺得它不如兒時那般威風凜凜叱咤風雲了。

【西遊記】還是那部【西遊記】,怪只怪,看【西遊記】的人慢慢老了。

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周星馳

大話西遊之月光寶盒-周星馳

【西遊記】開篇介紹了猴王出世——原本是一塊仙石,孕一仙胞,產一石卵,化作石猴。

看它的成長環境,野生散養為主,所以長成個放蕩不羈愛自由的壞小孩。

壞小孩也有夢想,他師從菩提大師,夢想與天齊平,可惜實力終究沒能撐起夢想,石猴被如來壓在了五指山下。

這一壓,就是五百年。

作家南千尋說,五百年前,悟空拜的不是如來,是未來;五百年後,只拜如來。

500年,滄海變成了桑田,頑石長滿了苔蘚。

500年,一隻天不怕地不怕的猴子,儼然猴到中年。

而人亦如此,誇海口時千萬別說五百年後又是一條好漢,您走出五百年,歸來後充其量是一油膩大叔。

猴王的轉機來自公元640年。

這一年,唐僧被任命為取經組組長,需要組建任務團隊。

小時候我一直不明白為什麼最弱的唐僧做領導,現在,自然是懂了。

上級提拔人才,一定要思想合格,作風過硬。

悟空這隻猴子,仗着業務能力強,不聽上級安排,不顧全大局,屬於危險型人才,他若當領導,只會把大家帶跑偏。

猴子奉命護佑唐僧取經,才熬來了獲取自由身的機會。

成年人的世界,自由都是有代價的,猴子的代價是戴上組織配發的金箍,稍有非分之想,便會受到詛咒。

戴上金箍的那一刻,那隻中年的猴子,不得不在現實面前認慫了。

金箍棒再棒,也打不破自己頭頂的咒語。

大話西遊-周星馳

大話西遊-周星馳

中年的人生,遠遠沒有想象中那麼自由自在,天馬行空。

規則易守,潛規則難防。

孫悟空一路降魔伏怪,真正打死的妖精有幾個呢?

數一數,也沒幾個吧。

就像網上段子中所說的那樣,沒後台的妖精被打死了,有後台的都被接走了。

鯉魚精的後台是觀音菩薩,畫眉大王的後台是彌勒佛,金翅大鵬鳥呢,它已經把師徒四人放到籠子上開蒸了,按說罪不可赦了吧?

可是依舊無罪釋放,因為這鳥是如來佛祖的娘舅......

有位好友,在單位,是白領、骨幹、精英的那種。

這位好友有一天吐槽,如果可以選,她倒想做那種純粹的妖精,人前輕輕鬆鬆百嬌千媚,就算被生活打回了原形,也有主人來撐腰。

哪裡像現在凡事要憑一己之力,還要顧及九曲十八彎的人際關係,前面危機重重,後面沒有依靠,真心累。

人到中年,職場沉浮,人人都是悟空。

一方面拿出實幹硬幹來,一方面,還要小心謹慎八面玲瓏,成年人講究不看僧面看佛面,金箍棒明着落在誰身上,實際落在誰臉上,落下來應該什麼力度,三思而後行啊。

累啊,真心累。

動漫版孫悟空

動漫版孫悟空

一位女子,在孩子參加完高考後,準備和她的老公鬧離婚。

她說,這麼多年,我過得不像一個女人,完全像只抓耳撓腮的猴子。

孩子自己帶,房貸自己還,工作不能丟,家務不能落,他的老公,有錢了在外漂着玩兒,沒錢了回家沖她要,還要的那麼理直氣壯,你是我老婆!

我特麼就是女版的孫悟空,拿着根棍子,上跳下竄,手腳不閒,過日子像打仗......

累就累吧,苦也認了,可老公還挑事,明里暗裡把我和他的初戀比,說我沒有女人味。

奶奶的!你個好吃懶做的呆子,吃着我的喝着我的,還想着高老莊的,我憑什麼給一頭豬當老婆?

女子說,這麼多年,自己哭過無數次,可是,當着他的面卻落不下淚來。

你說,我得對他有多死心啊,在他面前,連淚都擠不出來。

【西遊記】原著中,唐僧、沙僧、八戒,多多少少都有點個人感情生活。

獨獨孫悟空一片空白。

在後來各種改編的影視劇中,雖然給孫悟空加了情感戲碼,但也是悲涼結局。

為什麼孫悟空沒有感情戲份呢?

很簡單,這一路九九八十一難,幾乎全靠他自己在單打獨鬥,給他一段風花雪月,他能接的住麼?

當一個成年人說自己是孫悟空時,不是在夸自己勇敢有本事。

她/他的心中,一定孤苦至極吧。

日版西遊記孫悟空

日版西遊記孫悟空

有位哥們,在私企工作,一次,領導讓他加班。

他義正言辭的說,上班是必須的,值班是應該的,但加班,我做不到。

領導說,滾。

於是,他滾着去加班了。

中年人,在生活的洪流中,你不認慫,行嗎?

頭上的箍摘不掉,你就要學會夾着尾巴做人,用自己的隱忍無奈,換取家人富足安穩。

孫悟空,一路西天取經,保着磨磨唧唧的師傅,帶着好吃好色的豬隊友,防着來頭很大的各路妖精,心裡難道不憋屈?

難道沒想過一走了之?

可是,孫悟空有得選嗎?

要麼一路向西,要麼回到五指山下,那個夢中的花果山,那個自由自在的美猴王,不過是一個天真夢想吧?

生活之苦,中年人無法避讓,你若不肯撐起風雨,就有更猛的風雨等着你。

有些夢,想想就行了,中年人最終都得負重前行。

每個中年人,內心都藏着一個別人不知道的自己,他無時無刻不在和另一個自己在辯論,在鬥爭,在廝殺......

【西遊記】第五十七回,真假美猴王大戰。

結局是孫悟空一棒子打死了六耳獼猴,可是,裡面的情節在中年人看來細思極恐。

憑什麼說是真的悟空打死了假的悟空?

那個自己拿鐵棒一棒子擊碎的,會不會才是真正的自己呢?

真正的孫悟空

真正的孫悟空

有人說,中年就是一部【西遊記】,悟空的壓力,八戒的身材,老沙的髮型,唐僧的磨嘰,關鍵是,離西天還越來越近。

壓力無法躲避,身材髮型可以忽略不計,最關鍵的,這離西天的距離,一定要重視了。

無論如何,健康,才是硬道理。

人到中年,已經習慣掩藏起自己生活的不易。

可是,你醒來的那一刻,卻無法欺騙自己,有多少人,睜開眼後,最先醒來的是一陣心痛呢?

一位失婚的女性這樣描述她的清晨,她說,我每天要逼着自己起床,逼着自己洗漱,逼着自己坐到梳妝檯前,畫一個濃一些的眼妝,來掩飾我的悲傷......

什麼樣的人有本事?

在我看來,哭着吃飯的男人,和哭完後化妝的女人。

即便心中人仰馬翻,也要裝出一臉盛世安寧。

裝習慣了,也就成真的了。

生活哪會那麼容易呢,拿着手機到人流密集的地方拍一下,放大了,你總會看到,世界上到處是奔波勞累的人。

日子總會苦一陣子的,不要害怕,慢慢走吧,總有一天會走到天涯。

敢問路在何方,路在腳下。

文 | 丁暖
鄉村女教師的公號,不油膩,不容易。
個人微信:dingnuandenuan

本文轉載自微信公眾號『暖觀點 』(ID:nuanguandian),不代表瞭望智庫觀點。

李鳳山 發表於 2025-7-23 02: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悟空之"慫":一個中年視角下的精神覺醒

世人常言"年少只知猴王勇,中年方懂悟空慫",此語道破了【西遊記】閱讀體驗隨年齡增長而發生的深刻轉變。細究之,所謂"慫"非真怯懦,實乃歷經滄桑後的精神自覺與生存智慧。

悟空之"慫"首先體現在對規則的認知轉變上。大鬧天宮時的齊天大聖,乃是莊子所謂"獨與天地精神往來"的逍遙狀態,此乃少年心性之投射。及至五指山下五百年,恰似人生中年危機,昔日"與天齊平"的夢想遭遇現實壁壘。戴金箍、護唐僧,表面看是屈服,實則完成了從自然人到社會人的轉變。孔子曰"四十而不惑",悟空之"慫"正是對天地秩序的重新認知,對自我局限的清醒覺知。

其次,悟空降妖時的"區別對待"更顯深意。明代思想家李贄曾評點【西遊記】"借妖魔說人事",那些有後台的妖魔得以存活,恰似【韓非子·孤憤】所言"法術之士"在現實政治中的處境。悟空並非無力除妖,而是逐漸通曉"勢"與"理"的辯證關係。這種"慫"實為對複雜世事的通透理解,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的道家智慧。

更深層觀之,取經路上的悟空展現出了驚人的成長性。從"我即天地"到"護法取經",從逞兇鬥狠到智取巧奪,這種轉變印證了王陽明"知行合一"的修為路徑。金箍棒打不破的不僅是頭頂咒語,更是人生必然要面對的種種限制。悟空的偉大,正在於他既保持了本真性情,又在磨礪中獲得了精神超越。

【周易】有云:"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悟空之"慫"實為中華文化中"外圓內方"處世之道的生動體現。中年讀西遊,當見悟空之"慫"非真慫,乃是歷經千帆後的從容,是破除我執後的通達,更是中國文化"極高明而道中庸"的生命智慧。此般覺悟,恰是86版【西遊記】歷經歲月洗禮仍熠熠生輝的根本原因。
狐狸糊塗 發表於 2025-7-28 03:53 | 顯示全部樓層
從"鬥戰勝佛"到"悟空":論【西遊記】中英雄主義的消解與重構

世人常言"年少只知猴王勇,中年方懂悟空慫",此語道破了【西遊記】閱讀體驗隨年齡增長而產生的深刻變化。86版電視劇塑造的孫悟空形象,在童年視角下是戰無不勝的蓋世英雄,而中年回望,卻讀出了英雄光環下的無奈與妥協。這種認知轉變,實則反映了中國文化中英雄敘事的複雜面相。

孫悟空的生命軌跡呈現出明顯的階段性特徵。從仙石迸裂到稱霸花果山,從大鬧天宮到五行山下,其早期形象確實符合傳統英雄"勇"的特質。明代思想家李贄在【焚書】中評點孫悟空"天生聖人,不受羈束",正是對其反抗精神的禮讚。但值得注意的是,這種反抗終究未能突破如來的掌心——中國傳統文化中的英雄主義,從來不是西方式的個人主義勝利,而是最終要回歸集體秩序的框架。

取經路上的孫悟空,經歷着從"妖仙"到"行者"的身份轉變。金箍的象徵意義極為深刻:它既是約束,也是認證。戴金箍者方得進入取經隊伍,這正是中國文化中"成人"與"成仁"的辯證關係。清代評點家張書紳在【新說西遊記】中指出:"悟空之悟,非頓悟也,乃漸修之功。"五百年的鎮壓不是終點,而是另一種修煉的開始。中年讀者所感知的"慫",實則是英雄主義在現實規則中的調適與轉化。

西天路上的降妖除魔,更暗含中國式處世智慧。孫悟空棒下亡魂多為無背景之妖,此非編劇臆造,實乃明代社會的真實投射。吳承恩生活在嘉靖、萬曆年間,官場腐敗,權貴橫行,這些社會現實自然流入筆端。當代學者指出,【西遊記】中"有背景的妖怪都被接走"這一現象,反映了傳統社會中權力網絡的無所不在。中年讀者對此的會心苦笑,正是對現實規則的苦澀體認。

值得玩味的是,最終獲得"鬥戰勝佛"封號的孫悟空,既未完全放棄反抗精神,又成功融入了佛教體系。這種結局安排,展現了中國文化對英雄歸宿的獨特理解——最高的成就不是顛覆秩序,而是在認識秩序的前提下獲得超越。明代心學大師王陽明所言"在事上磨練",恰是孫悟空取經歷程的最佳註解。

從石猴到行者,從妖仙到佛陀,孫悟空的成長軌跡隱喻着每個中國人精神成熟的必經之路。所謂"中年方懂悟空慫",並非對英雄主義的否定,而是對傳統文化中"外圓內方"處世之道的領悟。在這個意義上,【西遊記】不僅是一部神話小說,更是一本中國式成人的精神指南,指引着在理想與現實間尋找平衡的智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