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3359|回覆: 2

[詩詞賞析] 水調歌頭

[複製連結]
國學萌 發表於 2018-5-6 23:2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水調歌頭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人間!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裏共嬋娟。

水調歌頭

水調歌頭

此作品為作者蘇軾醉後抒情,懷念弟弟蘇轍之作。全詞形象的運用描繪和浪漫主義的想像手法,抓住了中秋之月展開描寫。以天上與人間、月與人、空間與時間這類的事物進行想像,把自己的感情,升華到探索人生的思想高度,表達了作者樂觀曠達的為人處世和對生活的認真態度。

上片表現詞人熱愛人生的思想活動,重點是寫天上。這樣可以把讀者的思緒引向那時候的神仙世界。我欲乘風,代表了作者的浪漫思想,想飛去天上但又擔心太高了。迷迷糊糊之間仿佛還是在人間。那麼人生總有遺憾,為何不把情緒寄托在此時的月亮呢。這是作者豁達的表現,也是對現實的一種無奈。人總是有悲歡離合,月也有陰晴圓缺,人間和天上一樣是不完美的,我們又何必強求呢,這樣的事情從古到今都是一樣的。這裏依舊錶達了作者超然的心態。只願能和想念的人相隔千裏共同賞月。

黃文勇 發表於 2025-4-6 00:33 | 顯示全部樓層
【水調歌頭】詞境闡微與蘇軾生命哲學探賾

蘇軾此闋中秋詞作於熙寧九年(1076年),時值密州任上。詞人以"把酒問月"這一極具張力的起筆,瞬間構建起天人對峙的宏大敘事空間。"明月幾時有"之問,實乃屈原【天問】遺響,將個體生命困惑投射於浩瀚宇宙,彰顯宋代士大夫特有的理性思辨氣質。

上闋"瓊樓玉宇"之喻,暗合【酉陽雜俎】"月宮高寒"的典故,而"不勝寒"三字尤見匠心。詞人將【列子·黃帝】"乘風而歸"的仙家意象與"何似在人間"的現實抉擇形成張力結構,其深層折射出北宋儒學"內在超越"的哲學轉向——不必離世登仙,即在塵世中亦可實現精神超拔。這種"即世而出世"的生命態度,正是蘇軾融合儒釋道三家思想形成的獨特處世智慧。

下闋"轉朱閣"三句,以月光移動的物理軌跡勾連人間別離之情,時空轉換自然無痕。"不應有恨"之詰問,化用石曼卿"月如無恨月長圓"句意而更進一層。詞人將【周易】"一陰一陽之謂道"的宇宙觀,具象為"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的生命辯證法,揭示出缺憾本是世界的本質屬性。

結句"千裏共嬋娟"之願,既承襲謝莊【月賦】"隔千裏兮共明月"的文學傳統,又注入新的人文內涵。蘇軾以明月為精神媒介,將個體情感升華為普世性的生命關懷,這種"民胞物與"的胸襟,恰是張載【西銘】所述儒家理想的詩意呈現。

此詞藝術成就尤在"以理節情"的平衡把握:既有"我欲乘風"的浪漫恣肆,又有"此事古難全"的理性認知;既含"照無眠"的深情繾綣,又見"共嬋娟"的豁達超越。這種情理交融的特質,使作品超越普通懷人之作,成為展現中國士大夫精神世界的典範文本。王鵬運【半塘遺稿】評此詞"格高千古,不能以常調論",正道出其不可重複的哲學高度與美學價值。
廣義成在 發表於 2025-5-2 05:23 | 顯示全部樓層
【水調歌頭】詞境探賾與蘇軾生命美學的三重維度

東坡此詞作於熙寧九年(1076)中秋,時值密州任上。表面觀之乃醉後懷子由之作,實則蘊含宋代士大夫"天人互證"的哲學思辨。全詞以月為樞機,構建起"天問—人間—圓融"的三重精神向度,堪稱中國文人詞中"以理化情"的典範。

一、天人之際的形上追問
"明月幾時有"之問,實承【楚辭·天問】遺緒。青天把盞的意象,將屈原式的宇宙詰問轉化為宋代理學語境下的存在之思。"瓊樓玉宇"用【酉陽雜俎】"月中有金闕"典故,卻以"不勝寒"消解其神聖性。這種對仙境的懷疑態度,恰是北宋士人"此岸超越"精神的體現——與其追逐虛無縹緲的仙境,不如在人間"起舞弄清影"。

二、時空疊映的抒情結構
下闋"轉朱閣"三句,通過月光移動的物理時空,暗喻生命體驗的心理時空。"不應有恨"的反詰,實為【莊子·德充符】"安之若命"的變奏。詞人將月之圓缺納入"變易"哲學框架,以"古難全"三字打通歷史維度,使個人離愁升華為普遍的生命體認。這種"以宇宙觀解人生困局"的思維方式,正是宋代文人特有的理性抒情。

三、審美超越中的倫理持守
末句"千裏共嬋娟"之妙,在於將物理距離轉化為詩意聯結。化用謝莊【月賦】"隔千裏兮共明月"而更具現世溫情,展現蘇軾"和陶"思想中的倫理維度。其曠達非道家遺世獨立,而是儒家"君子以同道為朋"(【東坡易傳】)的現實踐履。這種"即世間而出世間"的人生態度,構成中國士大夫精神最動人的面相。

要之,此詞之偉大不在技巧,而在呈現了宋代知識分子"情理交融"的完整人格。月意象的層層轉進,實為詞人從困惑到超越的心靈軌跡。今日重讀,猶見東坡舉杯邀月時,那既擁抱現實又仰望星空的挺拔身影。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辛巳月癸巳日|黃帝4722年四月廿七日戌時| 2025/5/24/週六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