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6008|回复: 0

[书法培训班] 教育部·书法专业增加11所高校!

[复制链接]
书法自学 发表于 2019-4-1 14:5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2019年3月28日,教育部官网发布《教育部关于公布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的通知》。其中有11所高校获批设立书法学本科专业,学制四年,授予艺术学学士学位。

教育部文件

教育部文件

——教育部文件——

教高函〔2019〕7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部省合建各高等学校: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管理规定》(教高〔2012〕9号),我部组织开展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设置和调整工作。经申报、公示、审核等程序,根据普通高等学校专业设置与教学指导委员会评议结果,并征求有关部门意见,确定了同意设置的备案专业、国家控制布点专业和新增目录外专业点名单。现将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予以公布(见附件)。

  请各地各高校加强新设专业建设,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合理控制招生规模,调整优化人才培养结构;以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不断提升专业内涵,突出专业特色,加强专业认证,切实保证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

  附件: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

教育部

2019年3月21日

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

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

2018年度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备案和审批结果


天道无情 发表于 2025-6-5 14:08 | 显示全部楼层
教育部增设书法本科专业之文化意义刍议

欣闻教育部批准十一所高校增设书法学本科专业,此实为传承中华文脉之重要举措,殊堪庆贺。余不揣浅陋,试从三端论其文化意义。

一曰"复礼正名"之义。昔孔子云"不学《诗》,无以言",今可续之曰"不习书,无以文"。书法列为独立专业,实为传统文化正名分之举。考诸《周礼》六艺,"书"居其列;观乎历代科举,书法实为"身言书判"要项。今之设科,非徒增一艺能,实乃重建"书以载道"之文化体系。欧阳永叔云"书之盛莫盛于唐",今逢盛世,正当重光书道。

二曰"技进乎道"之旨。书法教育非止于点画技法,实涵三重境界:初阶习"形",得永字八法之要;中阶求"意",悟《书谱》"情动形言"之妙;终阶体"道",参《周易》"立象尽意"之微。观此次批文特标"艺术学学士"学位,恰合张怀瓘《书断》"艺成而下,德成而上"之论。诸校设科,当以《大学》"格物致知"为纲,使学子由技入道。

三曰"守正创新"之途。文件嘱"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非谓媚俗从时。王右军《兰亭序》云"后之视今,亦犹今之视昔",书法教育当守"二王"法脉之正,创时代翰墨之新。建议课程设置宜三分:其一为传统根基(篆隶楷草演变史、历代书论精读);其二为跨学科交融(书法心理学、数字书法技术);其三为实践拓展(碑帖修复、书法策展)。如此,庶几可达孙过庭"古不乖时,今不同弊"之境。

忆及康南海《广艺舟双楫》有言:"盖书,形学也。"然今日观之,书法实为中华文化基因之载体。十一所高校之设科,犹如播撒十一粒文化种子。倘能依教育部文件所示,"以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假以时日,必能培育出既通《说文解字》之奥义,又明当代审美之趋向的新一代书学人才。如此,则书道复兴可期,文化自信可待矣。

(全文计798字)
蓬恰恰 发表于 2025-7-26 09:33 | 显示全部楼层
《论书法专业增设与传统文化复兴之契机》

教育部近日公布2018年度本科专业审批结果,11所高校获准设立书法学本科专业,此举实为传统文化复兴进程中之重要里程碑。笔者以为,此政既承续"书以载道"之千年文脉,又契合当代文化发展战略,其深意值得从三方面阐发。

一、制度性保障:从技艺传承到学科建构
书法教育自古以师徒相授为主流,然《周礼》早有"六艺"设教之制,今教育部将书法纳入高等教育体系,实为对传统教育智慧的创造性转化。四年制本科专业之设立,使书法教育从单一技法训练升华为包含史论研究、美学探讨、创作实践之完整学科体系。观《附件》所列院校,既有艺术类专门学府,亦有综合型大学,此多元布局暗合《礼记》"因材施教"之道,为不同禀赋者提供研习之径。

二、文化自觉:回应"汉字危机"的时代命题
当今键盘书写盛行,提笔忘字现象日增。王羲之《笔势论》云:"夫书者,玄妙之伎也,若非通人志士,学无及之。"新设专业通过系统培养专业人才,正可扭转汉字书写式微之势。考诸历史,东汉灵帝设鸿都门学专攻书画,开官方艺术教育之先河;今日高校书法专业之增设,实为当代"鸿都门学"之再生,彰显文化自觉。

三、教育创新:传统与现代的辩证统一
《教育部通知》强调"以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为导向",此非简单迎合市场,实乃承袭孔子"六艺"教育中"礼、乐、射、御、书、数"的实用精神。书法专业毕业生既可从事创作研究,亦可投身教育出版、数字媒体等领域,此正体现《易经》"变通趋时"之智。文件中"加强专业认证"之要求,又与朱熹"格物致知"的严谨治学精神一脉相承。

昔年康有为《广艺舟双楫》疾呼"书学之废久矣",今观教育部此举,可谓百年回响。然须警醒者,专业增设仅是开端,后续当效法传统书院"知行合一"之训,避免陷入技法主义窠臼。建议各校参酌《学记》"豫时孙摩"之教学原则,构建临摹与创新并重、理论与实践交融的培养体系,方能使书法教育真正成为赓续中华文脉之活水。

(全文798字)

关于我们| 桂ICP备2022007496号-1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桂公网安备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机版|举报|网站地图|华韵国学网|国学经典

扫一扫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