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民間國學推行紀錄】瀋陽民間國學教育初現效果摘要:近年來,社會對國學的關注已成爲一種潮流。『國學熱』被學者認爲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回歸和認同』。在經典教育還未被列入正規教育體系的背景下,社會各界已經開始探索一條更科學、更合理、更符合現代化的國學教育之路。 1 @ e6 b$ J5 X- k0 {0 z: Q
近日,瀋陽一家民間教育機構涉足國學教育,頗爲引人關注。2 s4 }9 r8 t& ?; s1 I* F
記者調查發現,不論是學校園裡,還是在民間誦讀經典的琅琅書聲中,青少年、兒童一邊在『讀千古文』,一邊在『提升人文修養』,傳統文化中的精髓正在他們心中生根。
a) m2 e0 s n! X/ h) K 沈城出現國學"補課班"
: F% t9 d2 r8 Z/ b6 u 目前,隨著人們對傳統文化的關注度逐漸升溫,一些中小學開展了傳統文化導讀、國學經典誦讀等國學教育活動。在國學教育走進校園的今天,一些民間辦學機構也涉足國學教育,在課餘時間給青少年兒童"補"起了國學課。
u. f( C5 I+ s, U' | "弟子規,聖人訓。首孝悌,次謹信。泛愛眾,而親仁。有餘力,則學文。"
3 ^% N6 ~, N+ J 6月13日晚6時,瀋陽市鐵西區興工街一間小教室里傳來了琅琅的讀書聲。一名教師模樣的男子正在領著8名學生誦讀,同時一起聽課的還有孩子的家長們。/ X/ `3 q0 O" h! O
講課者郭慶斌,是瀋陽市一家"經典導讀教育中心"的"國文導師"。這家民辦教育機構的業務之一就是對少年兒童進行國學教育。
1 ]/ Y. p' V! G5 r6 ^ 郭慶斌介紹,"教育中心"目前在瀋陽已經辦起11個教學點,每個點都教授【論語】、【大學】、【中庸】、【弟子規】等傳統經典。2 R+ b0 g/ I) L' z, m8 k+ a6 q
"我們給孩子上國學課的目的,不是讓他們死記硬背傳統典籍中的詞句,而是試圖通過深入淺出的講解,讓他們領會傳統文化道德中蘊含的做人的道理。"面對記者,郭慶斌遞過自己的名片,上面寫著:"傳承中華美德,培養民族精神。"他說,通過國學教育這個載體,有助於弘揚國學,培養兒童的古典文化底蘊和優雅情懷。9 g5 E7 t: O/ R/ o/ c8 x9 i
"現代人太功利,缺乏國學根基。我一方面想讓孩子了解國學,同時要培養他的道德觀,讓他有胸襟、有禮貌。"一位把孩子送往"教育中心"讀書的高女士說。! l) M% L. n! u: b3 e
一位家長說:"我小時候失去了讀傳統經典的機會,今天我要和自己的孩子一起學習補回來。讀那些古書,感覺就像和睿智的古人在交流,是一件很快樂的事。" 5 \- G) }; u& E. N8 I+ p% ^# e
郭慶斌告訴記者,讓家長和孩子一起"補"國學課,有利於改變家長教育子女的習慣,讓家長和孩子共同在傳統國學教育的薰陶中"開闊心胸",接受"人格教育"。
; F- C+ F1 Q$ N# r$ t* D 據了解,目前"教育中心"像郭慶斌這樣的國學教師有三名。
! R/ e7 W" S& `4 {1 I) ` 國學教育:從學校課堂到民間陣地1 N+ z. E& j0 q
無獨有偶。就在瀋陽這家"經典導讀教育中心"悄然興辦時,大連市的楊女士也準備開設"私塾"進行國學教育。7 b1 D, ^4 S$ l5 y* b" j
"我們打算對孩子主要進行蒙學教育,讓他們誦讀古代典籍,增強記憶。"6月13日,楊女士通過電話告訴記者。' [; w& t# Y9 R ]1 \( r
據了解,大連這家即將開班的國學"私塾"主要針對4-6歲年齡段的兒童進行國學教育,穿插教授【論語】、【大學】、【中庸】等課程。"我們注重的是對孩子行爲、操守上的影響。根據不同年齡層設置不同的教學方式。"楊女士介紹,孩子在了解古代文化常識外,老師還要帶他們作古代的遊戲,讓孩子感到學習的樂趣。0 v7 N2 T, H% N/ w6 _/ G( q% F8 x
從更廣闊的範圍來考察,記者了解到,在我國大陸地區逐漸興起的國學教育,已經走過近十年曆程。
& x# M+ v, b, r1 p" H 1995年,趙朴初、冰心、曹禺、夏衍、啟功等九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在當時的全國政協會議上遞交提案,呼籲建立幼年古典學校。; E* C( {. I9 q/ n! h2 Q
呼籲引起了當時的國家教委的重視。1998年,進行經典教育的北京聖陶實驗學校正式成立。
! [! s& `7 _4 l6 J2 d6 H 與此同時,一些有識之士發起了經典誦讀活動,重在對全民進行經典文化教育的普及。
. u- {' e2 t7 [8 A 十年磨一劍。有關人士樂觀地得出結論:經典教育的黃金時代正在到來。 / U* C9 t) L3 X8 y# h
千年詩書,從兒童讀起。數年之中,我國大陸有數百萬兒童參與了經典誦讀活動。. O3 C6 R$ H0 c" Z
近年來,國學教育也走進了中小學的課堂。我省的瀋陽、大連、鞍山等地對此進行了積極的探索。以瀋陽爲例,從2005年9月起,瀋陽市皇姑區教育局正式倡導區內各個中小學開展國學教育,讓【論語】、【道德經】等國學經典著作走進課堂。
& D* Z, j& c- u6 l! U 雖然目前國學進學校尚處於嘗試階段。但據了解,國學教育已經贏得學生、家長、老師的三方認可。他們認爲:"國學教育讓學生們終生受益。"
4 ~6 S$ y8 m$ Z7 e- b 傳統文化不應該被遺忘' v6 L0 W* Z4 U; @0 p. e
"我國文化之悠久及其在世界文化史上罕有其匹的連續性,形成一條從未枯竭、從未中斷的長河,但時至今日,這條長河卻在某些方面面臨中斷的危險。不可諱言,目前我們一代人的古典學科基礎已遠不如上一代人之深厚,繼我們而起的青年一代則更無起碼的古典基礎可言,多數人甚至對古代文學、歷史、哲學的典籍連看也看不懂了。"1995年,趙朴初、冰心等人大聲疾呼:"如果不及時採取措施,任此文化遺產(指國學經典)在下一代消失,我們將成爲歷史罪人、民族罪人。"3 m% G* w9 i4 J3 [0 E, s
"如今,在現實生活中,侃侃而談的青少年不知道屈原、司馬遷爲何許人的大有人在,說著流利外語卻看不懂簡單的文言文者屢見不鮮。"6月14日,全國政協委員馮世良面對記者痛心疾首:"我們不能培養數典忘祖的一代!"在今年2月,61歲的他向全國政協提提案,建議"中小學生開設國學課",用國學滋養學生。
8 E9 ]# q8 |9 M8 A 馮世良委員說,中國作爲歷史悠久的文明古國,民族血脈之所以綿延至今從未間斷,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功不可沒。然而,現在我們的傳統文化狀況卻非常令人憂慮,"一些大學生可以和外國友人用流利的英語進行交談,但當對方問及中國歷史文化時卻啞口無言"。- e. m5 l* A7 [6 d! L) A$ z# f1 U
"在世界享有盛譽的中國傳統文化居然被現在的青少年遺忘,這是一件多麼痛心的事!"說到這裡,馮世良給記者講起了他上小學的情景:那時候,在誦讀經典的過程中,他記住了"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知道了不斷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理解了同學之間應該互相關愛;吟誦"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領會了光陰的寶貴。他說,在學習傳統文化的過程中,同時接受道德教育,何樂而不爲?
* |/ B' _6 g: I 鞍山市鐵東區東長甸小學的大隊輔導員李雪冰老師告訴記者,不能忽視對孩子傳統文化的教育。她說,身處信息技術高度發展的社會中的我們,卻往往忽略了對祖國文化的汲取:孩子們喜歡看的是國外的動畫片,喜歡說的是"蠟筆小新"式的話;喜歡吃的是洋快餐......生活中太多太多的片斷,都讓我們感到國人人文知識的匱乏、道德修養的低下。
) J* h+ E6 m* O8 a8 T6 ^ 她認爲,學校從學生入手,從孩子抓起,讓他們誦讀中華經典,可以讓他們更多地吸收傳統文化中博大厚重的精華,提升道德修養。7 u c" [' Q3 Q& F6 ?6 E$ l6 X
"ABC代替不了【三字經】。"馮世良委員說,面對中華傳統的經典文化,國人並不缺乏文化自覺性,也不是對國學的認知度差,而是因沒有機會接觸與學習,沒有有效地引導和教育,最終造成對傳統經典文化的認同不夠,甚至出現排斥國學的極端行爲。他認爲,用國學吸引學生,感動學生,滋養學生勢在必行。' [6 Z2 j6 K4 M
經典在校園中生根
* W |% J4 S% I+ g2 o 每天早晨,鞍山市東長甸小學的校園裡都會響起誦讀經典的聲音。課間休息時間,學生們也都接受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洗禮。
" X+ g( z z- @" U 在瀋陽市皇姑區岐山一校,學生們每天一走進校園,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主樓門前的大型電子顯示屏打出的當天各年段的國學內容:一二年級的【三字經】,三年級的【弟子規】,四年級的【千字文】,五六年級的【論語】。從進校園起,每天的國學教育就這樣開始了。再加上走廊、班級宣傳欄等處的經典語句,國學內容伴著學生上課、下課,陶冶、感染著他們。2 O1 N* a Q$ }0 R
近幾年來,社會各界的有識之士在積極地推進國學重進課堂的工作,傳統文化正在走進孩子們的心靈。/ O$ H- j; n' K+ b) J" A' f
據介紹,東長甸小學從2002年9月設置校本課程開始,就開展了"與經典爲伴,以聖賢爲友"的中華經典誦讀特色教育活動。根據年齡的差異安排誦讀內容,低年級使用校本教材,並選用【弟子規】、【論語】、【老子】、【大學】等經典,進行中華傳統美德的養成教育;高年級通過誦讀進行反思,使其在誦讀中有一個自我完善的教育。在這所學校,學生不僅要去讀經典,好要去畫經典、說經典、談經典、理解經典。學校通過誦讀傳統經典結合"自己寫歌,傳唱民族精神"、"讀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等主題活動,學生們自創歌詞、譜曲吟誦、修身做人。: Y, `5 m- p7 b! s# T: i
在東長甸小學,學校選擇了傳統文化中對現代教育有著深刻影響的傳統經典段落、詞句,製作成宣傳板陳列放在走廊;設置了古詩鈴,讓"朝辭白帝彩雲間,千里江陵一日還"的詩句和鈴聲結合在一起在校園迴響;師生共同書寫經典,讓漂亮的方格字出現在學生的作業中、教師的教案里。2 x0 A9 u8 ]) D. _% _& O8 p
岐山一校則開展了"揚經典誦讀之風,蘊岐一古樸之美"的國學教育活動,學校教師和學生一道學習、領悟、應用、傳承國學經典。 6 E( a' U( M5 P. t
爲了讓國學教育深入進行,岐山一校成立了國學教育領導小組,又設立了國學教材開發部。每個班的教室里都配備了多媒體,利用現代化的教學設備爲國學教育提供方便。有特長的老師負責開發教材,他們利用業餘時間將【三字經】、【弟子規】、【千字文】、【論語】等製成課件,存放到學校的校園網上,課件上不僅有原文,而且配有音樂和圖片,還有解釋及相關的典故等,聲形並茂吸引學生。
' o% f1 h5 D' B2 T' u# d' v 在岐山一校,每天早自習的十分鐘和每周一節的校本課的時間是誦讀經典時間。爲了激發學生學習的樂趣,他們堅持"只獎勵,不強求"、"只表揚,不批評"的原則,用"看誰讀得准,背得熟,記得牢"爲比賽標準,分組比賽,比賽後給學生加"笑臉"等方式,激發學生誦讀、熟讀、直到背誦的濃濃興致。讓學生在沒有壓力的前提下,自然誦讀,從中獲得背誦的樂趣和成就感。" z$ q- `! } e3 k6 U: o( s
爲提高學生審美情趣,岐山一校還開闢了國學欣賞課、國學交流課,讓學生不僅會背經典國學內容,還會背自己掌握的詩文,使這經典國學的韻味在每名學生心中蕩漾。學校還定期進行擂台賽,用學過的經典國學,激發學生的興趣。
9 A, e$ U& s" Z7 s+ _6 J 爲使國學教育深入人心,他們把國學課的表現納入考評內容,提高教師實施的自覺性和主動性,進而激發教師的創造性,使國學課上得更有活力、更有質量。
/ P1 |5 f1 n: Q9 ? 潛移默化中,傳統經典正在校園中生根。$ }* z j5 W* S, m7 u# V+ c
潤物細無聲
0 r8 q! t9 F, @1 E% X4 n; L 在誦讀經典、接受國學教育的過程中,有的孩子又像過去幾代人那樣,捧著【三字經】和『四書五經』讀了起來。這些孩子不僅懂得"君子弛其親之過,而敬其美"的道理,而且也自然而然在生活當中應用起來。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實踐告訴我們,讓學生"同經典相伴,與聖賢同行"的國學教育,對學生陶冶性情,涵養氣質,增進國學能力的確起到了奠基之功效。
. f" A1 S2 o. O# {; E" p: F 已經從事近三年國學教育的郭慶斌認爲,4歲至13歲這一階段的兒童理解能力薄弱,依賴父母之處尚多,心性純淨,正是一生當中記憶力最強的階段,"這期間,讓孩子學習國學,可以充分發揮其記憶力的特長,並趁他心性純淨時,讓他耳濡目染於先賢光明正大的智慧思想之中。畢竟,國學的價值能幫助他克服人生的逆境難題。而長期的古文學習,可以養成他閱讀古文的能力,並開闊他的心胸,端正他的品行。"
5 ? R1 U$ ?! Q F0 W3 ?" g8 O 岐山一校教導處的王老師告訴記者,學生可以在國學薰陶中獲得最早的啟蒙,學會如何對待父母和師長。這將有助於推動社會的和諧和文明的進步。在實踐中,他們利用家長會,聯繫信進行宣傳,通報信息,交換看法,使家長與學校配合,讓家長對國學教育的意義有新理解,對學校的安排有新了解。學生回家津津有味地背誦,引起家長的關注,讓家長欣賞的同時,創造了家庭國學教育的氣氛。有的家長反映,"國學的內容對孩子做人,做善良的人大有好處","國學課讓孩子變得有禮貌了,對老人也比過去尊重了"。
" H# X \1 E' c2 ] 王老師說,孩子們從小誦讀經典,耳濡目染,必將受益終身;通過背誦經典大大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提高注意力,表達能力得到提高,心地向善更令人欣喜。"讀千古美文,提升人文修養"的確是國學教育的優勢所在。" ~% w: g4 {3 d* {9 W- g
體會"德"的力量
' Y( d$ h+ F3 ? c0 l( }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是國學經典【論語】中的一句話。這句話告訴我做人的基本道理:自己不願意去做,就不要勉強別人。"岐山一校六年五班的張楚薇說:『古代經典中有好多類似的語句,蘊含著豐富的人生哲理,教育後人誠實、謙虛、善良,如果我們能做到古人所說的那樣,懂得禮儀,我們的國家、社會一定會變得更安定、和諧。』4 i2 b4 }2 \% `. u" n+ W
和張楚薇同一學校的三年級學生毛清震最大的感悟是,"【弟子規】伴我成長"。他告訴記者:"''長者先,幼者後''我讓清楚地意識到應該禮讓年長者,在公共汽車上,我會把座位讓給老人。''凡出言,信爲先''讓我牢記,要說實話,講求信用。"
1 z+ m- I+ i, K+ d" n, C. @ "國學給了我一雙智慧的眼睛,使我懂得了如何待人接物。在國學的薰陶下,提高了我的文學修養,加強了言語的簡練性和嚴密性。"二年級學生李晟銘說。, M! w' o2 j. }5 B
的確,古代傳統經典這一祖先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不僅鑄造了文明古國的民族魂,而且持久而深遠地影響著學習經典的少年兒童,讓他們受益匪淺。
- F/ u, v6 K: h3 J- ?* \0 x "經典文化的洗禮,使學生在潛移默化中受到薰陶。"李雪冰告訴記者,通過國學特色教育,使得學生在"父母呼、應勿緩"的句子中懂得了如何去尊敬長輩;在"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的句子中懂得了怎麼去對待學習;在"上善若水"的篇章中學會了寬容對待別人。她認爲,古詩文不僅能提供文學滋養,而且融會在詩文中的智慧、風骨、胸懷和操守都將成爲青少年建立人生信念的重要資源。
: n0 s. q% t0 j% g5 i- c6 [5 ~ 中小學可開國學課0 ?% W6 W Y& h; q: m3 Y% K
全國政協委員馮世良認爲,國學教育對於提高一個人的人文素質有莫大的幫助,童年和青少年階段是學習國學的最佳時段。他提議中小學校應該開設國學課。# B& X, Z$ ?2 y6 T; f9 e
他認爲,教育部門可以通過試點的形式,編制統一的國學教材,使國學教育課本系統化、通俗化、基礎化,讓一部分中小學校開展國學教育課,然後再根據實際情況,全面推廣國學課程。
7 L0 ~& I6 P# i3 m4 N 目前,民間國學教育呈現出自發的狀態。馮世良認爲,開辦國學館、書院和私塾等等,都是以民間的方式傳播傳統文化,有關部門應當從政策上給予那些民間傳播國學者以一定的扶持。1 R0 D: j( K# q( O+ F0 k
國學教育不是復古$ T) M4 J7 _% J( V6 F
"進行國學教育,絕不是復古。我國古代文化典籍中蘊藏著豐富的人生哲理和人們行爲處事的道德標準,我們想用傳統文化中的精髓來''童蒙養正'',給孩子們鋪墊下一生的道德基礎。"針對有人認爲國學教育是用古人的東西束縛孩子、是復古的說法,推崇國學者如是說。
: G( ^0 i$ d+ x/ u/ E r, E& e 有關人士告訴記者,"國學熱"有其積極的意義,它反映了大多數社會民眾的一種嚮往和渴望,是目前階段中國社會發展中的一種共同共通的心理氛圍的反映。
( ~8 C! E8 c# y4 t+ F U 還有學者指出,思想根源也是國學興起的原因,國學是中國傳統文化的主流文化,它必然會引起國人的重視。- P2 M3 O1 H R; d1 B
不斷升溫的"國學熱"
2 k; f [1 J; _( [- k9 ?3 d: ^( L/ B ——從2002年底哈爾濱市出現第一所國學啟蒙館,至今哈爾濱市已有十多家國學啟蒙館(班),多家幼兒園、中小學開設了業餘的國學課。越來越多的家長主動送孩子學國學,國學啟蒙熱正在不斷升溫。5 f- M- q2 `' c4 E* M/ R! ?' |9 K
——一臉稚氣的孩子們穿著古香古色的唐裝,在石碑林立、古樹參天的孔廟裡上著國學啟蒙課。在老師的帶領下用稚嫩的聲音整齊誦讀【弟子規】、【論語】等傳統開蒙教材的優秀段落,伴著輕快活潑的音樂吟唱著【清明】、【春曉】詩句,用心學習拓碑、敲擊編磬演奏音樂等傳統文化課程。被譽爲京城首個國學啟蒙班的"安定門國學館"開館兩年半來,一直受到京城和各地家長的熱捧。
- \4 V0 U5 R' U6 T. i ——中國人民大學國學院(2005年10月)16日舉行開學典禮暨揭牌儀式,58名學生成爲國學院首批學生。% r' [4 R$ G7 G0 `, f
——2005年10月29日,蘇州"菊齋私塾"正式開課,私塾教學內容主要是經學、韻文、古樂、書畫、茶道等,目的則在於弘揚國學,培養兒童的古典文化底蘊和優雅情懷。 , l- n0 w% K5 k
以上這些文字,都是記者摘自各地媒體的報導。有關人士指出,這是近年來在中國興起的"接續文脈,重振國學"的縮影。 在國內各地,"古文鑑賞"、"中國傳統文化"、"國學精粹講壇"等類似講座,已逐漸形成一股熱浪。
$ E& y, C/ S+ c5 q* o 有學者指出,"國學熱的興起是一種必然,這是隨著中國國力的增強,對中國文化的一種回歸。" 本報記者 侯永鋒 (遼寧日報)
% q8 e6 A r& l& i+ U" u. V9 a+ m# |( y8 g Y r) y1 F& n
【民間國學推行紀錄】瀋陽民間國學教育初現效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