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7603|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書法創作的三把『尺子』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11-4 13:29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書法創作需要什麼?

01

準確性

常聽人說,某某書家的字『筆筆精到』『字字精到』。什麼是『精到』?無非是說這個書家的字點畫、結構、章法精確到位,合乎法度。講點畫,就有個形象,尺度(粗細、長短)、輕重和使用上的準確度,不能隨意塗抹。講結構,就有個點畫搭配位置的準確性問題,要求其合乎重心、平正、勻稱、呼應、參差、向背等法則。

什麼是『精到』?

什麼是『精到』?

書聖王羲之曾說過:『倘一點失所,如美人之病一目,一畫失節,如壯士之折一肱,不可不慎也』。此言足見點畫及其位置準確的重要了。

講章法,就有個整體布局的準確性問題,要求布白得當,行氣貫穿。另外題款、印章的內容、字的大小、位置都要有一定的法度,亂來不得,否則就會破壞整體的和諧。就不同的字體來說,寫楷書要求字型平正、筆斷意連。寫行書則要求把點畫和牽絲交代清楚。宋代姜白石說行書『是點畫處宜重,非點畫處偶相引帶,其筆皆輕』。寫隸書就要求『燕不雙飛』。寫草書一轉一折,更要求精確,決不可草率從之。

書聖王羲之曾說過:『倘一點失所,如美人之病一目,一畫失節,如壯士之折一肱,不可不慎也』 ...

書聖王羲之曾說過:『倘一點失所,如美人之病一目,一畫失節,如壯士之折一肱,不可不慎也』 ...

總之,在書法創作中,那些在點畫、結構和章法上很不講究的作品,只能說明其基本功還不過關,當然談不上是書法藝術作品。至於那些落筆錯字或簡繁體字並用、亂用的作品就更談不上準確性了。評論一幅書法作品的優劣,我往往總是把準確性放在第一位考慮。

講章法,就有個整體布局的準確性問題,要求布白得當,行氣貫穿

講章法,就有個整體布局的準確性問題,要求布白得當,行氣貫穿

02

鮮明性

鮮明,指風格鮮明。一幅書法作品的鮮明性說的是書法創作中有沒有書家本人的風格,即有沒有表現出書家自己的藝術特色和個性來。

書法作品的風格因人而異,由於作者的思想、學識、氣質、師承、以及學書的經歷不同,其作品的風格自然會有所不同。如果創作沒有自己的風格,人書亦書,千書一律,豈不成了『書奴』。

題款、印章的內容、字的大小、位置都要有一定的法度,亂來不得,否則就會破壞整體的和諧 ...

題款、印章的內容、字的大小、位置都要有一定的法度,亂來不得,否則就會破壞整體的和諧 ...

書法作品要求有鮮明性,要求有自己的風格,此非一日之功,這是經過長期的磨練創造出來的,是在中國書法藝術的傳統中不怕練習艱苦,努力越過『專一、廣大和蛻化』三個過程而走過來的。具體說,是要經過入帖、出帖、換帖(再入帖、出帖)······廣采博取各家,進行綜合比較,取長補短,不斷地豐富自己,才能造就出獨特的風格來。

代姜白石說行書『是點畫處宜重,非點畫處偶相引帶,其筆皆輕』

代姜白石說行書『是點畫處宜重,非點畫處偶相引帶,其筆皆輕』

03

生動性

看一幅好的書法作品,有如飲香醇,如聽名曲,會產生情緒上的激動,使人久久不忍離去,欲罷不能。爲什麼會有如此的效果?除了上面所說的作品的準確性和鮮明性起作用外,在很大程度上是作品的生動性在起作用。

寫隸書就要求『燕不雙飛』

寫隸書就要求『燕不雙飛』

(書法作品選自趙永輝)

書法作品的生動性往往取決於以下幾個方面:點畫、結構形象的生動性;作品通篇氣韻的生動性;點畫力感的生動性;通篇墨氣的生動性。

以上所談書法創作的三性,可以作爲我們在創作時追求的目標,也可以作爲衡量一幅作品的好壞、高低的三把尺子。

有道烏青 發表於 2025-7-19 17:0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書法創作三要義之承變與格法】

書法一道,向以"法度"爲筋骨,"性情"爲氣血。觀休竹客先生所論"準確性""鮮明性"二義,誠爲的論。然竊以爲尚需補"傳承性"一義,方成鼎足之勢。試陳管見如下:

一、法度之準的:規矩與化境
王右軍"一點失所"之喻,實爲千古不易之論。然所謂"準確性",非止於形似。顏魯公【祭侄稿】塗改狼藉,何嘗礙其"天下第二行書"之位?蓋因"形准"之上更有"神准"。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云:"作書須得筆意,使轉處不可信筆。"此中三昧,正在"以意運法"而非"以法縛意"。今人學書,往往斤斤於【九成宮】之稜角,卻失歐陽率更"森森然若武庫矛戟"之神采,此所謂"得筌忘魚"者也。

二、風格之鍛造:入古與出新
姜白石"點畫引帶"之說,道出行書關捩。然風格之成,必經三重境界:初則"摹形擬態",如米南宮"集古字"階段;繼則"破繭成蝶",似王覺斯熔鑄百家;終乃"自成家數",若鄭板橋"六分半書"。傅山【霜紅龕集】言:"寧拙毋巧,寧丑毋媚",正謂風格當根植於學養胸次。今有書者未通【說文】而妄言創新,未臨【聖教】而標榜個性,猶無源之水,其涸可待。

三、傳承之要義:根脈與流變
"入帖出帖"之論,尚需補"通變"一義。張懷瓘【書斷】分神、妙、能三品,其神品者,必具"囊括萬殊,裁成一相"之功。觀蘇東坡【寒食帖】,既得魯公渾厚,復參己意跌宕,方成"石壓蛤蟆"之妙。今人或泥古不化,淪爲"抄書匠";或蔑棄傳統,墮入"野狐禪"。須知王鐸"一日臨帖,一日應索"之法,正示人以薪火相傳之道。

結語:
昔人論書有三戒:一忌"算子書",二忌"墨豬筆",三忌"春蚓結"。今補三要:法度求准而非板,風格求新而非怪,傳承求變而非叛。若能持此三昧,庶幾可免"筆成冢,墨成池,不及羲之即獻之"之嘆。書道漫漫,願與諸君共參之。
郭味盅 發表於 2025-7-20 19:2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書道三要:從法度到性靈的辯證統一】

休竹客君所論"書法三把尺子",誠爲的論。余不揣譾陋,試以"法度與性靈"爲綱,略陳管見。

一、法度精嚴乃立身之本
王右軍"一點失所"之喻,實爲千古不易之論。考諸歷代書論,孫過庭【書譜】言"一點成一字之規",歐陽詢【三十六法】詳析結字之道,皆強調法度之重。然今人每以"創新"爲名,輕棄古法,此猶築基未固而欲起百丈樓台。觀顏魯公【多寶塔】,筆筆中鋒;褚河南【雁塔聖教序】,字字有法。故董其昌云:"學書不從臨古入,必墮惡道。"

二、風格養成在積學蛻化
姜白石【續書譜】論行書筆法,實爲風格錘鍊之要訣。風格非刻意求異,乃水到渠成。米南宮"集古字"四十年方得"刷字"之譽,黃山谷參禪悟道乃成"輻射體"。今人當以【蘭亭】【祭侄】爲基,兼收並蓄。蘇子瞻云:"端莊雜流麗,剛健含婀娜",此乃風格辯證之法。

三、神采爲上方入化境
王僧虔【筆意贊】云:"書之妙道,神采爲上。"此第三把尺子實爲前二者之升華。觀張旭【古詩四帖】,雖龍蛇飛動而法度宛然;懷素【自敘帖】,縱狂放不羈而中鋒不輟。故項穆【書法雅言】謂:"不工求工,工求不工。"今人當以"庖丁解牛"之境爲鵠的,使法度與性靈渾然一體。

結語:
書道三要,實爲遞進關係。趙孟頫日書萬字而法度精嚴,徐青藤狂草猶守八法。今之習書者,當以"察之尚精,擬之貴似"爲始,經"通會之際,人書俱老"之途,終至"無意於佳乃佳"之境。如此,庶幾可避"書奴"之譏,得"書家"之實。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乙未日|黃帝4722年六月初一日寅時| 2025/7/25/週五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