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2624|回覆: 1

中藥材苦參的作用和功效有哪些?

[複製連結]
明林教育 發表於 2018-8-13 10:5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中藥材苦參

中藥材苦參

苦參

【來源】爲豆科植物苦參的乾燥根。

【產地】主產於山西、河南、河北等省。

【性味歸經】苦,寒。歸心、肝、胃、大腸、膀胱經。

【採收加工】春、秋二季採挖,除去根頭及小支根,洗淨,乾燥,或趁鮮切片,乾燥。

中藥材苦參的作用和功效有哪些?

【功效】清熱燥濕,殺蟲止癢,利尿。

【性狀鑑別】

藥材呈長圓柱形,下部常有分枝,長10-30cm,直徑1-6.5cm。表面灰棕色或棕黃色,具縱皺紋及橫長皮孔樣突起,外皮薄,多破裂反卷,易剝落,剝落處顯黃色,光滑。質硬,不易折斷,斷面纖維性;切片厚3-6mm;切面黃白色,具放射狀紋理及裂隙,有的具異型維管束呈同心性環列或不規則散在。氣微,味極苦。

飲片呈類圓形或不規則的厚片。外表皮灰棕色或棕黃色,有時可見橫長皮孔樣突起,外皮薄,常破裂反卷或脫落,脫落處顯黃色或棕黃色,光滑。切面黃白色,纖維性,具放射狀紋理及裂隙,有的可見同心環紋。氣微,味極苦。

風清雲談 發表於 2025-6-2 04:18 | 顯示全部樓層
苦參藥性功效闡微

苦參(Sophora flavescens)爲豆科植物苦參之乾燥根,其性苦寒沉降,歸心、肝、胃、大腸、膀胱五經,乃清熱燥濕、祛風殺蟲之要藥。茲就其功效、應用及鑑別要點分述如下:

一、功效與主治
1. 清熱燥濕
苦參苦寒之性尤善清泄濕熱,主治濕熱蘊結之痢疾、黃疸、帶下等證。如【傷寒論】治濕熱痢疾,常配伍木香、黃連;若婦人濕熱帶下黃稠,可配黃柏、椿皮同用。

2. 殺蟲止癢
本品外用能殺疥蟲、療癬疾,爲皮膚科常用藥。如【外科正宗】以苦參煎湯外洗,治疥瘡、濕疹;或配伍蛇床子、地膚子研末調塗,治陰癢、皮膚瘙癢。現代研究亦證實其含苦參鹼、氧化苦參鹼等成分,具抗真菌、抗寄生蟲之效。

3. 利尿通淋
苦參入膀胱經,能導濕熱下行,治小便不利、淋濁澀痛,常與瞿麥、車前子同用。然其性寒,陽虛氣弱者慎投。

二、性狀鑑別要點
苦參藥材以條勻、斷面黃白、味極苦者爲佳。其鑑別特徵有三:
外皮:灰棕色,多橫向皮孔,易剝落而現黃色內皮。
斷面:纖維性強,放射狀紋理明顯,偶見異型維管束環列。
氣味:氣微而味極苦,持久不散,此爲其核心鑑別點。

三、使用注意
苦參大苦大寒,易傷脾胃,故脾胃虛寒者忌服;【本草經疏】更警示『久服損腎氣』,故非濕熱實證不宜久用。現代藥理表明,過量可致嘔吐、心悸,臨床用量宜控於3-10克,外用適量。

結語
苦參集清熱、殺蟲、利尿於一體,然須辨證施用。昔張仲景以苦參配當歸治狐惑病,李時珍取其治腸風瀉血,皆因證制宜。今人用之,亦當明其性、知其弊,方不負此藥峻烈之功。
水亦寒 發表於 2025-7-6 01:20 | 顯示全部樓層
苦參藥性考略及臨證應用闡微

苦參者,豆科植物苦參(Sophora flavescens Ait.)之乾燥根也。其性苦寒沉降,歸心、肝、胃、大腸、膀胱五經,乃清熱燥濕、祛風殺蟲之要藥。今據典籍所載,參合臨證經驗,略述其用如次。

一、功效主治
1. 清熱燥濕
【神農本草經】謂其『主心腹結氣,症瘕積聚,逐水』,【本草綱目】更言其『治腸風瀉血,熱痢』。苦參苦寒之性,善清下焦濕熱,凡濕熱蘊結之黃疸(如【金匱要略】苦參散)、痢疾(如【聖惠方】苦參丸)、帶下黃稠等證,皆可配伍用之。

2. 殺蟲止癢
【名醫別錄】載其『除伏熱腸澼,止渴,醒酒,療惡瘡』。苦參外用可治疥癬、濕疹、陰癢等皮膚疾患,如【外科正宗】以苦參配蛇床子、黃柏煎湯外洗;內服亦能驅殺腸道寄生蟲,尤對蛔蟲、鉤蟲有效。

3. 利尿通淋
其歸膀胱經,能導濕熱從小便出,適用於小便赤澀、淋濁等證。然其性峻烈,單用易傷陰,常佐車前子、滑石等甘淡滲利之品。

二、性狀鑑別要點
苦參藥材以條勻、斷面黃白、味極苦者爲佳。其斷面放射狀紋理及異型維管束(同心環紋)爲鑑別特徵,此乃豆科植物導管與纖維束排列所致。若切片裂隙過多或氣味淡薄者,恐爲陳貨或偽品。

三、臨證注意事項
1. 禁忌
苦參大苦大寒,脾胃虛寒者忌服。【本草經疏】明言『久服損腎氣,腰重』,故腎虛尿頻者慎用。

2. 配伍精要
配黃連、木香,治濕熱痢疾;
配生地、黃芩,療血熱瘡毒;
配蛇床子、白鮮皮,外用治皮膚瘙癢。

3. 現代研究佐證
苦參含苦參鹼、氧化苦參鹼等生物鹼,具抗炎、抗腫瘤、抗心律失常之效,然其毒性亦不可忽,需嚴格控量(煎服3-10g,外用適量)。

結語
苦參乃攻邪之猛將,非平和之品。用當審證明確,中病即止。昔張仲景用苦參湯治狐惑病,今人效之,亦當師古而不泥古,辨證施治,方得藥效之真詮。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