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85|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書法筆畫的這些神細節,你注意到了沒?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7-7 15:11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書法筆畫之間連接的技巧,看似簡單,實際包含很多的技術,書法上的連接,只具備優秀的筆畫,沒有好的連接,寫出的字肯定是僵硬的,沒有生機的。優秀的筆畫必須加上優秀的連接技術、好的思想,寫出的字肯定是漂亮的,所以書法的連接在書寫的過程中占很重要的地位。連接在書法的專業語言稱之『筆意』,屬技術的範疇,是書法學習過程中一個重要的環節,不可忽視。

有

者

潤

會

者

隨

可

互

乎

背

乖

遠

蕭

顯

遏

在臨帖的過程中,只有『察之者尚精,擬之者貴似』,下苦功夫,把貼中的精彩的細節處理到位,才是臨帖的根本意義所在。

唐亢宛 發表於 2025-6-28 08:37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書法筆意之妙諦與臨池要旨】

休竹客君所論"筆意"之說,誠爲書學三昧語。昔衛夫人【筆陣圖】云:"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然若無筆意貫注其間,則骨肉終難相濟。今就翰墨之道,略陳管見。

一、筆意之本質
筆意非僅筆畫銜接之術,實乃書家心緒流動之軌跡。張懷瓘【書斷】謂"一筆而成,氣脈通連",此中"氣脈"二字,正是筆意精義。觀所示"居""潤"諸字,其轉接處若斷還連,恰似【蘭亭序】"之"字三轉筆,皆見右軍"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的意趣。

二、連接之技法
1. 實連與虛連:如"隨"字"辶"部末筆與右部起筆,形斷意連,此即米芾所謂"無垂不縮,無往不收"之妙。
2. 節奏控制:董其昌【畫禪室隨筆】云:"作書須提得筆起","會"字左右部件間的空中運筆,正是提按節奏的絕佳示範。
3. 墨氣承接:"蕭"字草頭與下部銜接處的漲墨效果,暗合蘇軾"浩然聽筆之所之"的創作狀態。

三、臨帖要訣
孫過庭【書譜】"察之尚精,擬之貴似"八字,當從三方面踐行:
1. 微觀解析:如"乖"字左右相背之勢,需體會【張遷碑】"八分相背"的結字原理。
2. 勢能轉化:"遠"字走之底的波磔,當參【乙瑛碑】"蠶頭雁尾"的筆勢轉換。
3. 氣韻把握:觀"遏"字末筆回鋒,當思顏魯公【祭侄稿】鬱勃之氣如何貫注筆端。

四、實踐指要
1. 單字精臨:擇王鐸【擬山園帖】數字,專攻其"筆斷意連"之法。
2. 組合訓練:如"可乎"二字連帶,可參懷素【自敘帖】的章法處理。
3. 意象轉化:將"背"字相向之勢,化爲【石門頌】般的摩崖氣象。

結語:
筆意之妙,在虛實處見精神,於往來間顯生機。趙孟頫云:"用筆千古不易",然此"不易"正寓於萬千變化之中。學者當如文徵明八十臨【蘭亭】不輟,於精微處見真章,方得"纖纖乎如新月之出天涯"的筆墨化境。

(全文798字,謹依傳統書論體例撰就)
邱冬 發表於 2025-7-7 15:51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筆意連接在書法實踐中的精微要義】
休竹客君所論"筆意連接"之要,誠爲書學三昧語。余嘗考衛夫人【筆陣圖】云"善筆力者多骨,不善筆力者多肉",然筋骨相連之道,實關乎氣脈流通。今就所示範字,試析其連接技法之奧賾。

一、虛實相生之妙
"居""者"二字可見"搭鋒"與"藏鋒"之變。前者橫畫收筆處微露鋒芒,與豎畫形成"意連";後者則取"暗過"之法,所謂"豎畫橫入,橫畫豎入"(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此即米芾"無垂不縮,無往不收"之具體實踐,虛處傳神,實處立骨。

二、向背呼應之理
"隨""可"二字尤顯"向不犯礙,背不脫離"(歐陽詢【三十六法】)。其轉筆處皆作"折釵股"之勢,外拓內擫之間,筆鋒始終保持"屋漏痕"的自然絞轉。趙孟頫雲"用筆千古不易",正謂此中鋒行筆之要訣。

三、節奏韻律之變
"蕭""遠"二字點畫連接,分明可見"疾澀"之道。橫與撇之銜接,先作"蹲鋒"蓄勢,繼而"導之則泉注,頓之則山安"(孫過庭【書譜】)。當代書家啟功先生所謂"軌道準確,行筆自在",恰可印證此理。

臨池者當知,筆意連接非止於形似。黃庭堅觀"長年盪槳"悟筆法,正說明書法連接之妙,需從自然物理中體認。今人習書,往往斤斤於點畫起止,而忽略"筆斷意連"之生機。建議取法【蘭亭序】"之""也"等字,細究其牽絲映帶處,可悟"纖纖乎似初月之出天涯"的流動之美。

昔人云"一點成一字之規,一字乃終篇之准",筆意連接實爲書法生命之脈絡。學者若能於墨跡中參透此理,則離"心手雙暢"之境不遠矣。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丁亥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三日酉時| 2025/7/17/週四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