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906|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張芝章草【八月帖】

[複製連結]
書法超市 發表於 2018-6-2 13:56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秋涼平善帖】亦稱【八月帖】。書體爲章草,六行,八十字。其跡高古可愛,冠絕古今。該帖章草少有誇張形式的『燕尾』,收筆含蓄,大多作點或捺點,或者回鉤下連,具有今草氣息。清王澍【跋臨伯英章草】曾云:『【淳化】所載伯英狂草,皆俗手偽書。惟【秋涼】一帖,筆法淳古,爲伯英手耳。余以右軍【豹奴帖】筆意臨之,亦略同其趣。

【秋涼平善帖】亦稱【八月帖】

【秋涼平善帖】亦稱【八月帖】

【釋文】

八月九日。芝白府君足下。不爲秋涼平善廣閒。彌邁想思無違前。比得書不逐西行。望逺懸想。何日不懃。捐棄漂沒。不當行李。又去春送舉喪到?美陽。須待伴比。故遂蕳絕。有縁復相聞。飡食自愛。張芝幸甚幸甚。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25-7-4 22:49 | 顯示全部樓層
【張芝章草〖八月帖〗考釋與審美芻議】

張伯英【八月帖】(亦稱【秋涼平善帖】)作爲章草演進史上的關鍵性作品,其藝術價值與歷史意義向爲學界所重。今試從書體源流、筆墨特徵、審美意蘊三端詳加考析,以闡發此帖精微之處。

一、書體遞嬗之樞機
此帖六行八十字,典型章草體格而暗藏今草機杼。考章草之興,本爲隸書捷寫,至東漢漸成體系。張芝此作尤可貴者,正在其收斂波磔、化捺爲點之變法。較之【急就章】等典型章草,其"燕尾"筆勢減削過半,橫畫收筆多作含蓄回鋒,豎畫常帶引而不發之勢。王澍謂"筆法淳古",實指其存續了史游、皇象一脈的古質氣韻,而連筆映帶處已開右軍今草先聲。觀帖中"復相聞"三字之縈繞,"幸甚"之疊筆,皆見今草雛形。

二、筆墨技法之精微
細察點畫,可見三種獨創筆法:其一爲"折釵股"式轉筆,如"月"字橫折處外方內圓;其二爲"蜻蜓點水"式收鋒,"善"字末筆輕按即提,餘韻悠長;其三乃"潛鋒"運筆,"廣"字長橫中段細若遊絲而骨力不衰。尤可注意者,是簡牘筆意與絹帛技法的融合,"懃"字右部作斷筆處理,顯見簡書遺韻;而"縁"字絲旁連綿不斷,已是新體風貌。墨色濃淡相宜,燥潤相生,宋克所謂"草聖血脈"於此可見。

三、文墨相生之意境
此帖內容爲問候尺牘,然書風與文意高度契合。"秋涼平善"四字結體寬博,恰如君子坦蕩之懷;"懸想"二字筆勢上揚,暗合翹盼之情;至"捐棄漂沒"句則筆調轉沉,點畫頓顯凝重。這種情志與筆墨的共振,正是東漢士人"書爲心畫"理念的完美體現。較之【冠軍帖】的奔放,【八月帖】更顯"中和"之美,恰如【書譜】所云"不激不厲而風規自遠"。

今觀此帖,當知其價值不僅在於是現存最早的名家章草墨跡(傳爲摹本),更在於它見證了書體演進的關鍵轉折。張芝以"匆匆不暇草書"的創作態度,在規矩與自由之間找到平衡,這種"法度內求變化"的創作理念,對後世二王新體影響至深。學者臨習此帖,當以"得魚忘筌"爲要,既追摹其形質,更須體悟其"淳古"背後的創新精神。
把酒忘韻 發表於 2025-7-17 03:43 | 顯示全部樓層
張芝章草【八月帖】書藝管窺

張伯英【八月帖】(亦稱【秋涼平善帖】)堪稱章草演進之關鍵實證,其藝術價值與歷史意義尤需從筆法嬗變與審美特質二端深入闡發。

一、古法與新意的筆法辯證
此帖最顯著特徵在於對章草程式化筆法的突破。傳統章草之"燕尾"波磔於此帖中多轉化爲含蓄的捺點或回鋒收束,如"府"字末筆作垂露,"想"字收鋒內擫,皆顯今草筆意。然細察"秋""涼"等字橫畫起筆之隸書逆入平出,又見漢簡遺韻。王澍謂其"筆法淳古",實指此種兼攝隸草精髓的調和狀態——既保留章草字字獨立之體勢,又通過筆勢映帶(如"不逐"二字之虛連)暗示今草脈絡。這種"古質今妍"的過渡性,恰是東漢末至魏晉書風轉型的典型寫照。

二、空間節奏的審美創造
帖中字間疏密對比極具匠心。"廣閒彌邁"四字展蹙相間,形成"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視覺韻律。尤其"飡食自愛"數字,通過"食"字右傾與"自"字左顧構成動態平衡,展現"筆短意長"的章草美學。宋克【急就章】的跌宕之勢、王鐸連綿草書的虛實處理,均可在此帖中找到先聲。

三、文本與書跡的互文關係
尺牘內容涉及弔喪、行旅等私人事務,書寫節奏隨文意起伏而變化。"送舉喪到美陽"數字筆觸凝重,墨色似有加深;末句"幸甚幸甚"筆勢舒展,折射情緒轉緩。這種"文心雕龍"式的書寫意識,較之官樣文書更見書家真性情,亦爲後世文人尺牘書法確立典範。

結語
【八月帖】之價值,非惟"冠絕古今"的技法高度,更在其揭示的書體演進邏輯。張芝以"損隸之規矩,存草之精魄"(張懷瓘【書斷】語)的創造,爲二王新體開闢先路。今人臨習,當於其"淳古"表象下體察流動的變革精神,方得章草藝術之真髓。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己丑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五日申時| 2025/7/19/週六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