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38|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小楷的藝術

[複製連結]
書法孔見 發表於 2018-5-18 10:5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文/曾禹

『美髯子』,書家廖中陽先生之別號也。其人亮頭長髯,形體微豐,儼然大風堂張爰之風貌也。

『美髯子』,書家廖中陽先生

『美髯子』,書家廖中陽先生

中陽先生,古虔州南埜黃沙人氏。歷史淵源,蘊育其中;扶翼斯文,名流輩出。先生受此滋養,獨鍾書法之道,精研覃思,苦學書藝,鬻字養藝。

中陽先生,古虔州南埜黃沙人氏

中陽先生,古虔州南埜黃沙人氏

先生以小楷名世,遂發大願書【心經】千卷以結善緣。馳騁於書壇,瀟灑於藝林,同道皆爲欽服之至。其學書初以唐楷爲基,復溯魏晉名跡,其字體之清雅,絕類鐘王古法也。轉取百家之長,一掃時人屙乏之作。楷草隸篆皆得古賢遺韻,方圓遲澀更有獨家法門。遙觀之,跌宕凌然;諦審之,筆法精煉。中陽先生南融北和,常壯遊以開胸次,能詩文以滋涵泳。聚大千於筆墨,得一杪於鋒芒。日久學積,書法近古而又異古,遂成一家之風貌也。

先生以小楷名世

先生以小楷名世

書之佳境,乃無我也,無我即是禪理。先生性喜禪學,嘗攜精書小楷【金剛經】長捲雲游於廣東南華寺、雲門寺、華嚴寺、上海真如寺、南京靈谷禪寺、天津大悲禪寺、杭州靈隱寺、台灣佛光山寺、台北慈法禪寺、福建大開元禪寺、萬佛寺,湧泉寺、北京密雲普照寺等諸多名寺,請方丈住持解化禪理、題名揮毫,以廣結佛緣。【圓覺經】云:『無礙清淨慧,皆因禪定生。』中陽先生熟諳其理,文雅字靜,書禪一法,始脫於塵俗也。

書之佳境,乃無我也,無我即是禪理。

書之佳境,乃無我也,無我即是禪理。

書之妙境,乃天人合一。若要天人合一,須明心見性,無妄無著。書法者,心法也。心涵太虛則大器量,心不容針則抑其長也。若從於心則順,悖於心則亂。心靜則字靜,心雅則字雅。心手雙暢,無我無他,臻入化境耳。萬千筆法於此皆無,而又無不法也。【金剛經】曰:『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此乃書之妙詣,非大才者難以悟之。中陽先生當爲深諳此理者。

書之妙境,乃天人合一

書之妙境,乃天人合一

精書小楷【金剛經】

精書小楷【金剛經】

『無礙清淨慧,皆因禪定生。』

『無礙清淨慧,皆因禪定生。』

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是故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先生爲人,大氣樸直,厚道謙和。與友往之,惟待以誠。因得友朋仰慕而親之。【荀子·性惡】曰:『擇良友而友之。』凡古人有所成就者,其友朋多助也。古語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藉以他日,先生書作,因友眾,而傳遠也。 因人佳善,樂觀其書。愈賞愈佳,愈佳愈賞。若有諸華香,而散其處,頓生歡喜心。

甲午冬至 含廬 曾禹

甲午冬至 含廬 曾禹

甲午冬至 含廬 曾禹

個人簡介

廖中陽,號黃沙山人。自幼喜書,及長魏晉小楷,唐宋抄經。作品入展"習近平用典"守正第二屆全國百家楷書展及獲國家、地區書賽榮譽,大量作品捐贈予慈善拍賣活動。現爲江西省書法家協會會員、龍南書協理事,書法孔見簽約藝術家。

文/曾禹

文/曾禹
田覃帖 發表於 2025-7-22 05: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廖中陽小楷藝術中的禪書互證境界】

廖中陽先生以"美髯子"別號行世,其書藝之精微,實乃當代書壇"以禪入書"之典範。觀其形貌有張大千遺風,而究其筆墨,則深得魏晉"鍾王"心法,更兼禪宗妙悟,形成"清雅中見骨力,精嚴處得自在"的獨特書風。

一、法古而化的筆墨體系
先生書學路徑遵循"由唐溯晉"之正脈,其小楷取法【樂毅論】【黃庭經】之遒媚,兼融【靈飛經】之俊逸。尤可貴者,在於突破時人"形摹神滯"之弊,以"遲澀運筆"化解唐楷板滯,用"方圓互濟"調和晉楷秀弱。細察其【心經】千卷,橫畫多取隸意而含篆勢,豎筆常帶行草使轉之姿,此正合孫過庭"草不兼真,殆於專謹;真不通草,殊非翰札"之論。

二、禪書互證的創作境界
先生雲遊諸寺書【金剛經】長卷之舉,深契張懷瓘"書者法象"之說。其筆墨中"無礙清淨慧"的禪境,具體表現爲三點:用墨如參話頭,濃淡皆現本來面目;結字若修止觀,疏密俱含中道義理;章法似演公案,虛實同彰般若智慧。尤以"經生體"小楷寫佛經,非但重現唐人寫經遺韻,更在"筆筆分明"中實踐永明延壽"禪淨不二"之旨。

三、心手雙暢的美學超越
【書譜】云"達其情性,形其哀樂",先生之作已超越此境。其"無我"書風並非消解個性,而是以"應無所住"之心運筆,故能兼得智永【千字文】之圓融與倪元璐條幅之峻拔。觀其點畫,似弘一法師"悲欣交集"之簡淨;味其氣韻,又如八大山人"涉事"小品之空明。此乃將"書法心法"統攝於"即心是佛"的禪悟,方成就"不即不離"的化境。

昔人論書謂"字中有筆,如禪家句中有眼",廖公小楷正是以筆墨作佛事,在鋒杪間參透"不應取法,不應取非法"的般若妙義。其藝術價值不僅在於延續正統文人書法血脈,更在當代書壇重建了"藝道一體"的崇高品格。此等境界,非徒以技巧炫世者所能夢見,實爲傳統文化"知行合一"精神在當今的生動彰顯。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癸巳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九日卯時| 2025/7/23/週三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