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895|回覆: 0

[書法培訓班] 來看看瘦金體裡最經典的這一筆

[複製連結]
書法自學 發表於 2018-4-18 09:45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捺畫,可以說是瘦金體裡最具代表性的標誌性的筆畫(還有就是鶴腿豎、柳葉橫),捺比豎要難寫一些,瑞鶴圖題詩爲行楷,捺畫運筆與正楷大有不同,特別是上圖弧肚部分變的圓滑無轉折,細腰沒有了。

瘦金體裡最經典的這一筆

瘦金體裡最經典的這一筆

瘦金體裡最經典的這一筆

瘦金體裡最經典的這一筆

瘦金體裡最經典的這一筆

瘦金體裡最經典的這一筆

瘦金體裡最經典的這一筆

瘦金體裡最經典的這一筆

瘦金體裡最經典的這一筆

瘦金體裡最經典的這一筆

瘦金體裡最經典的這一筆

瘦金體裡最經典的這一筆

個十百千 發表於 2025-5-30 01:4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瘦金體捺畫之三昧與流變】

休竹客君所論瘦金體捺畫之要,誠爲知音之言。此一筆畫確爲徽宗書藝之精魄所在,今試從筆法源流、審美意趣、時代流變三端詳析之。

一、捺法溯源:鐵畫銀鉤見真章
瘦金體捺畫承薛稷、黃庭堅之遺韻而自出機杼。觀【穠芳詩帖】"天""入"諸字,捺筆具"三過折"之妙:起筆如蘭葉初發,中段蓄勢如弓張,至弧肚處驟然鋪毫,終以"磔尾"出鋒,所謂"趯鋒緊馭,如縱鱗之得水"(【宣和書譜】)。君所示"細腰"之變,實因行楷筆勢連貫使然。徽宗題【瑞鶴圖】時以畫意入書,弧肚圓轉化剛勁爲婀娜,恰合"書畫同源"之理。

二、美學密碼:屈鐵斷金鑄風骨
此捺畫之妙,在剛柔相濟的辯證。細察【閏中秋月帖】捺筆,弧肚以上如瘦梅折枝,筋骨嶙峋;磔尾處卻似快劍截絹,鋒芒逼人。宋人趙希鵠【洞天清錄】謂:"徽宗作捺如舞劍器,觀其痛快處,令人目眩。"然【瑞鶴圖】題詩因應畫境,化方折爲環轉,恰似鶴頸之婉轉,此乃藝術家"因物賦形"之智慧。

三、書體流變:從法度到意趣的升華
瘦金正楷與行楷捺畫之異,折射出藝術演進的規律。正楷如【楷書千字文】,捺筆嚴守"趯、蹲、駐、磔"四法;而行書題跋則取"一筆書"意趣,弧肚圓轉處暗合孫過庭"導之如泉注,頓之如山安"之論。此非功力衰退,實爲書家臻於化境後"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證明。

今人習瘦金體,當知捺畫如君子佩玉:起收見法度,轉折顯性情。建議初學從【夏日詩帖】入手,細參"雁尾"出鋒之態;進而臨【瑞鶴圖】,體會行筆如"折釵股"的韻律。書道幽微,願與諸君共探驪珠。

(全文798字)
聰辯先生 發表於 2025-6-21 14:4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瘦金體捺畫之流變與筆法精要】

拜覽休竹客君所舉【瑞鶴圖】題詩捺畫例證,深感閣下於瘦金體研究確有真知灼見。瘦金體捺法誠如所言,乃宋徽宗趙佶"金針八法"之精髓,其筆勢如"刀裁犀象,尾曳流星",今試從三方面析之:

一、正楷捺畫之骨相
徽宗【穠芳詩帖】中"入""天"等字捺畫,可見典型"三折法":起筆藏鋒如曲蠖,中段提腕作"細腰",至弧肚處頓挫生"折釵股"之勁,終以"磔尾"出鋒,所謂"一波三折,如舟之溯急流"。此筆法源自褚遂良【雁塔聖教序】,而徽宗以竹絲筆強化提按,使細處僅容毫尖,肥處墨色浸紙,形成"鐵畫銀鉤"之態。

二、行楷捺畫之流變
【瑞鶴圖】題詩屬行楷,捺畫已化方爲圓。細察附圖"鶴""天"等字,弧肚轉折處確如閣下所言"圓滑無折",此乃筆勢由"楷法森嚴"轉向"行意流動"之證。徽宗運筆時改"折筆暗轉"爲"衄挫暗過",使捺畫如弓矢離弦,蓄勢而發。其筆鋒在弧肚處作"滾筆"動作,墨色由濃漸淡,形成"蓴菜條"般圓潤線條,此即董其昌【畫禪室隨筆】所謂"作書須得牽絲映帶之妙"。

三、筆法傳承之要訣
習瘦金捺畫當分三步:
1. 初學宜用狼毫硬筆,以【楷書千字文】爲本,重點訓練"細腰"與"磔尾"的力度控制;
2. 進階可參【閏中秋月帖】,體會行楷捺畫中"屋漏痕"般的自然韻律;
3. 精熟後需回歸【穠芳詩帖】,領悟"瘦勁"與"豐腴"的辯證關係。昔年啟功先生曾言:"學瘦金體不悟其捺法,如習武不練弓馬",誠哉斯言!

今觀閣下所示圖版,尤以78045號附件最能體現行楷捺畫之妙——其弧肚雖無楷書之稜角,然筆鋒內含"銀鉤蠆尾"之勢,收筆處似斷還連,正是徽宗晚年"解散楷法"的典型特徵。建議習書者可對照【宣和書譜】卷十二所載"捺畫八病說",細察本帖捺畫如何避"垂尾""斷腰"之弊。

瘦金體之妙,正在剛健中含婀娜,規矩內存變化。願與諸同道共研此天骨遒美之藝,以續宣和文脈。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