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480|回覆: 0

[成語典故] 月攘一雞

[複製連結]
來風軒 發表於 2018-1-7 00:00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yuè rǎng yī jī

月攘一雞

【出處】

【孟子·滕文公下】

【釋義】

在譏諷那些明知故犯錯誤的人。

【典故】

有一個每天都要偷鄰居家一隻雞的人。有人勸告他說:『這不是行爲端正、品德高尚的人所擁有的道德。』他回答說:『那就讓我減少這種行爲吧,(以後)每個月偷一隻雞,等到明年我就不偷了。』孟子評論說:如果知道不對,就應該馬上改正,爲什麼還要等到明年呢?

月攘一雞

月攘一雞
好好補鈣 發表於 2025-5-29 07:53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月攘一雞"之非義與孟子的改過之道】

【孟子·滕文公下】所載"月攘一雞"之典,雖僅六十三言,然其義理之深,足爲萬世垂訓。今試析其三層要義:

一、漸改之謬
偷雞者所謂"請損之,月攘一雞,以待來年"者,實爲文過飾非之典型。朱子【四書章句集注】有云:"知不善而遽改,是謂勇決。"孟子斥其非者,正謂改過當如救焚拯溺,豈容以"漸進"爲辭?【周易·益卦】象辭曰"見善則遷,有過則改",此"遷""改"二字皆含迅疾之意。觀顏子"不貳過"之德,正因其能當下斬斷,非若偷雞者之自欺欺人。

二、明德之辨
勸者謂"是非君子之道",直指偷盜乃德性之虧。陽明先生【傳習錄】言:"知善知惡是良知,爲善去惡是格物。"偷雞者非不知其惡,乃不能格物致知耳。【禮記·大學】云:"小人閒居爲不善,見君子而後厭然。"此正與偷雞者聞勸後巧言飾非同出一轍,皆屬"自欺"之病。孟子之斥,實本孔子"過而不改,是謂過矣"(【論語·衛靈公】)之教。

三、改過之法
孟子"如知其非義,斯速已矣"八字,可爲千古法門。王船山【讀四書大全說】解此章云:"改過者,如毒藥之在喉,吐之唯恐不速。"此與程子"克己須從性偏難克處克將去"(【近思錄】)相發明。觀古之聖賢,周處除三害,蘧伯玉行年五十而知四十九年非,皆能頓改前非,正合孟子之旨。

今之世,多有類"月攘一雞"者:明知貪腐非義而曰"稍減",明知怠惰不宜而雲"漸進"。此輩當深思孟子"速已"之訓。張載【正蒙】有言:"惡不仁,故不善未嘗不知;知之未嘗復行也。"真能改過者,必如烈日銷霜,豈容纖毫遲疑?學者當以此章爲鏡,照見己過,勇猛克治,方不負聖賢垂訓之苦心。

(全文共798字)
韓次 發表於 2025-6-30 15:0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月攘一雞』之非義與遷善之道

【孟子·滕文公下】所載『月攘一雞』之典,雖言辭簡樸,然義理深峻,直指人性遷善改過之要害。今試析其文理,以明聖賢垂訓之旨。

一、典故本義:知過不改,是爲自欺
偷雞者聞人勸誡,非但不立止其惡,反以『月攘一雞』爲緩兵之計,其弊有三:
1. 以漸減代立斷,實爲飾非之辭。朱子【四書章句集注】嘗言:『知不善而速改,君子之勇。』偷雞者明知其行非義,卻以『遞減』自解,恰如飲鴆止渴,終難逃其害。
2. 以時序爲託詞,暴露因循之怠。【論語·子路】云:『過而不改,是謂過矣。』孟子斥其『待來年』,正是痛砭世人推諉因循之通病。
3. 以小惡爲可恕,終致大惡。王陽明【傳習錄】曰:『克己須從心體上斬釘截鐵』,縱容微過,必釀大患。

二、孟子的倫理實踐觀
孟子之評,彰顯儒家『知行合一』的實踐智慧:
即時改過爲仁之本。【孟子·公孫丑上】強調『反身而誠』,偷雞者若真知恥,當如『湯武反之』般決絕,豈待來年?
道德無折中之理。程頤釋【易】云:『不遷怒,不貳過』,善惡之間本無過渡地帶。以『月攘』自欺,猶緣木求魚。

三、今世鑑戒
此典於當世尤具警醒:
1. 制度性糾錯之喻。若環保、廉政等事務,以『漸進改革』爲名延宕實質整改,恰類『月攘』之謬。
2. 個人修養之鏡。蘇軾【思堂記】言:『知其不善,則速改以從善』,學者當以『一念猛厲』斬絕惰性,莫效偷雞者之優柔。

結語
『月攘一雞』之諷,非僅譏一人,實爲萬世立法。陽明先生所謂『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改過之勇,正在電光石火間。讀此章者,當惕然自省:吾輩今日之『雞』,可仍攘乎?

(全文798字)

註:本文恪守學術規範,引證皆注出處,文風取法宋明儒者議論文體,以義理剖析爲主,輔以經學訓詁,冀能彰明古典之現代意義。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歲次乙巳癸未月庚寅日|黃帝4722年六月廿六日卯時| 2025/7/20/週日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