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4595|回覆: 1

[中醫理論] 紀錄片【本草中國】·向世界展現中醫藥文化底色

[複製連結]
山東受學 發表於 2016-12-28 14:47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必讀聲明 / 必讀聲明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本站所有醫藥學內容僅供學習參考,不能視作專業意見,不能替代執業醫師的當面診治,不得依據任何文字內容自行用藥,否則後果自負。

" title="「」百科詞條" target="_blank">

紀錄片【本草中國】畫面。資料圖片

製作陳皮的工匠們用小刀在柑橘皮上麻利地劃下三刀,手指稍一使力剝動,一片完整的橘皮就落在手裡,仿佛一朵三瓣的鮮花;橘子的果肉完好無損地滾到地上,和數以百計的其他橘肉擠在一起,金黃又飽滿。這些工匠就像是持劍的俠客,唰唰幾下,準確無誤地命中要害,再收劍入鞘,絕不拖泥帶水。

這是紀錄片【本草中國】中的一個畫面。從南到北、自西向東,從廣東化橘紅到東北野山參,從西藏紅景天到崇明西紅花,從新疆紅花到內蒙甘草,探尋隱沒於山林、高原、戈壁、沙漠的中藥人與本草的動人故事……一部質樸的紀錄片躋身衛視的黃金時段,自今年5月20日開播以來,首播收視率達0.83%,成了電視螢屏的一道獨特現象。

這是中國第一部系統發掘拍攝中醫藥文化的紀錄片。【本草中國】由篤影文化和雲集將來聯合出品,攝製組的足跡踏遍中國30多個省市區,完成了對近50味藥材和中藥人故事的探尋與記錄,最終呈現【境界】【時間】【分寸】【相遇】【雙面】【年華】【沉浮】等共10集。

『一場生生不息的尋覓之旅』

爲了緊隨本草的生長節奏,還原每一味藥材的真實成長,攝製組必須在自然深處完成錄製。【本草中國】總製片人、雲集將來傳媒製片總監韓芸用『完成一場生生不息的尋覓之旅』來講述這次難忘的拍攝。她說,初衷簡單而純粹,僅僅是想爲日趨式微的中醫藥文化留下影像的記憶並引發大眾對中醫藥的興趣。『中醫藥和其他行業一樣存在後繼無人的傳承問題,我們有責任將還健在的身懷絕技的老藥工記錄下來,希望能夠對這些還在行業里的年逾古稀的老藥工進行保護性的挖掘和拍攝。』

與【舌尖上的中國】類似,【本草中國】以人物和故事爲切入點,帶出某一種中草藥。片中,從事手工製作紅曲的浙江桐君堂老藥工王良春,因爲現代發酵技術成熟,可批量生產紅曲,只得放棄了古法製作紅曲,將制曲工作放進了博物館。另一邊的貴州德江大山里,天麻只能和蜜環菌與木材埋在山中的土壤里,才能發揮它最大的藥效。土家族青年大學生田旭林,放棄了所學的設計專業,揣著『帶天麻走出大山』的夢想回到故鄉。這些故事有手工製作與機械生產的對抗,也有價值觀與現實的博弈,但堅守與夢想始終存在。

中藥與時間的關係也很微妙。藏紅花早晨摘下,中午就要取絲送去烘乾,隔了一夜價錢就會貶值數倍;而陳皮卻要曬得年頭越多越好,當年的陳皮要天天曬,隔年的陳皮要定期曬,把陳皮吊起來放在爐灶之上,經過長年累月的炊煙燻染,才會達到更好藥效。

在韓芸看來,中國人的中藥,是充滿智慧的素材。通過這一扇窗口,可以探討『生』的意義和生命的圓滿,包括天人合一、陰陽平衡、生長的坎坷、生靈的延續等等。

用現代手法解密中醫藥神奇之處

市場對這部紀錄片的信心之強超出預料。幾家衛視爭搶,希望以購買或合作的形式播出紀錄片。新媒體也不甘示弱,各大視頻網站紛紛接洽。最終,拿出最佳播出時間——每周五晚920時段的江蘇衛視獲得了該片首輪播出權,承諾以最優質資源推廣的愛奇藝獲得了新媒體獨家播映權。

『第一,【本草中國】契合當代熱點,當下人們已經把健康放在舉足輕重的位置,中醫藥在調理養生方面有其獨到之處卻顯得高深莫測,重重面紗之下,人們希望追根問底,卻缺少專業節目來探本溯源;第二,紀錄片採用現代觀眾能夠接受的傳播方式,內涵豐富、學養深厚卻又輕快溫情,能夠讓觀眾短時間內了解中醫藥神奇神秘之處。』韓芸這樣解釋【本草中國】受歡迎的原因。

在【本草中國】總導演、雲集將來傳媒董事長干超看來,中醫作爲中華文化的瑰寶,在國際醫學上的影響也不可小覷。但中醫對於現代人來說,既神秘莫測又將信將疑,快節奏的生活中,鮮有人去了解中國傳統文化、探究生命的意義。『在拍攝【本草中國】時,我們完完全全把自己沉浸到每一味藥材的探尋,每一個醫者藥人的探訪交流中,甚至去到常人無法想像的危險環境裡只爲體驗他們的生活。』干超說,『【本草中國】想展現的一個重要元素便是匠人精神,而在節目之外,整個製作團隊同樣在堅守這樣的匠人精神。』

於是,就有了這樣一部『充滿了東方美和生活氣息』的精良之作,淳樸而美好。繼受邀亮相中國-中東歐部長級論壇後,【本草中國】還與美國INC電視聯播網等海外機構合作,讓傳統的中醫藥文化搭載國際平台,以獨特視角拉近中醫藥與世界的距離,向世界傳遞中醫藥文化的魅力。

(本報記者 顏維琦)

半日閒 發表於 2025-5-4 17:53 | 顯示全部樓層
【本草中國】:中醫藥文化的影像史詩與當代啟示

紀錄片【本草中國】以獨特的影像語言,完成了對中醫藥文化基因的深度解碼。這部作品不僅是對本草世界的視覺巡禮,更是對中華醫藥文明精神內核的當代詮釋。其價值遠超過普通文化紀錄片,實爲一部流動的【本草綱目】,以現代視聽技術延續著李時珍式的博物精神。

一、道地本草中的天地人合
片中工匠"三刀取橘皮"的絕技,恰是"天人合一"哲學的具體顯現。這種精準如外科手術的技藝,蘊含著"三才"思想的精髓——天時(柑橘成熟季)、地利(廣東特定水土)、人和(匠人手法)的完美統一。紀錄片通過30餘省市的田野調查,系統呈現了"道地藥材"的地理密碼:化州橘紅得南方火氣而化痰效佳,長白山人參秉北方水氣而補元力雄。這種對藥材生長環境與藥性關係的記錄,正是對【黃帝內經】"司歲備物"理論的影像註解。

二、時間淬鍊的醫道智慧
製作團隊以"時間"爲敘事軸線,深刻揭示了中醫藥特有的時空觀。陳皮需經三年陳化,紅曲需百日發酵,這些等待的過程恰是藥性轉化的關鍵。這種對"時間藥性"的尊重,與【本草衍義】"藥物貴在陳久"的論述遙相呼應。片中老藥工王良春的個案尤爲典型,古法紅曲製作技藝的式微,實則是現代文明對傳統時間哲學的消解。紀錄片通過這種對比,完成了對中醫藥"慢哲學"的當代叩問。

三、傳承困境中的文化自覺
攝製組對近50位藥工的搶救性記錄,具有文化人類學的田野意義。德江天麻栽培者與桐君堂紅曲匠人的故事,折射出傳統醫藥傳承的普遍困境。這種記錄不僅是對技藝的保護,更是對"師徒相授"傳承倫理的現代轉譯。片中老藥工們"如持劍俠客"般的精準手法,實則是數十年"格物致知"的修爲呈現,這種工匠精神與【大醫精誠】的醫德要求一脈相承。

四、本草敘事的當代轉化
該片採用"以人帶藥"的敘事策略,成功實現了傳統知識的現代傳播。將藥材生長周期與人生歷程並置(如【年華】篇),賦予本草以生命敘事;通過藥工們的堅守故事(如【沉浮】篇),構建起文化認同的情感紐帶。這種表達方式既延續了【神農嘗百草】的故事傳統,又契合了當代觀眾的情感需求,爲傳統文化IP的影視轉化提供了範式。

在全球化語境下,【本草中國】的價值更顯珍貴。它既是對世界衛生組織傳統醫學戰略的影像響應,更是對"中國智慧"的生動詮釋。當紀錄片鏡頭掠過戈壁甘草、高原紅景天時,展現的是中華文明對自然萬物的獨特認知體系。這種跨越時空的文化對話,恰是"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理念的最佳註腳。

該片的成功啟示我們:中醫藥文化的當代傳播,需要更多這樣"尊古而不泥古"的創新表達。期待未來出現更多如【本草中國】般的作品,讓岐黃之道在現代語境中持續煥發生命力,爲人類醫學文明提供東方智慧。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