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狗

百度

搜狗

360

搜狗

谷歌

搜狗
查看: 5645|回覆: 0

[成語典故] 舊病難醫

[複製連結]
已綁定手機
已實名認證
懋基 發表於 2016-10-10 20:28 | 顯示全部樓層 |閱讀模式

【舊病難醫】涵義

老毛病難於醫治。比喻過去的缺點錯誤難以改正。

【舊病難醫】出處

明·無名氏【三化邯鄲】第三折:“則待作抱官囚,覓不著逃生計,急回頭待悔來應遲,又不將心猿意馬牢拴系,也不是你本性難移,舊病難醫。”

【舊病難醫】辨析

【舊病難醫】讀音:jiù bìng nán yī

【舊病難醫】近義詞:舊病復發

【舊病難醫】用法:主謂式;作賓語、定語;用於習性難改

【舊病難醫】造句

你再這樣下去就真的舊病難醫了。

【舊病難醫】成語接龍:

舊病難醫→醫時救弊→弊衣簞食→食少事煩→煩文縟禮→禮儀之邦→邦家之光→光明磊落→落花流水→水菜不交→交臂歷指→指瑕造隙→隙穴之窺→窺窬分毫→毫分縷析→析肝瀝悃→悃愊無華→華封三祝→祝髮文身→身無完膚→膚見譾識→識微知著→著書立說→說黑道白→白骨露野→野心勃勃→勃然大怒→怒目橫眉→眉語目笑→笑裡藏刀→刀山火海→海不揚波→波委雲集→集腋成裘→裘敝金盡→盡付東流→流溺忘反→反唇相稽→稽疑送難→難於上天→天上麒麟→麟角鳳毛→毛髮不爽→爽心悅目→目空一世→世道人情→情不自禁→禁暴誅亂→亂瓊碎玉→玉走金飛→飛鳥驚蛇→蛇心佛口→口輕舌薄→薄物細故→故宮禾黍→黍油麥秀→秀才人情→情淒意切→切中要害→害人不淺→淺嘗輒止→止談風月→月墜花折→折衝尊俎→俎樽折衝→衝鋒陷銳→銳挫氣索→索隱行怪→怪聲怪氣→氣驕志滿→滿腹狐疑→疑鬼疑神→神色張皇→皇親國戚→戚戚具爾→爾雅溫文→文章憎命→命中注定→定傾扶危→危如累卵

高里永 發表於 2025-6-8 12:12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舊病難醫"的修身哲學與當代啟示】

"舊病難醫"一典出自明代【三化邯鄲】雜劇,其"心猿意馬牢拴系"之喻,實脫胎於佛道兩家修心傳統。考其源流,【維摩詰經】早有"眾生疾痼,非藥能除"之論,而宋儒朱熹【近思錄】更明言"去病易,去舊病難",可見此語實爲儒釋道三家共鑒的修身要義。

從文字訓詁觀之,"舊"字從日從臼,既表時間積澱,亦暗含反覆舂搗之意;"病"字從疒從丙,丙屬南方火位,喻指心火妄動之疾。醫家張仲景【傷寒論】有云:"痼疾當以漸除",正與此成語形成互文。所謂難醫者,非謂不可醫,實言需"標本兼治"之道。

歷代賢哲對此多有闡發。王陽明【傳習錄】指出:"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強調克治習氣需"事上磨練"的功夫。清儒顏元更在【存學編】中痛陳:"積習如癭,附骨而生",主張通過"習行"改變氣質。這些論述皆與"舊病難醫"形成思想對話。

今人運用此語,當有三重現代啟示:其一,在個人修養層面,當效法曾國藩"日課"之法,對習性痼疾作持續克治;其二,在組織管理中,可借鑑【韓非子】"不期修古,不法常可"的變革智慧;其三,於文化傳承方面,需持守【周易】"革故鼎新"的中道精神。成語接龍中"醫時救弊"至"光明磊落"的序列,恰爲破舊立新的過程寫照。

當代社會常見"知過不改"現象,實爲"舊病"的現代變體。若能參透此語真諦,以【大學】"苟日新,日日新"的精神自勵,則所謂難醫之疾,未嘗不可轉化爲"刮骨療毒"的勇猛精進。明人呂坤【呻吟語】有言:"去得一分舊病,便是一分新功",此誠千古不易之論也。
水亦寒 發表於 2025-7-30 21:38 | 顯示全部樓層
【論"舊病難醫"之文化病理學意蘊】

"舊病難醫"一詞語出明代【三化邯鄲】雜劇,其病理隱喻之精妙,實爲中華醫學智慧與道德哲學交融之典範。考其本義,非獨言肌體沉疴,更喻指人性痼疾之難祛,與【論語】"不善不能改"、【孟子】"行之而不著焉"等儒家修身觀形成跨時空呼應。

從文字訓詁角度析之,"舊"字承載時間累積性,【說文】釋爲"久也",暗含積習成性之理;"病"字從疒從丙,丙屬火髒,引申爲內在失衡狀態。醫者"殹"(治病)與"酉"(酒療)會意,揭示治療需內外兼施。四字相合,恰構成一個完整的病理模型:歷時性病灶(舊)—內在症候(病)—治療困境(難醫)。

此成語在古典文獻中多具雙重隱喻。如【韓非子·喻老】載扁鵲見蔡桓公事,實爲政治痼疾難醫的寓言;蘇軾【教戰守】言"天下之病"需防微杜漸,皆與此語精神相通。明代醫家張景岳【類經】更直言:"宿疾非藥石可速攻,當以歲月調之",將生理治療與道德修養統合於時間維度。

其近義詞"舊病復發"偏重現象描述,而"舊病難醫"更強調治療主體的能動性困境。二者差異猶如【黃帝內經】"病爲本,工爲標"與"標本不得"之辨。在實踐層面,此語警示世人:改正積習當把握"病之始生"階段,若待"病已成而後藥之",則如【素問】所言"猶渴而穿井,鬥而鑄錐"。

當代社會轉型期中,"舊病難醫"現象尤具警示價值。小至個人拖延積習,大至組織官僚作風,皆合"心猿意馬牢拴系"之喻。破解之道,當效法【周易】"不遠復"的修身智慧,建立"治未病"的預防機制。成語接龍中"醫時救弊""弊衣簞食"等序列,恰構成從治療到養生的完整鏈條,暗合傳統文化"防微杜漸"的處世哲學。

此語歷久彌新之生命力,正在於其將醫學經驗升華爲生命智慧,使肉體治療與精神修養達成微妙統一,堪稱中華文化"身心一如"觀的生動註腳。

關於我們| 桂ICP備2022007496號-1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桂公網安備 45010302003000

小黑屋|手機版|舉報|網站地圖|華韻國學網|國學經典

掃一掃微信:Chinulture|投稿:admin@chinulture.com

快速回覆 返回頂部 返回列表